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
|
校长: |
王建民 |
建校时间: |
1955年9月 |
井陉县第一中学,是井陉县唯一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学校占地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694平方米。现有199名教师,44个教学班,近2900名学生。教师队伍中,有高级教师38名,中级教师65名;有33位教师研究生进修结业,2位教师获硕士学位;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市级优秀教师29名,省市级骨干教师18名;有13名教师获石家庄市“学科教学能手”称号。
[历史沿革]
井陉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5年9月。学校初建时为初级中学,名称为“河北井陉第二初级中学”。1959年,学校增设高中班,更名为“河北井陉微水中学”,并被确定为县属国办中学。1967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8月更名为“新微中”。1968年11月,学校下放为微水公社与长岗公社的联办高中。1969年3月,“新微中”与“井陉县农业技术学校”合并,称“井陉县工农兵‘五·七’学校”简称“‘五·七’学校”。1972年3月,学校恢复原名“河北井陉微水中学”,并恢复县属国办中学性质。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学校被定为石家庄地区重点中学。1978年重新增设初中班,恢复完中性质。1980年,学校被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1996年,学校停招初中生;1998年9月,学校再次成为完全高级中学。2000年10月1日,学校更名为“井陉县第一中学”。
[教学成绩]
学校从1955年创建到2006年,凡51年,共培养初中生3500名,高中生近16000名;为高等学校输送学生约8500名,为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输送学生700多名。
1964年和1965年学校升学率分别为75%和77.5%,成为石家庄地区仅次于辛集中学和正定中学的龙头学校;1964年陈昌喜等8名学生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恢复高考后,1978年田俊同学考入北京大学;1981年有6名学生考入天津大学;1983年程海泉同学考入清华大学;1984年84人参加高考,录取63人,录取率达75%;90年代学校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学生高考上线率大都在90%以上,并逐年提升。2001年,县文科状元高晓燕考入南开大学;2002年,县理科高考状元韩禄昌考入南开大学;2003年,县文科状元李书君考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县理科状元许辉考入中国矿业大学;2004年,县理科状元王亚明考入清华大学,县文科状元张建伟考入西南交通大学,另有三名文科生成绩超过北大录取线;2005年,县理科状元许楠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县文科状元狄雪琴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县理科状元李浩然考入燕山大学,县文科状元王石颖考入大连理工大学,体育特长生高兴同学的综合成绩名列河北省第八名,考入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高考,在全省考生增加7.4万、录取率下降1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我校本一上线率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省专以上上线率比上年提高3.45个百分点;体育、艺术参考人数40人,本科上线20人,录取率在17县排名第三;语文成绩在石家庄市17县中位居第二。
[教学研究及改革]
20世纪60年代,学校总结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十三字教学方法棗少而精,启发式,学以致用为核心。1965年11月,张澜校长为此写的论文《我们是怎样领导教学的》刊登在《光明日报》上。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双基”教学,落实“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徐易老师推出语文教学六条经验;张士祥老师推出数学教学的“阶梯法、发现法”;盖增云老师推出物理教学的“十字五环”复习法。同时,“少而精”“把课堂变为学堂”等方法也使课堂充满了活力。1984年,学校还推广使用了武汉黎世法的六课型多元教学法。
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在物理学科推行“三一”教学活动,被市教育局评为“三一”活动先进集体。90年代中后期,在“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学校提出了“方法上变灌为导,内容上变繁为简,形式上变陈为新,氛围上变死为活”的教学改革思路。尝试了“三三四”教育模式(三教:分层教,分人教,分流教。三管:动态管,系数管,目标管。四达到:创名牌,上档次,强素质,保合格),张泽树校长、张振书书记为此撰写的论文《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初探》收编在《中小学素质教育论集》中。随之,数理学科推广了“创设情境棗自主探究棗师生辨析棗总结反思”的四环节教学法;英语学科推广了刘振海的“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作、学一带四、课外阅读”的二十四字教学法;历史学科推出了结构教学法等。
进入21世纪,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2000年10月,学校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一套“三曲同唱”(会“讲”课,要有高超的讲课艺术;会“教”课,要有高明的讲课方法;会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素质教育教法。是年郝庆元副校长参加了省教委组织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研究》开题会,学校成立了教科研室直接指导教研和教学。2004年,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攻关小组,课题研究由开题进入研究实施阶段;同年,生物组完成了研究课题《井陉县中学生物教师现状分析及对策》《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
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2005年,学校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率高起来” 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开设了两个“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班”,初步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2006年10月起,学校对课堂教学实施了全方位的改革:一是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实施了学案设计工程;三是对教学各环节棗课时设置、时间分配、自习安排、作业布置、备课方式棗实行了全方位改革。改革中,学校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构建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最终实现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电化及网络教学]
1985年学校电化教学起步,学校建成电教室一个,购置电教设备一套,并被市教委确定为电教试点单位,被河北省评为电教先进单位。1990年,学校装备了高标准的电教室与语音室。1998年,建成两个计算机教室。1999年,实现了“四机一幕进课堂”;同年建成一个教学课件制作室。2000年以后,逐年加大电教设备投资力度。现在,学校建起了非线性编辑系统、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有线广播系统;装备了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22个、电子阅览室2个。学校还建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课件和试题资料等教学资源达到300G以上, 8M专线和千兆校园信息网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实现了网上办公、资源共享,提高了办公效率。
图书阅览及其它服务设施]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180m2,藏有文本图书6.5万余册,电子图书5万册;设有5个阅览室(其中电子阅览室2个,配套电脑140台,电子读物200G),配备桌椅近800套,各类书架80架。现在,学校阅览室每年征订460余种报刊杂志供学生阅读,并全部实行开架阅览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无缝隙阅览环境。2003年,学校图书馆被评定为"河北省中小学一级图书馆"。学校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努力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学术报告厅、艺术活动室、理化生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美术室、排练厅和体育场等设施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给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音体美]
音乐 60年代,学校“东方红文艺宣传队”享誉县内外;1992年,在河北省第一届“音乐之春”活动中,学校合唱队获得石家庄地区高中组第二名;2003年,学校文艺队在省会“第九届合唱艺术节”比赛中荣获铜奖。1997年,学校首次招收高中音乐特长生,训练内容有声乐、舞蹈、部分器乐、乐理、听音、视唱等。截止到2005年,学校共向各类大专以上学校音乐专业输送特长生30名。
体育 学校篮球队于1956年组建,田径队于1958年组建。1963年至1980期间,学校还分别组建了男女排球队。学校篮球队在石家庄地区中学生篮球赛中,男、女队多次双双夺冠。学校田径队参加石家庄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曾获高中女子组团体第二名。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全国体育健将1名(许军花),二级运动员29名,为各级专业体育队和大专以上院校输送体育生约150名。学校在1992年、1997年被省体委授予“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1年学校被市体委、市教委命名为体育传统项目“输送人才奖先进集体”。
美术 1997年学校开始招收美术专业特长生,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输送优秀学生。训练内容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写以及设计基础、创作等。1999年至2005年,共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美术专业输送学生38名,其中向重点大学输送19名。
[工作成果]
近年来,学校荣获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荣获“石家庄市教学工作示范学校”“石家庄市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石家庄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石家庄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荣获 “石家庄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石家庄市基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石家庄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石家庄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成绩突出单位”,被县教育局授予“高考特殊贡献奖”,连年被评为 “井陉县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