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通信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通信工程专业 (1)专业发展沿革 专业于1999年获批,200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隶属信息工程学院,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06年,划归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开始与计算机类专业融合发展。2009年,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平台,面向计算机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2012年,实行“3+1”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 2016年,引入OBE教育理念,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018年,采用“4+1+1”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2022年,为适应新工科发展,专业划归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胜任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设计与研发、网络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五年后可以达到的职业能力与成就如下: 目标 1:针对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师等工作。 目标 2:能够跟踪通信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胜任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设计与研发、网络运营与管理等岗位。 目标 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 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 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数据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与优化等信息与通信领域突出差异化培养的知识体系;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3+1”(即“3年理论课程+1年工程实践”)培养模式;以“基础实验+基本技能实践+专业综合实践+企业工程实践”为基础,“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为抓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4+1+1”实践教学体系。 (4)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通信网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计算机基础训练、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电路分析基础实验、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现代交换技术实验、移动通信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生产实习、工程训练、数据库技术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数字信号处理实践、通信电子线路实践、通信技术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3人,硕士导师4人,实践工程背景100%。其中,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博弈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科技厅计划项目专家1人,校级师德标兵1人,校级优秀教师2人。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专业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研究生招生: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③实验条件 专业拥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唐移动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华信软件开发工程实践教育基地2个。 ④实习条件 专业与北京千峰、沈阳华信、中软国际等知名信息通信技术公司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 (6)就业与升学 近3年,专业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含升学)分别为94.2%、95.4%和95.5%。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国石化股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知名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升学率分别为13.5%、14.3%和14.5%,主要考取东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重点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