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6-06-30 15:22

院系设置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设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五个本科专业,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区域旅游与环境、区域经济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和课程与教学论等九个硕士专业,以及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研究生方向。此外,设有中美联合办学硕士专业——区域旅游与环境(简称MTM,授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大学旅游管理硕士学位),以及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2+2”中美联合办学项目(授予华中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理学学位及美国肯恩大学地球科学专业理学学位)。地理学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是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暨武汉市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和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另聘请有中外兼职教授7名,其中院士2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400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

本院学科体系以地理学科为主导,集聚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统筹发展。学院现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研究院两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土地科学研究中心、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学院建有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获得5个财政部实验室建设专项,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1400万元。近五年,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承担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5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4000多万元,在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利用、景观设计与旅游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实验条件和严格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了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高,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信任与好评。一批学生保送或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或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际知名大学深造,展现了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

 

地理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础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重点高中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重点高中的地理骨干教师。毕业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地理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生源,为自然资源开发、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导论、地图学、遥感概论、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地质学基础、气候学与气象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科学、普通生态学

【就业及升学前景】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地理信息服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报考国内外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土地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扎实且能将其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的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为人文地理、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区域经济、城乡规划等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生源,为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社会经济规划、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规划、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中国地理、计量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社会经济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就业及升学前景】在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社会经济规划、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从事规划、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报考国内外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地理学基础知识与空间分析素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空间定位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地学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与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人才,为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编程、地图学、卫星定位原理与应用、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空间数据库原理、地理空间分析与建模、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测量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程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区域规划、交通管理、测绘工程、系统开发、数据管理、信息服务、农业规划与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海洋资源利用等企事业单位、通信公司、IT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研究、管理与技术服务等工作。报考国内外地理科学、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工程、测绘、资源管理、通信、规划设计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具有⼈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才,并为旅游高、中等院校培养师资,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生源。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旅游学、会计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统计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服务运营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目的地管理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在旅游规划策划机构、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航空服务、游轮、会展旅游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开发、策划、管理等工作;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在中等旅游学校从事行政管理或教学科研工作。报考国内外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管理学专业以及经济学、地理科学、规划设计、资源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联系电话:027-67867610     网址:http://ccnucity.ccnu.edu.cn

 

法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是在原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和法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于1988年,隶属于当时的政治系,是华中师范大学最早开设的非师范专业之一。1994年,华中师范大学在政治系的基础上组建法商学院,下设法律系和法学专业。1995年,法律系开始在经济法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年,法商学院经过改组,更名为政法学院,下设法律系和法学专业。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法律系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成为全国较早有权培养法律硕士的单位之一。2012年5月,学校为了支持法学学科的发展,将法律系和法学专业从政法学院分立出来,独立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中、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首批领军人才1人,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1人,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人,外籍教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93.75%,近半数教师具有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中国台湾地区等海外(境外)交流访学经历,或博士毕业于海外名校。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院现有法学和知识产权2个本科专业,另与本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合作开设有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进行交叉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经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法学二级学科专业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和国际法学等6个。学院设有法律硕士教育中心,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院拥有“公共政策与法治”二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学院的法学学科被评为湖北省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科研实力较强,服务社会影响较大。2013年-2015年三年间,法学院教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学院多名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法学》、《新华文摘》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名教师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学院在民商法、经济法和知识产权法等学科方向已形成较为明显的优势。学院教师积极服务于社会,多名教师受聘担任省、市政府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顾问,参与立法、司法和政策法律咨询工作。学院下设有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城乡基层法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法律问题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投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院自1988年以来共计培养了6000余名毕业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毕业生质量广受社会好评。目前学院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近1000人。学校和学院与境外部分高校签订合作培养协议,支持学生赴境外交流和深造。学院在湖北省(武汉市)内外数十家法院、检察院、律所及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法律专业实践提供保障。学院成立有法学会、辩论队等学生社团组织,主办每年一度的法律文化节。2015年,学院辩论队在第五届“法理争鸣”湖北高校法学专业辩论大赛中荣获冠军。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学院还组建了参加国际商事模拟仲裁的代表队,赴境外用英语参加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大赛,是武汉地区高校中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之后成立的第二支代表队,广受好评。(2016年2月29日更新)

学院办公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园区法学院楼

邮政编码:430079

联系电话:027-67868796

 

 

 

【培养目标】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司法实务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和法学教育、研究以及社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学、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合同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婚姻法学、公司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司法文书学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法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公检法系统就业,公务员、银行系统及公司法务也成为近年来毕业生的选择方向。毕业生考研、出国深造比率维持在40%以上。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1993年9月。它融教学、科研、培训于一炉,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于一体。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已成为中南地区具有鲜明特色、较强实力和较大影响的公共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与公共政策研究、咨询基地。学院由五室、三所、两中心、一部构成,即行政管理教研室、公共政策与公共经济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社会保障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土地资源管理教研室;行政管理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和社会保障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MPA研究生教育中心,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湖北省党政干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部。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人,其中正副教授26人,博导、硕导24人。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并出色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个,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0余种,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行政管理》、《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2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学院设有2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1个专业学位点(公共管理硕士〈MPA〉)、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公共管理)、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公共管理)、1个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和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学院不仅与政府有关部门和数十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社会调研和管理实践基地,而且与美、英、德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探索和实行了“五位一体”(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现代技能+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导师制”和技能教育的“多证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教师的特长,分别给学生配备了学习型导师、就业型导师和心理调适型导师,取得了显著成效。

 

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核心竞争力优长、知识面宽广、管理操作技能高超”的总体目标,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管理、调研、沟通等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科学、电子政务、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绩效管理、西方行政学说史、比较行政制度、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社会研究方法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广、核心竞争力突出、劳动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技能高超”的总体目标,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管理理念,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和管理,并具有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要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能够在各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及其它公共经济部门从事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管理等实际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在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公共管理学、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学、保险学原理、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劳动法、管理经济学、保障基金管理、发展与就业、薪酬管理、应用统计学。

就业及升学前景

主要就业领域为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就业岗位主要是上述单位的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在报考重点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强竞争力。

 

联系电话:027-67868993     网址:http://mas.ccnu.edu.cn/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办学历史源于1984年数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1992年计算机科学系独立建制,2012年成立计算机学院。目前,计算机学院已发展成为专业设置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学科实力较强的工科学院。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具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中文信息处理”、“无线电物理”、“教育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2013年获批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楚天学子1人,湖北省青年英才计划1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在校全日制学生近1000人,其中本科生700余人,研究生近300人。

学院建设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湖北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服务外包基地以及多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等,还与校内相关单位合作,共建了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创新引智基地、国家文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学院在网络与通信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信息检索、教育信息化、软件工程、物联网技术等研究方向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重大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计算机领域国际权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众多高水平研究论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和教学奖近20项,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0余部。

学院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有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成功举办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同时,每年都派出教师去国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半以上的教师具有半年以上的海外访学经历。

