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始创于1941年,已走过了近70年风雨历程。建校以来,三易校址,五更校名,历经沧桑,不断发展。成为六合教育的品牌,六合人民对外的一张名片。1980年被省教育厅列入省重点中学,1991年通过省重点中学复查验收,2002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评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我校负重奋进,在艰难跋涉中不断发展壮大。1941年,有识之士谢植梅先生发起、创办了“六合县立初级中学”,后更名为“六合县立中学”。建校之初,日寇横行,百业萧条,民不聊生。谢植梅先生、董祝厘先生等含辛茹苦,募捐集资,惨淡经营。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通货膨胀,经费难继,濒临绝境。学校在危难困苦中度过了8年,直到六合解放。解放后,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55年,学校更名为“六合县中学”,1966年,学校更名为“六合县第一中学”。其后,十年“文革”浩劫,学校遭受重创。“文革”之后,学校渐渐步入正轨,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学校占地180余亩,建筑总面积59000平方米。以前山、荷花塘、后山、护城河为基本单元形成环山绕水的自然环境,教学区、文体活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工住宅区相对独立。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荷花塘是学校的标志和象征。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宜人读书求学。经过多年努力,办学条件较大改善,已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特别是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推动下,学校投入1亿多元,建成教学楼、信息中心楼、文体楼、学生空调宿舍、A级学生食堂、省标准化实验室、省中学一级图书馆、天文堡、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广播电视台、学术报告厅、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以及乒乓室、形体房、羽毛球训练馆、塑胶田径场和塑胶篮球场等,所有教室配有液晶投影仪和实物展台等多媒体设施,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目前学校已经启动二期建设工程,到2010年9月,学校将建成富有现代气息的体育馆和艺术馆,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实施“师表工程”,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实施“名师工程”,支持和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和专业化发展,为教师成长搭台铺路;通过实施“青蓝工程”,组织以老带新,签订师徒协议,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提供条件。261名教职工中,230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00%,毕业研究生和教育硕士18人,在读教育硕士16人,占教师总数14.8%;高级职称98人,占教师总数42.6%;35岁以下青年教师120人,占教师总数52.2%;特级教师3人,配齐了语数外3大科;市名校长1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区二级优青、区学科带头人63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体育等九科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教师课题和论文的数量、质量都有长足的进步,一些名教师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形成以教育硕士和研究生为基本队伍、骨干教师支撑、名师(包括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引领的教师队伍新格局,使学校成为“人以校名,校以人名”的真正名校。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师生整体持续发展”。以此作为学校文化型塑的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融合的教育模式,不断深化“规划人生、立志成才”德育主题活动。设置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特长发展。以导学案引领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形成。构建有校本特色的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成功。
长期以来,学校办学成绩非常显著。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三万多名毕业生。校友们奋战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在我们的校友中,名人辈出: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青海省副省长苏森,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王甦,研究第一颗原子弹的功臣徐方源,中科院高能研究所研究员厉光烈,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副政委、少将叶成富,被江泽民总书记誉为“军中焦裕禄”的模范团政委杨崇元……。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素质良好的毕业生,1998年高考,孙傅、严亮、熊键3名同学一举夺得了南京市高考理、文、外三个类别第一名,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孙傅、杨正标、刘浏3人同被清华大学录取,李国被北京大学录取。1999年和2000年高考,王琰同学和罗升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2001年高考,徐健同学以645分的成绩夺得了南京市文科第一名并被北京大学录取。2003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列全市第四,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列全市第二;2004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列全市第三,邬锐同学被北大录取;2005年本科上线人数列全市第三,杨庆等3名同学高考成绩列全市第1、3、9名,他们同被清华大学录取;2006年本科上线464人,张崇璞、金鑫同学分别以全市文科第一、理科第三的优异成绩同被北大录取;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535人,列全市第四。2008年高考本科上线484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2009年高考赵聚晟同学以南京市原五郊县最高分被北大录取。
学校以良好的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授予“优秀生源基地”称号。曾获得全国贯彻学校体育条例先进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省贯彻学校体育卫生条例优秀学校、市文明单位、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绿色学校、市优美校园等多项荣誉。
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历来被列为全市有权招收指标生的10所“热点高中”之一,在高考研究中历来被列为全市第一方阵的“10校联合体”(即5所市直属高中和原5所老县中)中。
长期以来,学校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具体表现在学生勤苦求学、老师勤奋教学、学校勤俭办学——“三勤”校风上;表现在教育思想稳定、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稳定——“三稳”办学机制和办学绩效上;表现在思想观念朴实、工作作风务实、工作措施扎实——“三实”办学风格上。这是值得传承弘扬的精神财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时代呼唤现代的、民主的教育,素质教育直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培养目标必须适应新时期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目标追求,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在传承和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省内知名、市内领先、区内示范特色鲜明的五星级高中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