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始创于1949年,历经江西省银行干部学校、江西银行学校、江西金融职工大学等不同发展阶段。2003年4月,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成建制并入江西师范大学,正式组建财政金融学院,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亲自为学院成立揭牌。学院6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金融经管人才的培养,迄今为止,已培养出3万余名金融、经济与会计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企事业单位及许多著名的金融机构中,都可以看到学院校友的身影。正是这些校友,夯实铸就了我院人才培养的坚实底蕴,赋予了我院江西金融人才教育和培训“母机”之美誉。
学院现有3个系(经济系、金融系、会计系),3个本科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5个硕士点(产业经济学、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会计学等3个学硕点和金融硕士、会计硕士等2个专硕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实验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以海归博士为主体的实体化、国际化的研究平台(国际金融研究院)。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400余人,本科生23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老师68人,教授15人、副教授40人,正副高级职称占比22.1%,博士30人,占比44.1%,硕士以上学位占比79.1%,并聘请了70多位著名的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其中,专任教师队伍中国家教指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1人,校级“十佳百优”教师中十佳教师3人、百优教师7人,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1人。 学院现有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实验中心,江西经济研究中心、制度经济研究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财务与会计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拥有4000余平方米的办公大楼,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约1000多万元,专业图书资料2万余册。 近年来,学院在金融学、会计学、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财务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各类省部级重点课题20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2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 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成功举办“江西发展论坛”、
“江西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中宣部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理论研讨”等学术会议。 ※ 金融学 人才培养目标:本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市场经济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在区域特色和国际化方面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金融人才。学生要满足我国金融行业经营需要,熟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等,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技能,具有区域特色、国际视野和领导才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互联网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及其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介咨询和评估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综合型更加重视理论与研究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更加重视实务与动手水平的提高。 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银行、证券、保险、投资、信托和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金融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1)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货币、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实际金融业务;(3)掌握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能运用统计、会计等方法对金融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4)熟悉国内外金融法规、政策及国际惯例;(5)熟悉计算机操作,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6)具备国内外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专业定位:依据“面向行业、突出实践、强化人文、注重创新”的专业特色建设思路,金融学本科专业定位为:“一个中心,三个面向,三个突出”。
(1)一个中心:以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中心; (2)三个面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面向金融行业,面向小微金融。
(2)三个突出:突出金融业务核心能力的培养;突出金融知识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金融素质的全面提升和拓展。 方向介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投融资管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从事经济、金融及管理工作。 隶属专业类:经济学类 相近专业: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 学位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财政学、公司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工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 学历:本科;标准学制:4年;授予学位(学士):经济学;毕业最低总学分: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