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省级金奖;近三年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中先后获得5次银奖、35次铜奖;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10项,其中冠军1项,季军1项;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奖100余项。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编译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可选择出国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及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应用、设计开发及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强主要培养具备较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可担负工程项目组织、软件开发和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等关键工作,成为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软件、嵌入式系统研究、开发、设计、应用与维护工作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项目管理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可选择出国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IT技术产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及相关领域,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具备与物联网相关的通信、网络、传感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物联网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维护和管理能力,符合产业界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与电子学、计算机网络与IPV6技术、计算机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RFID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可选择出国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物联网技术产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及相关领域,从事物联网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联系电话:027-67867687    网址:http://cs.ccnu.edu.cn/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建成为在教育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学术交流中心,形成了包括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院在校学生人数近1000人,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优秀本科生可申请多项国家资助的国际交流项目。

学院下设教育技术系、数字媒体系、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系,设有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首批入选湖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项目。在研究生教育上,学院拥有三个专业(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一个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及两个专业(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学院还是教育部批准的教育博士、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硕士培养单位。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把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近年来,学院努力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大力提升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实验实训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广泛开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引入国外知名院校的优秀师资,通过各种渠道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与交流能力,使其拥有全球化的胸怀与视野;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课题研究、科技开发、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4人,“楚天学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达80%以上。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6000多万元,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60多部,授权/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0余项,年均在专业核心期刊或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在100篇以上,建设有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先进。依托学院建设的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已成为我校重要的实验教学公共服务平台,其下属的信息技术基础实验平台、文化与传播实验平台和教师教育实验平台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学院还建有资料室,各种图书文献、专业期刊齐全,拥有图书10000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近百种。

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优良的教学科研设施,造就了一大批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毕业生。本科生就业率年均达到95%以上。每年均有一批毕业生进入清华、北大、中科院、北师大以及港澳台、美国、英国等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就业学生在工作中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学院的本科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星光服务队”多次被授予“全国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能在各级各类学校、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教育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系统设计以及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等相关工作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技术与媒体、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学习、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主要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工作。免费师范生工作一年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教育技术学专业(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能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等工作的教师或管理者;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从事软硬件系统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培训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技术与媒体、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微机原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与评价。

【就业及升学前景】毕业生中绝大多数留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读研,部分学生在学校、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就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具备影视、动画、游戏、虚拟交互等新媒体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摄影技术、动画设计原理、三维动画技术、编导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游戏技术基础、艺术考察写生实践、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影视动画特效、Maya基础与建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网站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与应用、Unity3D交互设计、移动终端应用开发技术。

【就业及升学前景】毕业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30%左右学生选择留学或在国内攻读研究生。毕业生适合到新闻传媒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动漫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游戏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科技与人文底蕴,掌握扎实的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较高的项目策划与管理水平、开阔的学术视野与良好的合作精神,具备在正规学校教育及非正式教育体系等多种情境下,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从事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创制、实践应用、绩效评估,普及科技知识与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科学总论、社会科学总论、科技史与科技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科学、教学设计、新兴媒介与科学传播、科教影视编导与创作、公共科学传播概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科学活动设计、STEAM与创客教育、数字科普资源创作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是因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提升的强劲需求开设的新专业,设有“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科教媒体设计与创意”、“信息技术与科学传播”三个培养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数字科教产品研发机构、网络科普教育机构、传统科普纸质媒体、科技场馆等非正式公共科学教育机构、中小学等,同时还可以选择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攻读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专业的研究生。

 

 

联系电话:027-67861587     网址:http://it.ccnu.edu.cn/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历史比较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华大学于1924年设立的教育学系和华中大学于1929年设立的教育学院。1952年,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国立湖北教育学院、中原大学等院校教育系合并成立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1985年改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1993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年由原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系所和教育评估中心、课程研究中心、考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德育研究所、儿童学习与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主办《教育研究与实验》和《教育与经济》两种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教育学学科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是国家重点学科。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学校德育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目前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知名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教师团队在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学校变革、农村教育、教育治理、信息化与教育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院每年承担的国际国内科研项目30余项,年度科研经费逾300万元。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教育学科的整体水平居全国第五名。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59人。在教师队伍中,教授23人,副教授26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5%,有境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占68%。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4人,入选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

学院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也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是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前教育中澳班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特殊教育专业属于我国现阶段发展极为迅猛、就业需求旺盛的新兴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800人,硕士研究生近400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0余人,留学生70余人。

 

教育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技能熟练,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科研、管理、培训、服务等机构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特别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保送和考取研究生比率近五年一直在5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生。

 

 学前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理念与师德,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儿童心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儿童传媒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培训、出版、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学习心理、儿童保育学、儿童观察与评价、幼儿园课程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是近五年我国社会需求最旺、最热门的若干专业之一,是国家近几年大力发展的文科类专业之一。

 

特殊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相关机构从事教学、培训、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视障、弱智、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综合实践能力强,近几年供需比在1:10以上,近五年就业率一直为100%,毕业去向多为大中城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中心,工作稳定,待遇偏高。

 

联系电话:027-67868262    网址:http://edu.ccnu.edu.cn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成立的华中大学经济系。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于1985年成立城市经济管理系,在全国率先开设房地产专业。1993年成立经济系。1997年,经济系与城市经济管理系共同组建经济学院。2012年5月学校整合全校工商管理相关专业基础上,组建新的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下设6个系(经济系、城市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金融系)和5个研究中心。学院现有1个博士点专业(经济统计),2个一级硕士学位点(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3个专业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学专业硕士(MF)、农业推广专业硕士(MAE)。应用经济学为省一级重点学科,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为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房地产经营管理为省级品牌专业,7个本科专业,2个交叉培养班(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

  目前,学院有教师94人(专任教师70人,外聘教师2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47人;博士生导师10人),职员1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名,获得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的“海外名师”1名.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一贯秉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

 

经济学专业

【培养目标】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财经院校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管理学、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学说史、资本论、货币银行学、社会经济调查与写作、信息经济学、经济法、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期货理论与实务、区域经济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达40%左右,“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和“法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达30%以上;就业方面,社会需求旺盛,有较好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各类房地产企业、政府部门及金融保险等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经济法、财政学、企业财务分析与管理、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法、房地产产权管理、土地经济学、房地产营销与经纪、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物业管理概论、建筑工程概论、物业设备管理、物业维修管理、物业环境管理、物业管理国际质量标准、物业财务管理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达40%左右;就业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本专业人才,有很好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各类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企业财务分析与管理、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技术与信息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企业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达40%左右;就业方面,社会需求旺盛,有较好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WTO概论、跨国公司管理、世界经济地理、国际商法、国际金融法、经贸英语(外教)、国际经济合作、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投资与信贷、外汇交易实务、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管理、国际商务公关与谈判、国际技术贸易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达40%左右;就业方面,社会需求旺盛,有较好就业前景,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

 

财务会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税法、经济法、会计信息系统。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科生中有较高的考取研究生比率;就业空间广阔,就业市场紧俏,本科生就业率95%以上。

 

