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高考中学版

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
所在地: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

学校概况

校训:
校长:
郑晓波
建校时间:
1928年

在金碧辉煌的沈阳故宫西侧,在威武雄壮的怀远门南端,坐落着一幢古老的建筑,这里就是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


校园南面的主教学楼,布满的古藤,褐色的墙壁,古朴的建筑风格,显得格外的凝重和沧桑,似乎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悠悠的历史。


这座学校始建于1928年,由著名爱国将领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创办。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国力微弱,民不聊生,尤其关东三省,日本帝国主义抢占南满铁路,大搞武装震慑,不断滋生事端,亡我东三省之心昭然若揭。具有强烈爱国思想和浓厚民族意识的张学良将军对此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近百年之所以落后,“其最大原因,在教育落后”,中国要独立,要富强,其“唯一希望在青年,青年之根本,在教育”,为此,他提倡发展教育事业,并且广散家资,慨解私囊,兴办学校。继创立奉天同泽男子中学后,又创立了奉天同泽女子中学,即同泽高级中学前身。
在张将军的操劳下,同泽女子中学于1928年3月1日正式诞生,张将军亲自题写校名,冠以“同泽”为校名,旨在鼓励莘莘学子。


“同泽”一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其译意是:谁说没有衣裳穿?我和你同穿一衣。天子已下兴兵之令,我们立即整修兵器,一起从军,去抵御异族入侵。张将军十分喜爱这段诗句,崇尚士兵们那种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精神,以“同泽”为校名,意在激励后生学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张将军自任学校董事长,又聘请了东北社会名流刘尚清及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等7人为学校董事,刘尚清时任奉天省省长、东北政务委员,东北易帜后曾任南京政府内政部长,由此可见,对同泽女中的重视有加。
聘请王捷先为校长,此人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爱国家,重教育,他宁肯放弃海外的优越待遇,受张学良之托管理学校,《校志》上评价他“人甚精明,学识宏富,办理校务颇有方法“。副校长姚淑文,她“为人稳健,办事精勤”。


又用重金从关内外名牌大学和留洋归国学者中聘请教员,当时东北货币主要是易贬值的奉票,而同泽学校教员的薪水却是稳定的银元。
名人建校,名人管理,名师任教,同泽学校一时声名鹊起。


1928年11月,张学良将军鉴于学校规模狭窄,校舍陈旧,又拨银元50万,在学校原址上筹建教学楼和宿舍楼,请中国著名设计师杨廷宝设计。此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曾获得全美国建筑学设计竞赛的“艾默生设计”一等奖,早期在沈阳的作品有沈阳老北站,东北大学主楼,解放后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工程的设计。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齐名,被誉为“南杨北梁”,两颗中国建筑史的巨星。
重建教学楼工程由德国工程师监工,许多建筑材料由国外进口,1930年新校舍竣工。南楼是教学主楼,总共三层,一楼为半地下,内置设备齐全的体育馆和健身房,二楼为古朴典雅的礼堂,两侧为教室和办公室,三楼全部为宽敞明亮的教室。楼梯和墙围由暗红色木质镶衬,墙壁洁白如玉,屋顶角线环绕,在当时真可谓是超凡脱俗、美仑美换的建筑。


学校北侧是一幢学生宿舍楼,92年因年久失修,重新翻盖为教学楼(现北楼)。
学校西侧为实验楼,因年久沉降,于86年重建,仍为学校实验楼。(现西楼)
1930年6月7日举行了隆重的校舍落成典礼,张将军及夫人于凤至等董事莅临学校,于凤至董事剪彩授钥。并在楼前亲手栽下四棵梧桐树留念。现在,梧桐树仍枝叶繁茂,绿树成阴。
同泽女中第一期学生,为感念张学良将军的恩德,每人捐献七块银元,在主楼正厅竖立张将军全身铜像,以示纪念,可惜,“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寇毁掉。
张将军在同泽女中建校时就确立了“强国保种”的办学宗旨,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并且制定了以“诚”字为核心的校训,他在训示中写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待人处事,须出以诚,免去虚伪。”
同泽女中的校旗由蓝、白、红三种颜色组成,蓝色代表海洋、白色星月代表夜间,中央红色的“同泽”二字表示灯塔,喻义同泽是前进在海洋和夜晚中的灯塔。
校徽是圆形的,中间为“同泽”二字,外面有八角光芒,象征着同泽具有无限光明。
“皇姑屯事件”以后,东北督军张作霖被日寇炸死,其子张学良将军回奉天主政,于30年9月18日在张氏帅府大青楼的白虎厅枪毙了亲日派杨雨霆和常荫槐后,把白虎厅封闭,原放置在白虎厅的东北虎标本,赠送给刚刚落成教学楼的同泽女中,以示对学校的偏爱。


