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
真恒 |
校长: |
潘文新 |
建校时间: |
1928年 |
江苏省宝应中学,创办于1928年, 1980年列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7年秋撤消初中部。2001年3月转制民营,加盟民办翔宇教育集团,2001年9月迁入地处宝应白田中路的校区。2006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11年8月,转回公办。2012年1月,获江苏省首批“台湾辅仁大学大陆地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获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全国首批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8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近4万名毕业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学子:外交家“诗人大使”范承祚,国务院对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炳才、著名汉学家陈惠古、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蜂毒药品的蜂疗专家房柱、上海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居乃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宝中人一直以进取开拓的精神,优化教育资源,改革教育模式,提升办学品质,取得了驰名省内外的教育教学实绩,成为杏坛一朵奇葩。
宝中新校区建设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2013年秋季投入使用。新校区突出数字化、开放式、国际化的理念,占地270亩,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8万平方米。校园布局通透、建筑灵动、文化彰显、风格独特。论语广场、校友山、真恒路、阳光剧场等景观潜移默化中濡染学子;无尘无污染教室白板系统、功能全面的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高度智能化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等等,生态与科技于无声处影响引导学生。
学校注重榜样教育,开展特色德育。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向周总理那样学习、生活和工作”,校园里开展系列的“学周”活动,组织“恩来故事宣讲团”,参与全国“周恩来班研讨会”,利用地方教育资源,教育学生从小立志:“向恩来同志学习,为中华崛起读书”。同时,学校不断拓展“榜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增加了向校友、向老师、向身边的模范学习的版块。为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学校每年邀请6位以上教育专家为学生讲学,让学生亲近大师,感悟大师,学习大师,敢做大师。为倡导文明新风,塑造美好心灵,学校还邀请先进模范道德榜样洪战辉等人为学生做报告,激励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做先进。开设了校本课程《我是宝中人》,组织杰出校友报告会,新老校友联谊会,宝中历史专题讲座,让学生明白,明天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要让母校以我为荣”。除学术明星,道德明星,校友明星外,还有教师明星、学生明星等等,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让榜样就在身边,让榜样就在今天,让榜样深入人心并起到转化作用。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能,身心两健”的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训练为主要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利用得天独厚的校本资源,形成一种“事事是德育,处处有德育,时时皆德育”的校园氛围,强调 “榜样育人,自我成长”,用榜样来激励自己,而不因榜样失去“自己”。对待学习“自主”,对待纪律“自律”,思考问题“自由”,精神状态“自立”。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在“理想课堂”的主阵地外,通过各种特色活动:红五月艺术节,校园文化创意大赛,宝中志愿者在行动,以及其他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书本中成长自我,在闲暇中拥有自我,在群团中规范自我,在活动中张扬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使得德育规范内化,使得德育工作深入,使得德育开展主动。
学校打造“理想课堂”,形成办学特色。2009年1月,宝中尝试“发力”课堂,推进课堂变革,哪怕是在离高考最近的高三也不例外,逐步形成了校本的“理想课堂”特色,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推进了素质教育,同时努力开发丰富而切用的校本课程,并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课程评估体系。课堂中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代表展示——同学质疑——教师点拨——测验反馈六个环节,把教学的元素重新架构:包括器物层面的改造,流程层面的改造,文化层面的改造,从而使课堂的性质发生变化,使学生主体性得到保障和凸显,把学习的时间、空间、权利、快乐还给学生。不仅高效解决知识传授,还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助友爱、规则意识、公民精神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如今,“理想课堂,全面发展”的特色已产生了一些影响,四年接待了近千所学校的来访,与100多所探索课改的学校有深度合作,《校长》、《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实施理想课堂的情况,同时也影响带动了当地各校积极参与探索。扬州市学校精致管理现场会,扬州市教育局局直机关干部会,都走进了宝中的课堂。
学校围绕“人文、综合、体验”这一主题,构建了人文综合体验文化体系,打造了多个人文综合体验平台,形成了一批人文综合体验资源,既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和运用所学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让老师从中体验家的温馨,共享学校发展的成果,提高教育的幸福指数。
学校设有10大中心(综合课程开发中心、情境阅读开发中心、人文之旅课程中心、戏剧创作表演中心、影视鉴赏体验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文明礼仪资源中心、江淮考古课程中心、学校历史研究中心、课程实施研讨中心)、5室(电子阅览室、水晶雕刻室创作、乱针绣创作室、两个名师工作室)、3场(3个青春剧场)、1馆(情境阅读体验馆)、1办(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管理办公室)等,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的选择性。学生自主参加的社团和开展的研习活动,更好地发展了个性、提升了能力。
学校一直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设立文化石、文化柱,以《道德经》精髓和征集的立身为人的32字为主要内容。每幢楼楼名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提炼概括而成。晤圣桥,设有54位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的白玉孔牌,教学区每层楼都有名言名句墙牌,学生视线所及、伸手可触的地方,都有图书、报纸供学生阅读,教室成为班级文化创意大赛的平台……让墙壁讲话,让气息育人,感染和引领学生,形成了立体多元的文化氛围,实现了动静结合,点面互补。既努力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注进现代生活的气息,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功效。
学校设立教师发展中心,以“用心的教工,有爱的教育”为宗旨,以高端、人文、贴心为价值标杆,为教工砌造出一座“最温暖的心灵后花园”。
学校以文化为基业的主骨骼,发展的总灵魂。以“五维评价”评价教师个体成长情况,引导形成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定量统计,定性评价”的评价体系,形成健康、向上、丰富,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评价文化。以“跑操”促进师生发展,形成全面保证师生生命成长的健康文化,合作、励志、健身、细节、规范……尽在其中。以“校园内车辆推行,进入教室保持安静,按时安静就寝,每天电视课堂和世界名曲欣赏”等诸多细节形成师生的习惯文化,让好习惯改变性格,从而改变命远。师生员工在文化的渐式濡染下,不断地反思与超越自己,成为学校得以持续发展高位走强的不竭动力,也成为教工获得教育幸福的不竭源泉。
学校强化质量意识,实现跨越发展。教学生三年,为学生负责三十年。学校以特色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关注“量”到关注“质”,更关注“品质”,要让所有的学生以优雅的姿态走进理想高校,并幸福度过一生。2005年,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连续五节播放反映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专题片。近年来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市前列。夏平、周林、张学晶、张启鹏、王宇澄、胡晓航同学分别夺得2004、2006、2010、2012、2014、2015年年扬州高考状元,周林、胡晓航同学总分分别位列全省第四、第六,创扬州状元在全省的位置新高。近五年共有2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2014年高考,8人录取清华、北大,3人进入全省前100名;王宇澄同学摘取扬州市文科状元。2015年高考,3名学生跻身江苏省前40名,7人录取清华北大,胡晓航同学以419分位列全省第6名,取得扬州市理科状元桂冠。