金融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突出金融数量方法的学习,强调对于金融问题的分析、研究、应用能力和金融工程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实务创新的平台上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掌握现代金融工程学理论、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国际金融、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数理金融、公司金融、风险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暂无毕业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较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党政机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管理信息基础、经济法基础、概率与应用统计学、管理沟通、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劳动经济学、组织与工作设计、招聘与人才测评、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师技能训练、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就业领域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及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人事部门,就业岗位属于企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起薪水平和职业稳定性高,就业率始终在校内各专业中位列前茅,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在中南地区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部分学生考取校内外硕士研究生,主要就读学校为“211工程”或“985工程”高校及国外知名大学。

 

联系电话:027-67868310、67868313、67868454 、67865817   

网址:http://econ.ccnu.edu.cn/。

历史文化学院

我校历史学科始于文华书院(华中师范大学前身)1890年开设的“欧洲史”课程。1929年起设立历史系,1983年成立历史文献研究所,1984年成立历史研究所(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前身),1996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至今。

一大批中外著名学者曾在我校历史学科任教:如钱基博、张舜徽、陈叔元、潘梓年、杨东莼、王玉哲、英国人Constantine Leonard(中文名:甘施礼)、美国人华德博士等。一百多年来,我校历史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一流师资和应用人才。

学院现设有历史系、文化学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5人),副教授22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章开沅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马敏教授担任我校党委书记、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历史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也是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第一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国家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纲要是国家精品课程,世界近代史是湖北省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史列入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建设。

中国史、世界史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2012年学科评估中,我校中国史名列第五,世界史名列第十四。中国史、世界史皆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重点学科和湖北省优势学科。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设在该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长江书法研究院、湖北历史文化研究院挂靠该院。

学院资料中心藏书2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100余种。近三年来,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发表论文4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百余种。其中作为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献礼的大型科研成果《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总计有30种著作,34分册,1400余万字,为辛亥革命研究开辟了新视野,拓展了新领域;大型道教文化丛书《老子集成》总计15卷,1100万字,涉及宗教、哲学、文学、政治等众多领域,充分体现了《老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学院招收历史学(含基地班、文史直博班、师范、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本科生;培养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学、经济-社会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等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课程教学论(历史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历史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016年历史学各专业方向按历史学类招生,学生进校后,根据个人志愿和综合考核决定进入相应专业方向学习。

学院把培养高水平“研教双优型”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努力方向。历史学基地班曾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省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该院每年都会有多位同学获国家级奖励。学院设有章开沅东西方交流学术基金、春晖史学奖学金、张舜徽奖学金、野泽丰奖学金等奖励优秀学生。

 

历史学(文史直博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文史交叉型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历史科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美学、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本专业方向实行本科-硕士-博士一贯制培养。在本科阶段结束之前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直接进入硕士学习,考核不合格者进入本科生毕业程序;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结束之前进行直博综合考核,考核合格者直接进入博士学习,考核不合格者进入硕士研究生毕业程序。

 

历史学(基地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史学研究人才,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古代史)、中国通史(近代史)、中国通史(现当代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通史(古代中世纪史)、世界通史(近代史)、世界通史(现当代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70%以上的基地班毕业生直接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其余毕业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

 

历史学(师范)

【培养目标】历史学(师范)依据“研教双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一流师资和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科教学论、历史教学技能训练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历史学(师范)专业95%以上的毕业生到优质中学任教,多数毕业生在工作3-5年后即成为学科骨干。

 

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文化产业开发与创新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古代史)、中国通史(近现代史)、中国通史(国史)、世界通史(古代中世纪史)、世界通史(近代史)、世界通史(现当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文化史、文化遗产学概论、考古学概论、文化产业学概论、历史科学概论、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学概论、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学、文化市场概论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50%以上的毕业生直接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其余毕业生到政府机关、博物院、文化管理、文化产业、旅游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学院联系电话:027-67868397    

学院网址:http://history.ccnu.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其前身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政治系,成立于1949年12月5日。1994年更名为法商学院,1997年更名为政法学院,2004年9月原政法学院和马列课部合并组建成新的政法学院,2010年6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 2012年6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学院下设政治系、哲学研究所、公共政治理论课部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27人(二级教授5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4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湖北省中青年理论家培养计划2人。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共党史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1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问题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1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国家首批获得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也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全国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可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类)、政治学类(非师范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国际政治三个专业)本科学生;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12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收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等7个专业博士研究生;学院还招收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思政方向)、农业推广硕士(农村文化建设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免费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具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胜任中等学校教学工作,具备教育硕士深造能力。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就业及升学前景】依照国家免费师范生相关政策就业,就业充分,可继续修读教育硕士。

二、政治学类(非师范)

    学院非师范专业仍按政治学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两年后,根据个人意愿和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可向思想政治教育(非师范)、哲学、国际政治三个专业分流。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高思想道德及政策理论素质,能够从事公务员、行政管理、组织人事、教学研究等工作的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政治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传播学、法学概论、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行政管理学、文化学、美学、社会学概论。

【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和中小学选择职业,学生考研方向宽广。

    2.哲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高哲学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从事科学研究、理论教学、行政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主要课程】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科技哲学、普通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思维方法论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面向中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机构就业;学生升学前景好。

    3.国际政治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工作人才,为国际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战略学、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外交政策、地区国别政治经济与外交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主要面向中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机构就业;学生升学前景好。   

联系电话:027-67865550    网址:http://zzcbxy.ccnu.edu.cn/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

社会工作专业(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事社会工作政策研究与咨询、社工督导与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社工实务、社工督导、社会管理与服务、社会政策研究等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区概论、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保障学、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发展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社会福利制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认知生物心理学概论、人类服务结构、人际沟通技巧、生命发展论、英语语言和健康沟通、人类行为、儿童福利学、社会政策与法规、生命发展论、人类服务过程、康复辅导、社区服务实践准备、个人及家庭心理咨询、当代老龄化、家庭暴力社会工作、发展实践与领导力、社区服务实践准备、澳大利亚土著文化鉴赏。

【就业前景】本项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社工实务能力的高级社工专业人才。学生通过本项目可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和格里菲斯大学两校的本科文凭,其学历文凭在世界各国均获认可。本项目毕业生可直接或加修课程后获得澳大利亚社会工作从业资格证,可在世界各国从事社会工作服务。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24年华中大学生物系,1953年成立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1995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度重视知识创新和学生能力培养,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形成了培养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并与美、英、法、德、日、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等国家的学术组织及科研机构建立有合作研究与交流关系。

