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4-06-14 20:05

学校领导

党 委

书 记   张宝宗

副书记   郝 群   刘 瑛   丁 佳

  

行 政

校 长

副校长   郝 群   付跃刚   佟首峰

 

常 委   

张宝宗   郝 群   刘 瑛   吴 健   

丁 佳   付跃刚   佟首峰   谭荣峰

于英焕

 

纪 委

书 记

监察专员  吴 健


学校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因光而生,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8位院士曾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

追光而行,在强化特色中推进内涵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构建了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备的大光电学科体系,光、机、电、算、材主干学科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培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8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学校现有各类学生总数474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34人、硕士研究生6082人、本科生18439人、留学生124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257人,其中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4人;拥有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33个。

砥砺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建有2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覆盖全部学科。1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出版1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荣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3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所有普通本科专业全部在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万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荣誉。在201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评价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地位和声誉、学科发展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勇于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学校始终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了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防科技创新组成的创新体系,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未来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10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8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研仪器研制重大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重大重点研究任务。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学科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着力推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长春市建设“芯光产业园”“珩光产业园”“理光产业园”;借助华东和西南区位优势,设立重庆研究院、中山研究院,积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助力。代建代管的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专业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纳百川,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走向世界。学校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广泛而紧密的国际合作网络,同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交流关系,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学校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纳米技术”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员单位,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建有1所孔子学院。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美国、英国、韩国开展3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圣光机大学共建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春理工大学圣光机大学联合学院”,填补省内博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空白。建有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

立德树人,在党旗引领中践行初心使命。学校设有24个基层党委(直属党支部),通过深入实施“党旗引领工程”“光魂育人工程”,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军工文化底蕴,构建完善了军工文化教育体系,“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入选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吉林省文明校园。学校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省级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起点勇担新使命。全校师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引领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不懈奋斗。


(数据截至到2023年11月20日,其中学生数据摘自《2022年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


周边环境

学校位置距长春市政府仅2.8公里,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有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6路、136路、149路、154路、162路、193路、230路、277路、292路、306路、315路等公交车经停,大型商场、公园、超市遍布学校周边。


通讯地址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东)、7186号(南)、7989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