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
|
校长: |
卢献 |
建校时间: |
1944 |
(一) 历史沿革
学校管理长期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体制上实行三级管理。确立校长负责制后,逐步形成以校长办公会议为决策机构,校务会议为咨询机构,教代会为监督机构的模式。为推动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制度的建立。1984年开始试行教职工聘任制,建立岗位责任制。1992年实行结构工资制。1995年后陆续建立双向聘任制、校务公开制、质量评估制等。2006年,学校召开七届一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路桥中学师德群体创优考核细则及实施办法》、《路桥中学晋升一级教师评审办法》。2007年,学校召开八届一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路桥中学教职工结构工资暂行办法(草案)》、《路桥中学教职工学期考核暂行办法》和《高考奖励暂行办法》。经过不同时期的修改、补充、完善,至今有各方面规章制度80多种。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中心抓质量,重点抓落实”, 总结反思,寻找问题,研究对策,提高效率。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力求科学、规范、高效。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努力打造“务实、创新、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文化,“严谨、创新、进取、合作、负责”的教师文化,“勤奋、善思、诚实、乐群、向上”的学生文化,以此来丰富和发展学校内涵,增强综合持久的竞争力。
在上级部门、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80年至今,学校及部门共26次受到省级及以上表彰。
(四) 师资队伍
(五) 优良传统
学校有着光荣的优良传统。创办不久,地下党椒南工委书记郏国森和进步人士卢英逊、苏滋禄、解若冰等相继进入路中任教。在他们的秘密领导下,全校师生配合抗战后的国内形势,积极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法西斯教育”运动。学生中有“怒涛社”、“新生代社”、“女声社”等组织。路桥解放前夕,进步师生组织宣传队,经常上街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伟大,解放军的功绩等,为路桥以及黄岩的解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此期间,一批进步学生经中共地下党的介绍,参加了浙南游击队。朝鲜战争爆发后,学校积极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活动。20名左右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龚亨和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解放初期,学校为解决困难,组织师生开展工读活动,自给自救。1954年,学校开始综合技术教育,首设工场。1958年前后,学校大搞勤工俭学,陆续办起电化厂、机械厂、制药厂、砖瓦厂、教具厂、造纸厂、小农场等10多个厂(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刻苦、求实”的优良校风。1990年3月,学校被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后几经复评,至今保持这一称号。
(六) 教学工作
路桥中学素以刻苦而高质量著称。教学上重视因材施教,全面提高。50年代,学校提出“文科教师要会文懂理,理科教师要会理懂文”以及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要求,经常组织文、理科教师相互观摩,组织相关学科教师一起进修、研讨;对学生分快、中、慢进行复式教学。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又陆续提出了“精讲精练,多思多问”、“打好基础,发展特长,减轻负担,提高质量”、“育人为本,质量第一,争创特色,全面发展”等办学理念,并逐步建立质量评估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59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全体考生数学平均成绩居全省第三,各科总平均成绩居全省第七(在温州地区均第一,当时黄岩属温州地区)。由于招生区域变动,学校招生范围缩小而规模扩大,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面对不利局面,学校提出了“中心抓质量,重点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制定教学管理、提高质量的措施,即致力于两个提高: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狠抓两支队伍:备课组长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好两个会:备课组教学分析会和班主任教导会,把提高质量的措施落实到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与此同时,学校提出了“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学校教育、教学新特色,进一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6年高考,上重点线212人,蒋仙丽、林添同学理科成绩分别名列台州市第1、第4名,两人均被清华大学录取。2007年高考,吕淼同学文科成绩名列台州市应届生第一名。在2006、2007年(第七、第八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中,我校学生分别在7个比赛项目获一等奖,共11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