生命科学学院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和“化学—生物学交叉培养班”(与化学学院合办),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获得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立项,并获批教育部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立项。我院是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环境科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植物学和动物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还可招收培养农药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建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学科、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态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业教师81人,教授31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桂苑名师等10多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90%,具有国(境)外学习或研究经历者达到80%以上。学院办学环境不断优化,获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十多门,建有国家级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为7000多万元,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0多台(套),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毛细管电泳仪、膜片钳、近红外扫描成像系统、荧光定量PCR仪、高通量测序仪等一批先进的生物仪器设备,搭建了优良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重要支撑。并将真实模式与虚拟模式相结合,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学院十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数理化基础、计算机基础和外语基础,能熟练地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统计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教育技术等。近年来,本院毕业学生遍布全球,在科研、教育、党政机关、医疗、企业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计划、青年英才计划、海内外高校教授、知名企业领导等优秀毕业生达40多人。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5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如:转基因专项、水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973”课题、省部级重点横向课题等200多项,年科研经费1800多万元,在Science、Nature-Struct Mol Biol、PNAS、Plant Cell、ISME J、Plant J、Plant Physiol、Mol Ecol等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700多篇,数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行列,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鉴定成果及专利25项,获奖成果15项。此外,“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武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洪山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机构也挂靠在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胜任重点中学生物学教学、研究以及管理工作;同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现代生命科学进展、生物标本制作原理与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生物学教学技能训练、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研究、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到全国知名中学从事生物教学和相关教育管理工作,大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就业率100%。本科毕业后可以继续攻读生物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生物科学免费师范类)或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物科学非免费师范类)。

 

生物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于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技术部门从事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或开发工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大实验、生命科学校外专家讲座、环境生物技术、基因组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及技术、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去向主要是到大型国有企业、生物制药公司、科研院所、防疫检疫机构,例如深圳华大基因、北京动物检验检疫局、天津凯莱英等单位从事开发研究工作。本科毕业后有较多学生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外大学深造。

 

联系电话:027-67867224     网址:http://sky.ccnu.edu.cn/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12月,她的前身数学系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创系系主任是中国图论研究会首届理事长、中国图论创始人之一李修睦教授。

学院下设三个系: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统计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拥有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举办有数学—物理直博班和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班;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硕士(数学)、应用统计硕士及高校教师专业硕士(应用数学)等专业学位授权点。数学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全国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数学通讯》编辑部挂靠于学院。

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年龄结构和专业成分合理的师资队伍。全院目前有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93人,有教授33人,副教授34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各1个,有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前任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一、二层次入选者、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入选者、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在内的学科带头人20余人。

学院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代数、非线性分析及其应用、动力系统与生物数学、概率统计及其应用、图论与组合优化。近五年来,学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数学期刊Invent.Math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学院还承担了一大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7项。获得各种科研奖项10多项,其中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1门。近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所培养的博士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获得国家百优博士论文奖和提名奖各1项。

学院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法国巴黎十三大等国外高校签订有联合培养协议,经常邀请境内外专家来学院讲学并开展合作研究,举办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国际著名数学家为研究生开设短期课程。

学院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曾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学生具有踏实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等比赛中屡获大奖,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配有院图书室、机房和实验室。机房有100余台电脑,图书室订阅了100余种外文期刊、90余种中文期刊,其中数学教育期刊达20多种,图书总量超过2万本。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一流数学师资。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教育学、心理学。

【就业与升学前景】主要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各级重点学校从事数学教学工作,非免费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报考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基础学术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拓扑学、普通物理、泛函分析。

【就业与升学前景】主要到学校、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以报考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统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科学地获取数据信息,熟练进行统计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能从事应用统计、科技开发和计算机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基础、数理统计、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统计模型、多元统计分析。

【就业与升学前景】主要到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金融部门、企业(公司)、学校等从事应用统计、科技开发和计算机应用管理等以及数学、计算机教学工作,也可以报考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联系电话:027-67862059     网址:http://maths.ccnu.edu.cn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大学英语系,创办于1924年。现设有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法语系、朝鲜语(韩语)系、翻译系、公外系7个教学单位;有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英语文学研究中心、日本文化研究所、韩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机构。现有各类学生2000多人,教工200余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61人,博士生导师16人。

 外国语学院学科发展迅速。现有英、俄、日、法、朝(韩)、翻译六个本科专业;有英语语言文学和中外语言比较2个博士点;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已经招收研究生的二级学科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为湖北省高校本科唯一外语类品牌专业,是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位居前列,英语语言文学在研究生教育排行榜中名列第7。学院主办有《外国语文研究》、《中学生英语》、《中学俄语》(月刊)等杂志面向国内发行,并与文学院合办中国中文文学类权威期刊、中国大陆唯一一份被AHCI收录的学术期刊《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语学院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院的数字化教室,不仅具有多媒体功能,还能从学院的中央控制室内的资源库里调取所需要的音像资料及网上资源。学院还装备了卫星接收器,该设备可接收五种语言,七个台的卫星电视节目,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就可点播多语种的电视节目,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学院拥有同声传译室、多功能报告厅和课件制作室,教学条件处于领先水平。

 学院一贯重视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大部分教师先后赴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波兰、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国家讲学、访问、参观和学习。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中区决赛、全国英语教学大赛华中区决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总决赛、全国韩语演讲大赛总决赛等全国外语类高水平赛事极大的提高了学院的国际化程度。学院每年还选拔优秀学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交流学习。本科生交流比例最高达到40%,日语系硕士博士研究生交流比例达到100%。

 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目标是把外国语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院。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理论、有理念、具有教育创新能力的未来名师。培养对象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和语言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熟悉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和手段。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阅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外语教学理论及方法、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介绍、第二外国语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英语专业(师范)就业率100%,毕业生主要到省、市一级重点中学任教。

 

翻译专业(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比较广泛的英美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翻译理论素养以及翻译实践能力的英语翻译人才,能在政府机关、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领域从事英汉互译工作、翻译研究工作及相关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视听说、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及作品选读、翻译理论与技巧、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实用英语读写与翻译、中西翻译简史、基础口译、交替传译、笔译实践、口译实践、文学翻译、中国文化英译、商务英语翻译,等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翻译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涉外机构、培训机构等,具体从事翻译工作和教学、培训工作,就业前景广阔;同时,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为硕士生提供优质生源,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升学前景。

 

俄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俄语国情文化知识、俄语语言基本技能和熟练的俄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从事俄语教学、研究,科技、经贸、外事翻译,以及金融、管理、旅游等工作的俄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俄语、中级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导论、实践语法、视听说、中级口语、高级口译、科技俄语翻译、经贸俄语翻译、俄语写作、语言学概论、俄罗斯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俄语国情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教学理论及方法、俄语测试理论及方法、基础英语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俄语专业考研率超过30%,不少学生被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名校录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和外贸工作。

 

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通过四年的日语专业课和三年半的英语课程(第二外语),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较为广泛的人文科学文化认知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够胜任一般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研人员;以及能够系统掌握两门外语,能在政府行政、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领域工作的专业日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语音、语法、视听、口语、日语写作、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史及文学讲读、日本文学演习、日本历史、日本国国情、(日汉·汉日)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高级口译、日语教学理论及方法、基础英语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日语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研究生升学率保持在38%左右,40%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去日本免学费交换留学一年;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文化强国,是靠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强国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本世纪日本的外向型经济和良好尖端的科学文化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深化,尤其是包括动漫和其他影视媒体在内的日本文化产业目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全世界独树一帜,以上这些都是本专业未来发展和完善学生专业前途光明的国际化背景条件。

 