学校多次获国省市荣誉。曾获扬州市首批“数字化校园”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和谐校园,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冬季三项”百日锻炼活动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交通安全示范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艺术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中国改革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政协报》、《中小学管理》、《教师之友》、《江苏教育》、《扬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大篇幅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情况。
学校现任校领导:
姓名 | 职务 |
---|---|
潘文新 | 校长 |
卢玉海 | 副校长 |
宗兆宏 | 副校长 |
潘中耀 | 副校长 |
邵成平 | 后勤副校长兼总务主任 |
刁端勋 | 副校长 |
夏林奎 | 副校长 |
成用军 | 校长助理兼校长办公室主任 |
魏玉成 | 校长助理 |
詹崇明 | 校长助理 |
卢玉海,江苏省宝应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市县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扬州市高中教学视导组成员,多次参加市高三教学视导工作,参加市县教学交流和扬州市统测试卷的命题工作。多次参加高中数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勤于钻研思考,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先后获得市、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素质教育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宗兆宏,江苏省宝应中学副校长,江苏省高中英语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扬州市劳动模范。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15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全文转载。主持两个省教研课题,获评江苏省第七期、第九期优秀教研课题,《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八项策略》获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扬州市英语名师工作室、宝应县英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连续四年获“优秀工作室”称号。
李志勇,市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省高中英语骨干教师,省考试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有50多篇文章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主编了十四本专著;主持了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法转变的研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省重点课题《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研究。先后被评为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师德标兵、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教师、县争创学习型教职工先进个人、县专业发展先进个人等。
潘中耀,江苏省宝应中学副校长,九三学社社员,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曾在县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比赛中荣获冠军,指导的学生在国、省、市级作文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县政府表彰记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参加中央教科所德育课题研究,有多篇论文在国、省期刊发表。
邵成平,男,1961年11月出生,中共正式党员,大专学历,政工师、经济师职称,现任江苏省宝应中学后勤副校长兼总务主任。本着“保障有力,管理有方,不断提升后勤工作新标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指导思想,任职10余来,勤于改革,勇于创新,带领全校后勤员工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刁端勋,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校长。1987年至1991年在宝应曹甸中学工作,1991年调至宝应中学工作至今。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担任近二十年班主任,负责年级工作十多年。因工作成绩突出,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党员、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扬州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两次被县政府记三等功。获扬州市高中历史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
夏林奎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现任宝应中学副校长,扬州市政治名师工作室成员。多年专注于年级分管工作,一直践行通过课堂模式改革提升课堂效益,通过多头措施精培优秀生。带领师生创造了一次次高考的辉煌,培养了一批清华、北大等优秀学子。曾多次获得“宝应县优秀共产党员”“宝应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宝应县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因实绩突出曾被宝应县政府记三等功。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论文竞赛中获奖。
顾毓宏: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9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同年分配到江苏省宝应中学任教至今。《基础教育的理性审视》等多篇文章在“中学校长”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主持或参与《“五维”教师评价研究》等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曾获市、县政治学科骨干教师称号。2005年至2008年任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教科室主任,2008年任宝应中学教务处主任,2015年任江苏省宝应中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主任。
成用军 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宝应县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宝应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民建会员,江苏省宝应中学校长助理兼校长办公室主任,高二年级A部分管校长,曾经在县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曾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天地》《江苏教育》《现代语文》《中学语文》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获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二次。先后参与《高考考点突破――语文考点系统复习》《高三语文备考特刊――语文考点课课清》等多本教辅用书的编写工作。参与或主持《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构建高中和谐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等多个国、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顺利结题。曾获宝应县优秀教师、宝应县学习型教师先进个人、宝应县文明职工、宝应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学员。
魏玉成,男,汉族,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员,1993年无锡教育学院地理专业毕业,江苏省宝应县首批骨干教师,2001年获得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多年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三次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现为江苏省宝应中学校长助理。
詹崇明,江苏省宝应中学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多次被宝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被宝应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或优秀班主任。“扬州市化学学科带头人”,“扬州市化学教学先进个人”,所教班级成绩优秀,所教每一届学生都有多人在“江苏省化学竞赛”中获奖,开设市、县级公开课、讲座近20余次。本人撰写的论文有10余篇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
潘文新 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宝应县英语学科带头人。长期奋战在一线英语教学岗位,多次参加市县高中教育教学视导工作,多次担任市县英语学科高考指导小组组长。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多年来,连续受到省市县表彰,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党员,县优秀教师,县先进工作者,县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曾获得扬州市十佳女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巾帼标兵、全国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