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学校简介
火箭军工程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是全国全军重点建设的军种骨干院校,承担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骨干军官和未来领导者的神圣使命,被誉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军官的摇篮。
学校原是一所为地面炮兵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军事院校。经过70多年建设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导弹武器运用工程为核心,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协调,以军官教育为主体、军官教育与军士教育相兼顾,与火箭军战略军种相适应的新型军事人才融合培养体系。现有工学、军事学、管理学3大学科门类, 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
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西安,位于西安市灞桥区,距市中心约20公里,占地近1800亩。东依骊山,西临灞水,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绿植覆盖率70%以上,四季常青、步步皆景,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军首批生态营区。教学训练设施配套完善,大礼堂、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训练棚、田径运动场、野外导弹综合训练场等一应俱全。教学实验楼鳞次栉比,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数字化图书馆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学校拥有一支以院士为代表、专家教授为支撑、优秀中青年教员为主体的师资队伍。98%以上的教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教授、副教授319名,博士生导师75名,硕士生导师150名。其中,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各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10名,国家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4名,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1名,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32名。
学校始终秉承“博学笃志、砺剑图强”的校训,发扬“崇德尊贤、崇文尚武、崇严求实”的校风,精忠铸剑、精心砺剑、精准亮剑,为部队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军事人才,为我国火箭军部队的创立、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周边环境
学校地处古都西安,位于西安市灞桥区。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建国以来,世界上已经有200多位国家首脑和政要访问古都西安。
灞桥区作为西安主城区之一,因境内遗存始建于隋代的古灞桥而得名。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文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浐灞河畔就有先民沿水而居,繁衍生息。境内有半坡遗址、老牛坡遗址、隋唐天下第一桥等国家级重点文物,有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有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汉文帝霸陵、薄太后南陵等各级各类文物遗存300余处。生态环境优越:区内地貌多样,山、川、塬、壑各具特色,有驰名中外的白鹿原、洪庆山,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3% 。“八水绕长安,灞桥居其三”,浐灞渭三河穿越全境,流域面积达170余平方公里,形成了万余亩流动水体景观及10公里绿色休闲生态长廊。交通网络发达:区内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实现了与西潼、西蓝、西禹、陕沪、绕城等高速公路,312 、108等国道的多点接入。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需20分钟,“一日交通圈”已辐射全国各地,“两小时交通圈”辐射周边多个省会城市。主导产业鲜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