法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和较为丰富的法国文学、文化知识,具备较熟练的法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在教育、科研、外事、文化、经贸、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等工作的法语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语法、法语视听说、法语阅读、法语写作、法国文学、法国与法语国家地区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法国文学作品选读、法语报刊选读、语言学概论、法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基础英语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法语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外贸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到省、市一级重点高中任教。法语专业考研率逐年上升,不少学生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

 

朝鲜语(韩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朝鲜语(韩国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较为熟练的朝鲜语(韩国语)语言运用能力,并且掌握较为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够在外事、经贸、科研、文化、教育、旅游、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朝鲜语(韩国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初级韩国语、中级韩国语、高级韩国语、韩国语会话、韩国语听力、韩国语视听说、韩国语语法、韩国语写作、韩国语阅读、韩国语疑难解析、韩国语汉字读解、韩国社会与文化、韩汉翻译理论与实践、韩国文学史、韩国文学作品选读、韩国影视欣赏、商务韩国语、基础英语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主要面向国内的韩国企业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的外事、文化机关,具体从事翻译、外贸、教学、管理等工作。同时,韩国语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升学前景,不仅可以到韩国留学,而且也可以考取国内的研究生。

 

联系电话:027-67868297   网址:http://wy.ccnu.edu.cn/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至今已有逾百年办学历史。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排行榜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居全国并列第5名。

文学院下设2个系、3个本科专业,即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班和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和语言学系(汉语言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文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30人。截止2016年5月,学院全日制学生2147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689人,是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之一。

文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和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汉语言文字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文艺学),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诗歌研究中心、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文学院现有11个博士学位点,10个科学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文学院拥有“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名师各1名。拥有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

文学院拥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支(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部视频公开课1门(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文艺学系列课程、现代汉语、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网)),省级精品课程与优质课程3门(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

挂靠文学院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有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和新文学学会,学会会长和秘书长由文学院教授担任。文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外国文学研究》(A&HCI收录期刊)、《汉语学报》(CSSCI来源期刊)、《华中学术》(CSSCI来源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学生版和综合版各1种)、《新文学评论》等5种,面向海内外发行。

近5年来,文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社科及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5项,4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文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重点和一般项目、部委、省级以及横向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4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有3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和省级各类奖励。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文学院与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英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有多人次出国(境)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合作研究,并在校内多次成功举办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学院设有资料中心,藏书10万余册,供师生借阅。

文学院现有文华勾沉剧社、寒梅诗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博采”辩论社等学生社团。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宽阔的人文视野、优良的综合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基础教育需求,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为教育硕士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文学欣赏、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史、写作、民间文学、语文课程论与中学语文教学;文献学、比较文学、古代文论、马列文论、西方文论、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文字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中学语文名篇选讲等。

【就业前景】享受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保障充分就业。主要到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以及到教育研究和行政部门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

 

汉语言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与汉语言文字相关的研究型及应用型专门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发展史、实验语音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语方言学、语言调查、语言逻辑、西方语言学史、中国语言学史、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文学理论、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

【就业前景】多在文化教育部门、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外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外国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实用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史、中国语言学史、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原理、文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文化学概论、中华文化史、跨文化交流、语言与社会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汉翻译、高级英语口语、实用英语写作、写作、应用写作。

【就业前景】多在文化教育部门、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试验班)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宽阔的人文视野和较强的继续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文学欣赏、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史、写作、民间文学、文献学、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文字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民俗学、中国话剧研究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绝大部分保送或考取国内外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也可以在教育单位、科研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培训等工作。

 

 

联系电话:027-67868341     网址:chinese.ccnu.edu.cn

官方微信号:华师文院 ccnuwy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源于1903年文华大学物理系,弦歌百年,蜚英腾茂。建系早期,一批从国外归来的著名学者曾先后在这里任教和从事科学研究。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桂质廷博士,于1930-1939年担任华中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毕业于布朗大学的卞彭博士,于1939-1958年先后任华中大学理学院院长、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他们言传身教,筚路蓝缕30年,奠定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科的基础。2002年经校内院系调整,成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物理学院)。2010年始,学校将物理学院作为“特区”加强建设,2013年学院入选湖北省高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目前,物理学院凤藻锦绣、嘉木葱茏,汇集了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治学执教。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4人,湖北百人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以这些学者为基础,学院获得:国家创新研究群体一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国家物理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物理教学团队)。“夸克物质及其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功入选2015年度国家级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实现我校国家级国际合作研究机构零的突破。

物理学院已成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并举,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单位。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院物理学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排列第12名。学院拥有国家理科(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招收本科生)、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含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专业,招收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学科,“物质深层次结构物理”211重点学科,夸克物质及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夸克物质物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111引智基地,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理论物理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还拥有物理学科教学论(教育学)、天体物理(天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科学技术等硕士学位点,湖北省物理学一级重点学科,湖北省“理论物理”优势学科,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物理学”高校本科品牌专业。挂靠学院的单位有中南地区理论物理学术交流中心。

学院以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为代表的科学研究进入国际前沿领域,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是国际“重离子物理”的研究重镇,作为中方牵头单位参与了“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重离子碰撞实验(CERN-LHC-ALICE)”。学院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技项目100多项。2013年,我院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一起组建“核物质科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汇聚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核物质科学方面的优势资源,聚集和培养一批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

目前,全院在校本科生1389人,在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95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40人,博士生96人。学院招收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国家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非师范,简称基地班)、数学—物理交叉培养班(非师范)等专业学生。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术科研成果丰硕。其中研究生的代表性成绩有:付菁华、俞云伟、蒋青权三人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入选2005年、2011年、2012年国家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年来,我院本科生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广泛参加各项科学研究、学科竞赛,不断取得佳绩,近三年荣获国家级奖励150余项、省级奖励240余项。其中,2015年获得“挑战杯”国家一等奖1项;2015年CUPT全国二等奖1项;“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奖14项。

 

物理学专业(师范专业、基地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高中等学校进行物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科学工作者。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力学、热力学与分子物理、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近代物理(分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物理实验、物理学二级学科系列专业方向课、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微机原理、现代教育技术、开放综合实验)、C++、教育理论(师范专业)等。

【升学及就业前景】近几年,物理学师范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达到100%,学生一般到全国各省市级重点中学任教,基地班就业率(含升学)接近10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电子技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计算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VHDL语言与可编程器件、DSP技术与应用、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设计、电子测量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近几年,该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为95%,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创维集团、比亚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知名公司和企业。同时也有学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继续学术深造。

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电子技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计算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论、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交换原理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近几年,该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为95%,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华为、武钢、TCL、南方电网、惠普等知名公司和企业。同时也有学生保送或考取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继续学术深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电子信息领域及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电子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嵌入式微处理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传感器技术、智能终端软件开发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近几年,该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为95%,主要就业单位有烽火集团、华为、比亚迪、TCL等知名公司和企业。同时也有学生保送或考取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继续学术深造。

 

学院电话:027-67867010   学院网站:http://phy.ccnu.edu.cn

 

 

