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
严谨、求实、文明、创新 |
校长: |
王文俊 |
建校时间: |
1937年 |
一、学校简史
湟川中学是近代青海中等教育园地的一朵奇葩。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管理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为了发展边疆教育事业,决定在西北、西南创办学校。1937年,董事会组织成立了西北教育设计委员会,由陶孟和、顾秸刚、王文俊等来青实地考察,与地方当局协商有关建校事宜。经协商决定:由管理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拨款,配备师资和图书设备,地方当局购置校址和建筑材料。1938年8月,在西宁马房街租贫民房予以修缮后,招收高中、初中、附小、幼稚园学生各一班,同时在贾小庄修建校舍,次年春全部迁进新校舍,命名为“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湟川中学”,简称湟川中学,由原北京大学教授王文俊博士任校长。王文俊利用自己的关系全力罗致了一批内地人才到该校任教,其中有北大、北师大、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10余人。在解放前青海各类中等学校中,湟川中学始终以较强的师资阵容、良好的校风和高升学率引人注目。
初创时期的湟川中学属于公立学校,国民政府和地方当局一般不大过问学校的事情,这一特性使该校在贯彻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中等教育法令方面有较多自主权和独立性。湟川中学多年来坚持“德、智、体、群”四育并重(实际还包括美育和劳动教育)、发展“整体教育”的原则,注重“好学、诚爱、活泼、严肃、自强不息”的校风建设。平日通过晨读、上晚自习等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形成全校良好的读书风气。师生多数都住在校内,老师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接触中,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在德育方面,强调对学生实行勤俭诚朴、群体精神、谦逊礼让、乐观向上、遵纪守法等品行品格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在各班设立自治会并开展多项具体活动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自律、自治的习惯。该校十分重视体育教学,开设的体育课比较正规,门类齐全。该校还强调劳动教育,校内道路、礼堂、饭厅的地坪和运动场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平整,校内还辟有菜地一片,让学生参加播种、除草、浇水等农事劳动,在学习劳动技能的同时,增强劳动观念。湟川中学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成为该校的一大特点。内容包括文艺、体育、科学、时事、生计活动等各个方面,最可贵的是历久不懈、讲求实效。课外活动经常开展各种竞赛,其中学艺竞赛包括办理伙食、办够销合作社、种蔬菜等方面的内容;生活竞赛包括整洁、秩序、礼节、守时、互助合作方面的内容等。通过这些活动,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情操、人格修养。该校的一些成功经验,对后世从事教育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学校现状
现在的青海湟川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省级标准化高级中学,青海省、西宁市重点高中。学校占地57亩,近4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710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各一幢,400米标准跑道田径场一个,另有餐饮中心、大礼堂、教师健身房、锅炉房等,配备有64座计算机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2间,现代化理、化实验室各3个,生物实验室1个,图书室、综合档案室、语音多媒体教室各一个。学校现有30个高中教学班,1716名学生;教工127人,专职教师117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55名,中级教师53名,初级教师8名。学校现有校级干部三名,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勤工俭学办公室、教研室、团委七个处室,中层干部八名。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组。
三、办学特色
多年来,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十分重视和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的社会大背景下,青海湟川中学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青海湟川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有口皆碑,为祖国建设、西部开发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特别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湟川中学务实谋发展,质量求先进,结合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把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教育质量稳中有升,业已成为一所青海名校,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学校高考升学率、重点率以及各科平均成绩长年位居省、市第一,常常比其他同类重点学校高出二三十个百分点,为高等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在青海招生,湟川中学每年占据其招生人数的半数以上。
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要具备一流的管理,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十分重视和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的社会大背景下,青海湟川中学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学校内部管理来说,一是建立健全一整套鼓励学生和老师争优创先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青海湟川中学教职工聘任制方案》、《青海湟川中学岗位目标责任制方案》、《青海湟川中学教职工结构工资制试行方案》、《青海湟川中学教职工工作成绩评价办法》、《青海湟川中学师德师风考核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和促进学校的科学有序管理。二是加强教师队建设,强化老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为造就一支专业水平高、道德修养高、工作热情高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招聘优秀教师、鼓励老师在岗进修、外出培训,业务自修、岗位练兵、观摩考察、学科结对子等方式,学期奖、教学奖、高考升学奖的评定,年终岗位责任目标考核等手段,形成“争当岗位优秀人才,争创良好用人环境”的良性用人机制。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109人,有年富力强,颇具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又有老成持重,事业心强,带领青年教师并肩前进的老教师,还有一批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严谨治学,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十多年来,湟川中学涌现出了一大批省、市知名教师,在职教师中有获全国及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的教师5名,青海省教学能手3名,西宁市中学学科带头人5名,西宁市骨干教师5名,有3名教师曾先后在全国中学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也屡有斩获。三是确立“严谨、求实、文明、创新”的八字校训,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为首要目标。以环境育人,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运动会、艺术节、义务劳动、文明礼貌月、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精神风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校曾先后获得国家级“两个‘有’活动先进集体”、“中学生社会实践合格单位”,省级“德育试点优秀成果”奖、“省模范集体”、“德育先进学校”,市级“模范集体”、“民主管理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校容校貌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荣誉和称号。
四、美好前景
2007年西宁市政府决定,在海湖新区征地200亩,投资3亿元建设一座全新的青海湟川中学。目前新校各项建设已初见成效,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已主体封顶,预计2010年9月前实现学校整体搬迁。建设中的青海湟川中学为一所寄宿制重点高中,班级规模将逐年逐步提升、最终达到60个教学班,以更大的容量、更高的质量解决西宁市初中升高中的入学问题,还将尝试向全省招生,以扩大名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届时西宁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具有良性发展空间的全新配置,也与西宁市社会文明的整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相适应,一所有着几十年文化积淀的历史名校,也将发挥出它更大的社会文化综合效应和深远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