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学校简介
扎根红土高原,厚植教育情怀。昆明城市学院前身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云南省首批独立学院之一,2001年7月开始招生;202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昆明城市学院(以下简称“学校”)。
学校是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本科院校、云南省高校文明校园培育学校、云南省“绿美校园”,云南省首个“艺术教育研究中心”、首个“乐团教师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单位、“坡芽情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遗产传承基地,云南省首批“足球学院”、全国首个高校女子足球发展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足球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桨板项目高校发展计划之一以及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批基层立法联系点。
学校实行两校区办学,海源、杨林校两校区在校学生210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0%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30%以上。现有7个教学单位,设置36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涵盖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育类、艺术类专业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党建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着力推动《关于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五个工程的实施方 案》,形成“铸魂工程”“引领工程”“强基工程”“立德工程”“提质工程”的工作任务书和路线图。学校建成“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创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14个,获评云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建有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首批全国思政工作重点建设公众号1个;被中共昆明市委网信办“春城e文明”网络文明建设示范点和品牌活动中遴选为“网络文明校园”;建设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1个,该基地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全国开办该专业的56所高校中唯一民办院校)。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贯彻OBE教育理念,推进“四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学校是云南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云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校有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备案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22门;省级“卓越管理人才培养项目”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省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3个,教育部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8项。
学校以教学研究为基础,教学研究带动科学研究。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云南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5项;有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学术工作站2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6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专项任务项目1项,云南省艺术基金项目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25项,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189项。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和译著99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06篇,获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授权57项,学校乡村振兴项目《校地共建扬优势赋能东村显成效》入选人民网2023乡村振兴创新案例集,出版著作《民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学校连续十年获得云南省“就业创业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和“就业创业目标责任考核优秀高校”,截至2023年7月,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七万余名,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和学校的满意度均在97%以上。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继续秉承“办最好的应用型大学、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办学愿景,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更加开放的视野,以不断改革创新的姿态,为把学校建成全国知名的应用型民办院校而努力奋斗。
(2024年4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