心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心理学教学科研机构。心理学院设有心理学系和应用心理学系以及脑与认知研究所、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所、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心理辅导研究所、管理心理学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46人,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讲师15人。其中有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楚天学子”湖北省人才项目等各层次人才。学院设有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心理与行为虚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心理学科排名第七。

心理学院在本科生教学中积极推行导师制,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及课题组了解并参与相关项目工作,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索精神;同时还在本科教学中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教学首批全英文专业试点单位,优秀本科生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已分别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知名大学进行半年至一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与交流。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实验科研条件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举措,造就了专业素质高、综合技能强的毕业生,他们不仅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还有许多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取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研究生,展现了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

 

心理学

【培养目标及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并且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技能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就业领域包括与心理学相关的科研部门、教育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升学前景主要为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输送高层次人才。

 

应用心理学

【培养目标及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交流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针对不同的领域从事和应用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攻读心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心理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导论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就业领域包括与应用心理学相关的咨询与治疗、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心理学咨询机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市场调查机构、广告与消费调研机构、工业设计部门等;升学前景主要为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输送高层次人才。

 

应用心理学(师范)

【培养目标及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人才。具体而言,本专业注重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和学校心理辅导技能训练,为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幸福发展服务,学生需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校心理辅导相关技能,胜任擅长在中小学、职业学校等相关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包括心理课教学、学生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学业诊断和行为矫正、班级管理以及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并且能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提供服务的中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教学论、学校心理辅导教学技能训练、学校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导论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就业领域包括中小学、职业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员工作;升学前景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师范院校输送高层次人才。

 

 

联系电话:027-67868197     网址:http://psych.ccnu.edu.cn/hzsfdxxlxy/

 

新闻传播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具有悠久学脉渊源,历史上出过恽代英等优秀新闻人才。新闻本科教育始于1994年,设新闻传播系于文学院。2012年9月,新闻传播系与信息技术系联合组建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年6月,新闻传播学院成立。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文化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与文学院分别设点招生),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合作开办了“新闻学本科双学位合作项目”。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500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学院院训“昭德明理,立言树人”,由著名新闻学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老社长邵华泽先生亲笔题写。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58.62%,教授平均年龄为49.5岁;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4人,博士化率82.76%,另外,博士在读教师有2人。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院师资队伍的鲜明特点:专任老师中来自媒体一线的共有6人(分别来自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武汉电视台、武汉晚报等主流媒体),拥有丰富媒体经验的老师占比高达23%。另外,我院继续有计划推进在职老师赴新闻媒体挂职锻炼;已有3名中青年老师参加海外留学计划,截至2015年底已有4人赴海外访学交流。另聘多名传媒界资深人士担任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确立“面向社会,培养能手”的人才目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学院已在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社、中国网络电视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20余家新闻传播机构建立实习基地。2013年,学院成功申报“中央在鄂媒体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中央驻鄂新闻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协同创新。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和好评。

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日益突出。近年来,学院在媒介伦理、应急传播、影视传播、新闻传播理论、出版文化传播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特色。一批专家、学者脱颖而出,多篇学术论文在权威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报告被中央决策机关采纳,并得到胡锦涛、王岐山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大数据传播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引社会关注,该中心编制的“突发事件基础数据处理标准”作为我国首个突发事件数据的处理标准,消息一经发布即被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新华社等国家决策机关与权威媒体报道。 此外,国内首个“中国突发事件数据库(测试版)”在华中师范大学上线,该数据库为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媒预警与突发事件数据库建设”重要阶段性成果。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科研实力显著增强。近十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得各类横向项目30余项,总经费600余万元。本院教师的科研成果、新闻作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新闻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学院实验设备齐全,图书资料丰富。学院拥有各类计算机、电子设备、影视设备、网络设备共100余台(套);拥有专业图书20000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近200种。学院所依托的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达4790平方米,下设新闻摄影、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报纸编辑、新闻演播等29个实验室,总价值2800余万元,能充分满足新闻传播专业各层次、各类型的实践教学需要。

 

新闻学(含新闻学方向、国际传播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融合媒体”时代能胜任新闻传播、新闻教育、新闻管理、新闻研究、出版宣传工作以及其他文化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跨媒介的传播技能、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能较好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胜任政府部门、新闻与出版单位、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采编、公关策划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特色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融合媒体的传播技能、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扎实的社会活动及调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摄像、新闻评论、媒介经营与管理、马列新闻论著选读、国际传播、媒介与社会、媒介批评、媒体道德伦理与法规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新闻媒体、各级政府宣传部门、大型国企或民企的企划或文宣部门、各类传媒或文化公司就业,并且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新媒体单位也成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新选择。毕业生考研、出国深造比率历年均高于30%。

 

广播电视学(含广播电视学方向、出镜记者方向、影视编导方向)

【培养目标】广播电视学专业根据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在广播电视及其它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交叉型专门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的生源。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摄影理论与实践、新闻传播前沿、新闻道德与法规、舆论学、新闻心理学、电视摄像、电视编导理论与艺术、电视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制作、音响与照明、电影批评、媒介素养、社会调查方法、演讲与口才、播音与节目主持、广告文案、新媒体研究、影视艺术概论、电视作品分析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领域宽泛,我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就业领域大致为:1、各新闻媒体;2、大型国企或民企的企划或文宣部门;3、各级政府部门;4.各类传媒或文化公司、广告公司;5、学校。此外,毕业生考研、出国深造比率历年维持在30%以上。

 

 

网络与新媒体(含新媒体内容生产、广告、公关及营销方向)

【培养目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够熟练全面掌握互联网与新媒体知识技能以及融合新闻内容生产、广告以及公关知识技能的新一代复合型传播人才。该专业以传播学为基础,以新媒体内容生产、新媒体营销与公关为核心,工作方向为新媒体内容生产、新媒体广告、公共及社会化营销、自媒体运营等,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的生源。

【主要课程】网络传播概论、新媒体概论、计算机应用与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媒体营销、网络公关策划、广告创意、危机传播与管理、品牌创意工作坊、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数据新闻、新媒体写作、网络编辑、新媒体研究前沿、网络影视作品分析、数字媒体制作工作坊;

传播学概论、新闻传播前沿、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编辑学、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史、新闻道德与法规、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概率统计、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文化学概论、中国现当代社会思潮、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社会调查方法、影视艺术概论、演讲与口才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对于全面、熟练掌握新媒体知识、技术并融合新闻、广告及公关知识的新型传媒、广告及公关人才,在社会上有着广泛且急迫的需求:1、各类企事业机构的宣传、公关及自媒体;2、广告、公关及策划公司;3、主流媒体(电视、报刊、广播)、新媒体公司;4、科研单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含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方向、全媒体主持方向、播音与主持师资方向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熟知广播电视媒体、音视频媒介的传播特性,掌握媒介技能与实践操作技巧,普通话语音标准,并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能力的全媒体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语言表达、电视播音与主持、广播播音与主持、即兴表达艺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朗诵艺术、配音与声音创意、综艺主持控场艺术、化妆与形象设计、播音艺术鉴赏、形体训练;

