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法学(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汇流致远,学以筑基 在这里 河流湖泊成为你思考的脉络 每一滴水都蕴藏无限可能 今天带你一起走进 河海大学 “法学”专业 专业介绍 河海大学的法学教育始于1988年。初始阶段在经济法专业招收专科生,1994年开始在经济法专业招收本科生。1999年按统一的本科专业目录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学院目前共有在校本科生352名、辅修学生86名。法学专业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入选江苏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成功通过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获批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02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3.8%。 河海法家走进漫修律师事务所 一句话讲专业 法学——良法善治之学 ▲ “国家宪法日”文化之旅 ▲同学参观江苏检察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学生培养 本专业立足于河海大学办学特色,以交叉学科应用为导向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的自主培养,创新政产学研用融合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法治人才自主培养机制,采取“法学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教学—交叉融合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育手段。 专业积极构建“法学+C”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与特色专业联系密切的课程,如“环境社会学”“水法概论”“工程法学”等,培养学生在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法律知识的融合。将水利、环境等学科的涉法案例纳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特色行业实务问题的能力。 专业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实践教学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培养特色:一方面,积极与法律实务部门联系,建设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践搭建平台;举办了“河海法学大讲坛”系列讲座,邀请法学名家、实务界精英和法学校友来校开展讲座,开展“模拟法庭”等,拓展学生的法律专业视野。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开展“旁听庭审”“法律援助”等法律实践教学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 学生在宪法演讲大赛折桂 ▲获得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二等奖 ▲金水节闭幕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化“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形成科学全面的交叉融合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全面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方针,加强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的联系,形成了实践教学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培养特色。 🔺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教学建设的始终,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造就“德法兼修”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李义松教授 河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会副会长 江苏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正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学专业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人才和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我国的法学专业教育和研究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律职业伦理、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刑法、中国法制史、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通过系统训练,法学专业培养具有法学专业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够应对法律专业问题的专业人才。随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法学人才几乎可以在所有的社会领域施展才华。 丁渠 河海大学水行政管理专业1993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5届毕业生 现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 法是学问,欧洲最早的大学就设立法学专业传授法学知识;法也是方法,规范分析是社会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法还是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治国方略。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这就要求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贡献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复合型法科人才,即法学+x。这就要求法科学生既要精通法律,又要熟悉经济、会计、金融、外语、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只有复合型法科人才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人工智能,复合型法科人才就包含人工智能法学人才的培养,许多高校已经开始设立人工智能法学的硕士点、博士点。 复合型法科人才的具体实现路径包括开设实验班、辅修二学位、选修外专业课程等,为此,许多高校的法学院系进行了诸多努力与尝试。此外,法科生还可以立足自身有意识通过辅修二学位、选修外专业课程等方式构建自己的复合型法科人才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作为河海大学的法科生,更应成为知水、爱水的法律人。 王国平 河海大学法学2010届校友。现为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江苏省法学会金融财税研究会理事。曾获南京市优秀法官荣誉称号,荣立南京市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 专业代言人感悟 回顾自己进入法学院学习及从事法院工作十多年以来,无悔对河海法学的选择,也有些许感悟。从事法学,首要培养兴趣。兴趣决定态度,法条枯燥、单调、抽象,只有和实践案例结合起来,才能体验到法律思维、法律逻辑之“美”。要时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保持对“新”的兴趣,通过对新案例、新现象的分析,提升自我能力。其次,要保持学习习惯。法学不能脱离社会,社会的不断发展预示着法学也必然不断发展。从事法律工作,就需要保持终身学习习惯,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观念,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 一生很短,追逐梦想的道路很长。作为一名河海大学法学院校友,我一直在基层法院岗位上秉持“上善若水”的精神,尊重善待每一名当事人,审慎处理每一起纠纷,让更多的人尊重法律、遵循法律。也希望和更多的法律同仁坚韧前行,共同发挥法治力量,坚定法治信仰,追逐法治梦想! 扬帆破浪,逐梦深蓝 每一段航行的记录 都是自我超越的里程碑 梦想 即将从这里启航 欢迎报考河海大学 “法学”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