据教育部1930年10月立案,同泽女中有高一、高二、高三、补习班四个年级,共有学生近400人,学生入校要经过严格考试,择优入取,学生们的来源,主要是富家小姐和中产以上家庭的千金,这些小姐千金接受新文化的教育和爱国思想的熏陶,最后,成长为旧时代的新女性。
同泽女中不仅注重学习,还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每次大型运动会,都派代表队参加,1928年10月,由冯庸大学主办的东三省体育大会,同泽女中荣获7个女子单项冠军和女子总分第一的大奖,张将军十分高兴,嘉奖了全体师生。以致,50年代,同泽学校学生在历届体育运动会中成绩都辉煌。
60年代初,同泽女中李淑兰同学仅在1963年——1966年三年间就17次打破射箭世界纪录,被称为中国箭坛的“神箭手”。可见,体育成绩突出有其历史渊源。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悍然武装入侵东三省。
那天傍晚,正值全校师生举行文娱晚会,学生们载歌载舞,兴奋之致,学生们怀着赤诚之心演完最后一个节目,话剧《一片爱国心》之后,回到宿舍不久,突然传来炸雷似地响声,大家不明真相,以为是日军在演习。次日凌晨,学生们隔窗看见一排排日本兵站在城墙上,明晃晃的刺刀,闪亮亮的头盔,映着晨星,学生们感到异常,跑到楼顶阳台上喊:“日本人怎么跑到我们城墙上了呢?”日本兵发现后,就向同学们开枪,同学们惊慌跑下来,不知所措。


七时许,曹校长召集全校师生,沉痛地对师生们说:“同学们,日本人打进城来了,我们亡国了,为了你们的安全,现在学校宣布解散,各位同学回家吧。”开始是可怕的沉寂,接着全校一片哭声,师生忍泪含悲,默默离校,从此走上了流亡之路。兴办三年零七个月的同泽女中也至此关闭。


流亡在关内的同泽师生,融入了全国的抗日浪潮中,用生命和激情抒发着“同泽”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其中举国闻名的尤数该校的教员阎述诗。东北沦陷后,阎老师流亡到北平,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目睹了爱国学生惨遭当局镇压的情景。他义奋填膺,凭着亲身流亡的感受,随即谱写了著名抗日爱国歌曲《五月的鲜花》,这首歌唱遍北平,唱遍大江南北,1959年,又成为电影《青春之歌》的主题曲永留人们记忆中。


“九·一八”事变后,关闭的同泽女中一度为日本警事厅占用,把一楼的体育馆变为烤打革命志士的审训室。光复后,学生们在扫除时,还发现体育馆墙壁上的斑斑血迹。
1937年11月,日寇为了稳定人心,采取了“以华治华”的阴险手段,把原省立第一女子初级中学迁到关闭了6年之久的同泽女中校址,同泽女中也由此改为奉天省第一女子中学。
日伪统治时期,日寇采取野蛮的奴化教育。校长为日本人,一半教师为日本人,日寇派如此多的日本人进校,其险恶用心在于监视和通过杂处来进行同化学生。
为了灌输亲日观念,他们在学校中大搞“遥拜天皇,宣读皇帝诏书”的活动。学生每天早课前要集中在二楼中厅向日本天皇遥拜致礼,学生们常因俯首不够被拳打脚踢。此外,每周竟上十多节日语课,让学生用日语讲演,每天唱日本歌,上课说日本话,常有学生说不好日语被打手板。但中华民族精神在学生中已根深蒂固,日寇的同化教育终成泡影,等待他们的是无条件的投降。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国民党正式接管学校,更名为辽宁省沈阳第一女子中学,当时高中7个班,初中11个班,学生1035名。
这个时期,沈阳曾有两次解放,处在解放与反解放的尖锐斗争中。沈阳市内混乱,百业萧条,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学生来来去去,人数不稳,全市教育处在维持状态,该校也无建树可言。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学校更名为沈阳市第三中学,仍然招收女学生,广大工农家庭的学生迈入校门,为学校增添了精神活力,同泽女中的爱国热情再一次地迸发。
1951年,美帝国主义挑起了朝鲜战争,也激怒了中国人民。同泽女中的学生踊跃地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洪流中。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义务演出。师生们编排了一些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的节目,学生们发挥了女生所特有的文艺天赋,高质量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以致在学校礼堂连演不衰,然后把全部售票收入都捐献给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此举在沈阳教育界首开先河,曾轰动全国。
第二件事是报名参军。当时虽然学校都是女生,没有征兵任务,学校也没做动员,但同学们听到消息后,蜂拥而上,找学校领导报名,虽经领导解释,也阻挡不住,最后仍有部分学生报考了军事院校而投笔从戎。
1962年,学校更名为沈阳市第三女子中学,至此,学校名符其实。著名诗人、考古学家、书法家郭沫若先生挥毫为学校题写校牌。
1966年,席卷全国,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同泽女中同全国其它学校一样,正常的教育秩序遭到冲击和破坏,建校纪念碑被推倒,正门两个灯柱被毁掉,主楼楼梯留下的斑斑伤痕,依稀可见当时所谓破坏旧世界的情景。
1968年9月,进行了两年零4个月的文化大革命告一小节,从初一到高三六届学生一律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同泽女中也做为封资修的产物被铲除,11月新招生开始为男女生混校,学校校名也相应改为沈阳市第三中学。
1989年,经过全体师生和领导几代人的努力,历经文化大革命后13年的不断进取,学校被省政府批复为辽宁省重点中学,并且恢复建校之初“同泽”校名,继续男女生混和招生,由于初中班逐渐脱掉,便更名为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6月3日,在学校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更名仪式。
1995年8月12日,同泽学子为感念张学良将军的建校功德,洗刷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中国的血耻,在原塑像的位置上,重立张学良将军的铜像。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亲笔为张学良将军铜像题字,全国政协常委芮杏文同志与张将军的胞妹张怀敏女士到场亲自为铜像揭幕。张学良将军铜像的重立是对历史的严肃交待,也是对现实的庄严承诺。让我们牢记历史,让我们开创未来。
2001年,为适应我市蓬勃发展的教育形势,扩大高中教育的办学规模,在同泽高中校址的基础上,投资几百万元,开拓了同泽高中东校区(原49中学),把原49中学的校址整修得焕然一新。现在,学校有三个年级43个班级,在校学生达2160人,教职工167人。
同泽高中的发展壮大不单体现在学额的增加上,更体现在学校环境的变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现代化的建设上。