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摄影理论与实践、新闻传播前沿、新闻道德与法规、舆论学、新闻心理学、电影批评、广播电视概论、影视艺术概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摄像、纪录片研究、电视作品分析、国际传播、视觉传播、数据新闻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

本专业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基本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能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制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可胜任广播电视媒体、影视制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播音、节目主持、配音及新闻采编、出镜报道、节目编导、口语传播等工作,亦可进一步深造,从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咨询电话:027-67863589

网址:http://jc.ccnu.edu.cn/index.php



信息管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源于我国1920年创办的武昌文华图书专修科。1984年学校开设了第一个非师范专业——图书情报专业,并成立“图书情报学系”,1993年更名为“信息管理系”,2012年5月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

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情报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图书情报、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情报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文献中心、1个实验中心。在2013年年初教育部公布的学科排名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全国排名第5。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共800余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名,“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名师”1人。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80余部,在CSSCI、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学院始终秉承“创新求发展、特色显优势”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文理工交叉、学科相融、理论与应用技术互渗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管理能力、信息能力、互联网+能力培养,在党政机关和企业建有多个实习实践基地,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加拿大、国际图联(IFLA)、欧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已经在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层面开展了留学生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人才。本院学生连续4届在“挑战杯”、全国电子商务大赛中共获特等奖6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三等奖10项。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学院正朝着“有特色、高水平学院”的目标迈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充分将管理理论、系统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点培育学生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能力,从而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技能;同时也掌握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与仿真的基本方法与原理,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各行业和管理部门对信息处理和数据服务的要求。本专业主要分两个培养方向: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主要课程】1)大类基础课: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管理学、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管理与信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2)专业必修课:管理运筹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工程、博弈论、数据挖掘技术、优化模型与软件工具、市场调研方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信息预测与决策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1)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如:华为、惠普、腾讯、富士康、美的、美特斯邦威、各大银行等);(2)各软件开发公司等。升学方向主要为国外知名高校、国内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和中科院等研究机构等。

 

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特色明显,遵循“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立足于信息社会,面向互联网金融,以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务运营为核心内容,突出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协同,培养学生规划、实施、运营一体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导型、创新型、实战型人才。本专业主要分两个培养方向: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

【主要课程】1)大类基础课: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管理学、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管理与信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2)专业必修课:Web站点设计与管理、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网上支付与网络金融、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案例研究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1)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如:美国Newegg、京东、阿里巴巴〈淘宝〉、深圳华为、腾讯公司、苏宁电器、华润集团、中国银行、中国南方航空、中国移动等);(2)政府机关与高等院校等。升学方向主要为国外知名高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国内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和中科院等研究机构等。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在传统文献资源处理与流程的控制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与原理,对企业竞争情报搜集、组织、检索、分析与开发利用,以及信息资源集成管理与服务应用的能力,从而能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分两个培养方向: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

【主要课程】1)大类基础课: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管理学、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管理与信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2)专业必修课:信息采集学、信息计量学、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导论、数据分析实用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分析与预测、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服务、竞争情报学、数字图书馆、社会网络分析等。

【就业及升学前景】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1)政府职能部门。(2)各类企业及中介服务部门,特别是咨询服务企业。(3)图书馆、档案馆和其他信息机构(如信息中心等机构)。升学方向主要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和中科院、中情所等科研机构。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前身为1952年组建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图画制图系,1985年学校重新恢复美术系,2004年4月在美术系基础上成立美术学院。学院下设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造型艺术系和城市形象与当代艺术中心及当代艺术研究所,现有美术学(教师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绘画五个本科专业,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两个硕士学位点。

   美术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专业教师68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26人,讲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和在读博士1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比例90%以上,在岗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26人。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学院积极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聘请“楚天学者”、美国华盛顿大学林志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顾雄教授定期来我院进行讲学,学院定期选派教师赴国内外进修和培训,如德国、英国、美国、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

   美术学院作为华中地区美术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师资和专门人才。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如我院学生获全国文科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一等奖、灵禅(日本)大学生游戏设计创意大赛最佳创意奖。教师出版专著、译著、画册30余本,公开发表CSSCI论文50余篇;在省级以上展览中,教师作品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6项,其他获奖58项;论文获奖12项。研究生获奖56项,论文获奖10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都保持在95%以上。

   美术学院为适应学校确立的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制定了本院的学科发展规划,重新确立了学院建设发展的总目标,即突出美术教育研究特色,积极拓展设计艺术、动画和造型艺术学科的发展空间,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与应用美术兼备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开设专业如下:

美术学(教师教育)

   培养掌握美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表现技能,具备教育教学理论和知识及教学能力,能从事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和研究岗位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基本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艺术设计和市场运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艺术设计相关机构从事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环境设计

   培养具有室内外空间环境及陈设艺术设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设计程序与方法、施工工艺、工程预算能力的设计师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动画

    培养掌握游戏策划、游戏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三维游戏的策划、交互、界面等艺术设计能力,能从事大型网络游戏、跨平台游戏、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动漫、CG插画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绘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画、油画及版画方向的艺术家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通识课程平台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视觉语言、媒体互动、素描、色彩

 

专业课程平台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油画基础、国画基础、版画基础、雕塑基础、陶艺基础、花鸟、山水、油画人物与环境表现、铜版画技法、风格化研究与创作实践、中国民间美术、美术鉴赏与批评、美术学科教学论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干课程】设计概论、现代设计史、字体设计、摄影基础、

标志设计、图形设计、数码影像及视频合成、广告创意与表现、印刷工艺等

【环境设计专业主干课程】设计概论、现代设计史、人体工程学、制图学、手绘、

空间设计基础、材料与工艺、环艺模型与制作、照明设计、工程预决算等

【动画专业主干课程】游戏表现一、雕塑、分镜头、游戏设计一、新媒体艺术一、游戏引擎等

【绘画专业主干课程】 1、中国画方向主干课程:花鸟、山水、水墨人物、书法、线描、篆刻等

2、现当代油画方向主干课程:油画基础、古典油画技法、新具像油画技法、图像与观念表达、抽象绘画与综合材料实践、当代艺术实践等

3、铜版画方向主干课程:铜版画技法、木版画技法、综合材料版画、版画图式与语言研究、版画形态转换训练等

 

联系电话:027-67868321     网址:http://art.ccnu.edu.cn/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始创于1929年,其前身是华中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组。1953年正式命名为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1986年恢复重建并开始招生。2000年,音乐系在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新拓展了音乐表演专业。1997年开始招收音乐硕士硕究生,2001年获国家音乐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6月,音乐学院挂牌成立。200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7年开始挂靠招收博士生,2009年获国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设有六系两所四中心,即声乐系、钢琴系、器乐系、音乐学系、舞蹈系、作曲与指挥系、音乐研究所、中国陶笛艺术研究所,中国合唱艺术研究中心、国风雅歌艺术中心、湖北省音乐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学校合唱教育研究中心。现有师生用钢琴共有200多台,包括斯坦威演奏琴等,同时,建有数码钢琴室、音乐制作实验室、音乐资料与视听中心等。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楚天学者2人,湖北省舞台艺术人才工程3人、外籍专业教师4人,具有海外学历和海外求学访学者有30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18人。多位教师获得国家金钟奖、文华奖、青歌赛合唱、美声、民族唱法大奖、荷花杯和桃李杯舞蹈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

