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材料化学(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材料化学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专业发展沿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筹建于1998年,并于1999年正式招生。是国内最早建立以石油化工催化剂制备为重点研究方向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学校之一。2010年材料化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我校材料化学全省排名第2位(省属院校第1位),2014年由原来的二本招生变为一本B段招生,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1年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材料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备在石油化工新材料、能源催化材料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艺优化、产品表征及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适应性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可到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材料研发、工程与工艺设计、分析测试、品质监控、生产运行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材料、化工、化学等学科继续深造。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目标1(专业能力):具备熟练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和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能够进行材料、特别是石油化工新材料、能源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开发以及设备改造升级,能够鉴定、分析并解决石油化工新材料、能源催化材料领域研发和生产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职业能力):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及动态,能够独立从事或参与石油化工新材料、能源催化材料领域材料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项目管理。 目标3(工程素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分析及评价石油化工新材料、能源催化材料相关工程实践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健康、安全、法律的影响,并积极服务行业与社会。 目标4(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用。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具备竞争意识、持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目标5(道德素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3)专业特色 围绕石油化工材料领域中结构、性质及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造以石油化工新材料、能源催化材料的专业方向,坚持多学科的交叉和产教融合模式的专业特色,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模式,依托国家级实物仿真培训基地、省级石油化工和恒力石化产业学院使毕业生在石油化工新材料、能源催化材料产业领域具备就业优势。专业教师具有国际化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能力,聘请来自加拿大、日本相关高校本领域的专家为学生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形成了多途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4)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专业核心课程: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化学、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聚合反应工程、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工程训练、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化学创新实验、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 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2人,教师具有博士学历比例达到10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博士后经历的教师超过1/3,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风扎实严谨、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学团队。 近三年,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签约横向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专业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专业依托省级A类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在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硕士点实现多层次办学,并拥有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 ③实验条件 专业依托学校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8个省级教学平台,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此外,专业教师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④实习条件 专业依托全国唯一的石油化工产业链实物仿真训练基地,可以在学校内开展实训实习工作。同时,专业与抚顺伊科斯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协议,并与其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此外,专业依托恒力石化现代产业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新模式。 (6)就业与升学 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在大型石化企业就业率超过75%,其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等大型石化国企就业率超过25%,就职企业包括齐鲁石化、镇海炼化、大庆石化、辽阳石化等。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等石化企业外,就职企业包括兖矿集团、京博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近三年,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升学率超过20%,升学院校除本校外,包括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