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能源化学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专业发展沿革 本专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2013年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工)基础上建立,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联合培养博士点,所属学科为省A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工)方向一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被评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第一批重点学科(部级),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省级高校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石油化工高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工程”高水平重点学科,2012、2013年先后获批省级、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年,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成立,学院和专业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新兴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和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受理了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 (2)专业培养目标 瞄准区域经济发展,面向“洁净能源”产业布局,服务能源化工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煤化工、石油石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转化利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针对能源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能源化工生产工艺设计审核工程师、储能设备制造工程师及储能设备运行维护工程师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能源化工领域中的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系统控制以及生产运行维护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能源化工生产项目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能源化工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能源化工生产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3)专业特色 ①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特色 依托校企合作资源优势,构建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强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②服务于能源化工行业特色 学校发挥辽宁省与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高校的优势,为三大石油公司及北方地区能源化工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毕业生行业就业率达到95%。 (4)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能源化学工程、能源化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导论、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与CAD、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概论、化工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基础实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化工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 (5)专业支撑条件 ①师资队伍 专业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教学团队及成果:拥有辽宁省黄大年教学团队骨干成员3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次,化工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获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8项,校级5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优秀教材7门;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部级40余项。 科研团队及成果:现有国家级人才领衔的“新型电池材料研发”和“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团队各1个,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辽宁省百人层次、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4人次,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40篇、专利近20项,指导学生发表一作论文15篇。 ②一级学科与研究生招生 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可招收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生物化学及材料与化工硕士研究生。 ③实验条件 专业拥有石油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等4个。面向国家对新能源的需求,开设煤的低温干馏、煤气化综合实验、甲醇制烯烃、甲烷重整制合成气、二甲醚合成及费-托合成、锂离子电池制备及性能测试、燃料电池综合性能评价等实验项目,培养满足能源、化工行业需求的人才。 ④实习条件 专业拥有国家级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恒力石化现代产业学院、石油化工现代产业学院等国家级和省级实践教学平台6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共同编写立体化教材,将生产实际问题带入课堂,支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6)就业与升学 近三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5%以上,行业就业率达到70%,石油石化等行业大型国企就业率超40%,升学率20%左右;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大创计划等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部级40余项;学生一作发表学术论文15篇。 2021年,专业毕业人数55人,升学11人,比例为22%,院校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恒力石化、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25人,比例为45.5%;年度整体就业率为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