近几年来,同泽高中的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自筹资金近千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2001年开拓东校区后,翻修教学楼、食堂、宿舍及附属设施,2004年又对校园环境美化、亮化的改造。添置教学设备,建立校园网。各教室配置投影上课系统,各办公室配置电脑备课系统。此外,又装备了四个多功能教室,两个计算机教室和两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师生共用电脑300余台,现在除了主教学楼保持历史原貌外,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都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


同泽现代化的硬件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每天中午有200名学生可以上网,160人到同泽影院看电影,200名学生到阅览室读书,其它学生可在本班教室看投影、听歌曲,或到操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今天,同泽的学子,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同泽校园里自由自在地学习,健康愉快地成长。
同泽高中的发展曾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曾光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
  1.全国政协常委芮杏文同志挥毫为学校题写贺词
  2.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同志和全国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同志光临学校视察工作。
  3.全国政协常委芮杏文同志到校考察工作。
  4.全国政协常委芮杏文到校指导工作。
  5.全国教工委员会主席李金方同志与部分同泽教师合影。
  6.全国教工委员会主席张易安参观同泽学校。
  7.中共辽宁省省委副书记曹伯纯同志到校指导工作。
  8.教师节,沈河区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到校慰问。


同泽高中的发展壮大得益于继承发扬同泽的精神,发展了张学良将军建校时确立的以“诚”为教训的内涵。
以“诚”为校训:诚实做人、诚恳待人、忠诚祖国。
以“实”为校风:管理要实、工作要实、成绩要实。
以“精”为教风:精心教书、精心育人、精益求精。
以“搏”为学风:搏中练精神、搏中寻方法、搏中求生存。
同泽高中的发展壮大,是全体师生辛勤汗水的结晶,同泽的教师忠实地继承着建校人张学良将军以“诚”为核心的校训。他们待人诚恳,工作扎实,教师们每天7点前就进班级,晚上直至最后一名学生离校才回家,在同泽教师的日历上从不记节假日,有的甚至结婚假都不误一节课,他们无怨无悔地履行着“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同事满意、领导满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神圣职责。
洒下辛勤的汗水,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同泽高中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教学质量取得极大的提升。近几年来,同泽高中高考国本升学率保持在50%以上,省本升学率保持在95%以上,升学率为100%,2004年高考成绩位居沈阳市县区25所省级重点高中的第10位,最高学生成绩651分,有35名学生突破600分大关,其数量位居同类学校之首。清华、南开、天大、复旦等名牌大学都曾有同泽学子光顾,张将军如若地下有知,定会无限欣慰。


同泽高中由于办学突出,爱到了社会的赞誉和上级各部门的多次嘉奖和命名。
  1.辽宁省德育先进校
  2.辽宁省工会先进单位
  3.沈阳市教育改革先进学校
  4.沈阳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先进学校
  5.沈阳市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6.沈阳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7.沈阳市模范教工之家
  8.沈阳市落实体育卫生条例优秀单位
  9.沈阳市首批德育示范校
 10.沈阳市首批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先进学校


秉承历史,开创未来。2004年新一代的领导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正以改革、开放、创新的理念,意气风发地前进在教育的征程上,他们认为同泽高中既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又有等待开拓的现代化空间,如何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建设文明学校,打造和谐同泽,是历史的重托,是现实的召唤。他们决心无愧于张将军的期望,为完成“学生成材,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的目标而不断进取。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忠诚报国是同泽人的精神,脚踏实地是同泽人的作风,拼搏进取是同泽人的性格。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同泽人正昂首阔步前进在教育的大路上,同泽高中正像一轮红日喷薄欲出,霞光万道,映红天空。
 

 

高考信息检索

院校信息

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