学院现有研究生200余人,本科学生700余人。学院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人才,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取得了多项大奖,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每年有20%以上的学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多名毕业生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霍布金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等名校深造。学院先后成立了天空合唱团、大地舞蹈团、阳光爱乐乐团等精品团队,并在国家相关重大赛事中获得大奖,天空合唱团已成长为湖北省和我校的“文化名片”。

音乐学院本着“教学、艺术、科研一体国际化”的办学宗旨,追求“高品质的艺术、高品质的学术、高品质的教育、高品质的生活”的办学境界,面向学院、面向大学、面向社会、面向同行、面向世界,全院师生,团结奋进,正在为把音乐学院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音乐学专业

【培养目标】懂得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在高、中等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或为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室内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民族音乐学、世界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美学、声乐、钢琴、器乐、舞蹈、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奥尔夫教学法等。

 

音乐表演专业(声乐/钢琴/器乐)

【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扎实和有艺术创新追求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钢琴、器乐、声乐演奏人才,高、中等学校从事钢琴、器乐、声乐教学人才。

【主要课程】钢琴演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室内乐、钢琴即兴伴奏、形体课、钢琴艺术史、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歌曲作法、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世界音乐、音乐美学、民族器乐概论、意大利语音、德语语音、声乐艺术史、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原理、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学法、微格教学、奥尔夫教学法、中外音乐教育比较、音乐教育实践指导等。

 

舞蹈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舞蹈艺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和舞蹈基本理论与舞蹈专业综合技能,具备在高、中等学校进行舞蹈教学和研究的复合型师资,各艺术机构、团体、协会从事舞蹈教育、舞蹈表演、编导、管理以及对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的研究和编辑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技术、舞蹈编导、毯子功、剧目排练、舞蹈解剖学、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与作品分析、外国舞蹈史与作品分析、舞蹈教学法、音乐基本技能训练、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艺术概论。

联系电话:027-67867063    网址:http://music.ccnu.edu.cn


体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是中南地区培养体育师资和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体育学院始创于1950年,1952年获准开设体育专业,文革期间停办,1979年经教育部批准复办成立体育系,同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1984年成立公共体育部,2005年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部的基础上组建体育学院。

学科发展

1997年    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2002年    获得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2006年    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权

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2008年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11年    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2012年    被批准成立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3年    体育学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教育资源

体育学院包括体育系、公共体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体育学院现有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500余人、本科生1000余人、留学生10余人。

 

                 开设专业

      体育教育(免费师范、非师范)

      运动训练

 

 

 

 

 

 

 

 硕

 

 

 士

 

 

  学术型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运动人体科学

 

  专业型

教育硕士

体育硕士

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农业推广硕士

 博

 

 士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体育学院整体学术实力强,现有教职员工 108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有教授18人、副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9人,国际、国家级裁判9人,世界冠军获得者1人。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高校“教师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1人等。

体育学院现有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化实验室、保健推拿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有多功能体育馆、羽毛球馆、体操房、武术训练房、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国际标准田径场(室内、室外)、网球场(室内、室外)等各类现代化体育场馆。

体育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项,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8项,科研项目经费总计10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编著、教材100余部,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国际化

现任院长沈波为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还聘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任兼职教授,同时也派出教师海外访问、进修、讲学,推动学院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展望 

体育学院秉承“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一体两翼”的战略目标,立足湖北,面向中南,辐射全国,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科基础雄厚、术科亮点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含免费师范)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体育教育相关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渊博的知识、开拓创新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能够胜任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管理和研究的优秀体育师资,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学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田径、篮球、排球(包括软式)、足球、武术、体操、健美操等。

运动训练专业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运动训练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运动队的管理的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主要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学概论、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学、运动竞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管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学校体育学、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3+2项目

是华中师范大学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a Transfer Student Program简称TSP)。凡是体育学院优秀的学生,修满前3年本科学分后,可申请进入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运动、健康与竞技研究系学习2年,可以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学位和韦恩州立大学硕士学位。

联系电话:027-67865069              网址:http://ty.ccnu.edu.cn/

 


重点实验室

请点击以下网站查看:

http://www.ccnu.edu.cn/list.php?catid=50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9个)
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理论物理、农药学、文艺学(重点培育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10个)
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数学、社会学、公共管理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
政治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
体育学、数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全国排名前十位学科
政治学、教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天文学、植物保护、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

 

 

 

 

可授予的学位

     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学门类

级学科名

          学科名







哲学

克思主

逻辑学

教学

(自然辩证







经济学

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

经济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人口、与环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经济学







法学

学与行政法

民商法(含劳动法、社保障法)

诉讼

经济

政治

政治

中外政治制度★

义与国际义运动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

国际政治

国际关

外交

政治社会学

地方政府

政府经济学

政府管理与电子政

家治理制度

法治

会学

会学

人口

民俗(含中

克思主

克思主基本原理

克思主义发展史

克思主

克思主义研

思想政治

代史基本问题研







教育学

原理

与教学论

育史

较教

高等

成人

职业术教

特殊

育技术学(可授予、理学学位)

经济学

育信息科学与

心理

心理

与教育心理

用心理

体育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可授予、理医学学

体育训练学

民族传统体育







文学

国语言文

艺学

汉语言文学学

古典文献学

古代文

国现代文

民族言文

学与世界文

中外言比

中文信息

汉语教学

国语言文

语语言文

语语言文

语语言文

语语言文

语语言文

印度言文

西班牙言文

阿拉伯言文

言文

言文

国语

闻传

闻学

艺术学

乐学

术学

艺术设计学







历史学

及史

考古及博物馆学

史地理

史文献学(含敦煌、古文字

专门

古代史

近代史

世界史★

国际关系史

经济—社

域文化史

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理学

数学

础数学

数学

论与数统计

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

物理

物理

粒子物理原子物理

原子分子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物理

声学

线电物理

天体粒子物理★

无机化

分析化

有机化

物理化(含化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

天文

天体物理

地理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图学与地理信息系

生物

植物

物性

生理

水生生物

微生物

生物

遗传学

育生物

胞生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生物物理

态学







工学

材料科学与

材料物理

子科学与

物理

学与固体

场与微波技

信息通信工

通信信息系

算机科学与

算机

算机系

算机用技

工程

用化

境科学与

境科







农学

植物保

农业昆虫害虫防

农药学(注:可授予农学、理学学位)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

管理科学与工程(注:可授予管理、工学学

工商管理

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销、人力源管理

旅游管理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会医学与卫生事管理

经济与管理(可授予管理学学

保障

土地源管理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

图书馆学

报学

 

 

注:标有★的为硕士、博士均有的学科,未标注的仅有硕士点。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端人才80余人,教授、副教授近1000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和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8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1600余人。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的完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生人数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1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