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专业名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学位学制:学制4年 工学学士学位 Part.01 选择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由 张家口市是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也是首都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发展清洁能源至关重要。2014年河北北方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招生,现每届招生80人。2020年成为张家口市新能源人才培养联盟牵头单位。2022年被河北省教育厅遴选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3年被评为学校8个优势特色发展计划重点建设专业(70余个专业)之一,目前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应用示范专业。 专业目前拥有各类金课12门,1支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支校级教学优秀团队。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三代教师队伍稳定,教师队伍学历不断提高、学缘广,教学水平高。专业建有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电网发电技术、风光互补、发电厂变电站虚拟仿真、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单片机、PLC、微机原理、LED、储能原理等专业实验室。 目前专业拥有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授权点,近五年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河北省自然基金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科研项目到账金额超过1700万元,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专业在市政府、能源局指导下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建设国家级“光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平台;“河北省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河北省新能源行业产融合共同体”等产教创新融合教学平台;“河北省光伏导电薄膜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氢能产业联合体”、“张家口市生物质制氢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教创新融合平台;“河北省氢能技术创新联合体”、“河北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家口新能源人才培养联盟”、“张家口能源产业发展协会”等创新创业融合平台,已经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多层次、多种类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培养人才的格局,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基地保障。 专业学生自2018年以来,在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荣获全国三等奖一项,省级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多项,依托专业建立的六五环保社获得“河北省十佳环保社团”称号。新能源专业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SCI、EI 等高水平学术论文 40 多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 3 篇,并形成了目标明确、手段多样、持续改进的“一二三六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反响好。 Part.02 学习(研究)对象 随着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能源行业可开采数量的枯竭和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发展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是保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地热能等的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 1、风能无论是总装机容量还是新增装机容量,全球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风能目前处于发展高峰。风电上网电价目前和火电电价基本相当,未来期待进一步降低,以形成风电代替火电,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2、生物质能有望在农业资源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普及,主要问题是降低制造成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以及二甲醚燃料应用值得期待。 3、太阳能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 4、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联,国家大力推广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汽车新能源战略开始进入加速实施阶段,开源节流齐头并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主要研究新型能源使用的本科专业,目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Part.03 本科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原理、太阳能电池原理、风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PLC、计算机程序设计、新能源热利用技术、光电与光化学转化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新能源并网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工程制图及CAD、制氢工艺与技术、氢气储能与发电、半导体材料制备原理及技术实训、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实训、新能源发电厂虚拟仿真实训、金工实训、电子技术实训等主要课程。 Part.04 培养目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道德高尚、基础扎实、博专致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初步掌握新能源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新能源领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发展快”。 本专业预期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熟练运用工程科学原理,对光伏技术、风能或其他新能源领域中所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定义、分析和研究,在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政治、伦理、健康和安全等各种条件下,设计和开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评估工程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工程能力) 目标2: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能够跟踪能源动力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并结合相关工程项目具体的实施环境和管理条件,为良好的工程实践提供基础;(知识运用) 目标3:能熟练运用工程制图、材料与器件测试技术等先进技术方法及工具,具备组织和开展项目实施的能力,能够通过足够的自主学习和培训活动保持及拓展个人能力,在不断努力提高知识、能力、素质及社会认知水平后,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职业发展) 目标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拥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具备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了解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综合素质) Part.05 深造与就业前景 专业制定了依托示范区新能源产业链,重基础、宽口径、强化实践练习、强化工程思维、做好工程师训练的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发展快”,突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目前专业学生毕业生质量高,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达到93%以上。毕业生除了一部分升入高等学府攻读硕士研究生外,主要进入了新能源设备制造及其配套企业、风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企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