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历史学(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历史学(教育部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四年制本科 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全国已获批17家基地之一。着重培养具有强烈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深厚理论素养、扎实史学知识、开阔国际视野,中西汇通,能够勇攀国际史学高峰的青年领军人才。全面落实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等交叉融通机制,重点培养史学研究和外语能力。入学后有科学化、多阶段动态进出机制;通过竞争选拔,确定最终基地班成员。享受学习奖励金、出国出境访学、高保研率等优惠政策。实施大类培养和专业培养相结合,设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方向。 核心课程:第一,大类平台课:包括通识核心课和文史哲大类平台课。第二,专业必修课: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四大模块。第三,跨专业选修课:包括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思想与文化、经济与社会生活、制度文明、全球史、国际关系史、文化遗产与文明传承、历史与历史教育、史料与书写等跨专业精品课程群。第四,本硕贯通课程,或专门性硕士阶段高阶课程。第五,外语类课程:分通用英语、专业英语、其他语言课程,进行分层、分阶段培养。第六,实践类课程,同时开展科研立项、实践训练、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等。 专业特色:根据学生特点打造差异化培养方案和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人才成长档案。开设荣誉课程,实现学术大师引领;突出“双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全面落实学分制,认可跨院、跨校和跨国课程;全面落实“一对一导师制”,重视学术创新能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和本硕贯通式培养;完备的学术实践体系。 就业方向:本科四年级时,可自选推免保研,或出国考学;获得推免保研者,可选择到外校攻读硕士,或留在本校实施硕博连读。 历史学(师范)(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年制本科 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历史学(师范)专业于1954年设立,在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学历史教育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诸方面具有广泛影响。主要培养健全发展、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先进的历史学科教育理念和专业特长、能够胜任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者。1984年获得国内首个历史教学法硕士点,1985-1988年,全国首批招收的“历史教材教法”硕士,皆在北京师范学院授予学位,2013年历史学院自主设置国内首个历史教育学博士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黄一欧、于友西教授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叶小兵、赵亚夫教授为代表,长期担任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理事长,以及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全国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与教师教育文科工作委员会、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会等多种职务。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均由首都师范大学领衔修订或主编。本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核心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三大类,包括: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系列、历史要籍选读、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及跨学科课程;历史教育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学术实践等。 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包含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科和教育学等多学科,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实践体系的完善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已建成29家校外实习基地,聘任42名校外指导教师;重视学科竞赛和科研立项指导,提升学生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引领全国历史教育。 就业方向:可报考本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北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系统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双学士学位项目)(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年制本科 授双学士学位(历史学、地理学) 专业简介: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双学士学位项目)于2022年获批,基础学制四年,可实行弹性学制。由历史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和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共同培养。本项目主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高尚师德和国际视野,兼备历史学和地理科学基本理论与知识素养,实践能力突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与教育研究能力优秀,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乐于终身学习、具备卓越潜质的高素质、复合型中学教师。 历史学(师范)专业于1954年设立,在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学历史教育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诸方面具有广泛影响。1984年获得国内首个历史教学法硕士点,1985-1988年,全国首批招收的“历史教材教法”硕士,皆在北京师范学院授予学位,2013年历史学院自主设置国内首个历史教育学博士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黄一欧、于友西教授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叶小兵、赵亚夫教授为代表,长期担任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理事长,以及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全国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与教师教育文科工作委员会、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会等多种职务。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均由首都师范大学领衔修订或主编。本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成立于1954年,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3个博士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拥有“教育部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GIS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9个地学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地理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城市环境过程虚拟仿真”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以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院士、杰青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地理科学专业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讲师7人,包括俄罗斯工程院院士、UNESCO Chair、国家杰青、北京特聘教授、北京卓越青年科学家等,拥有国家地理学优秀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等。本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学生在四年时间里需要接受通识课程、历史/地理专业必修课、历史/地理专业选修课、历史/地理专业实践课以及历史/地理教育类相关课程的学习。实施主学位和第二学位的方式,即以历史学专业为主学位,地理学专业为第二学位,既保障学科交叉,也有利于主学位就业。课程体系包含中国史、世界史、地理学、考古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完善跨学科实践体系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依托校内“大运河综合实践平台”“中华文明综合实践平台”两个校级实践平台;已建成29家校外实习基地,聘任42名校外指导教师;重视学科竞赛和科研立项指导,提升学生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引领全国历史教育。修完相应课程可以获得历史学、地理学双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三大类。基础课程包括: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系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地图学、地质学、地貌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跨学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历史教育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技能、地理教育概论、中学地理教材分析、中学地理教学技能训练、地理课堂活动设计等。专业实践类课程包括学术讲座、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实践、区域历史地理实习、历史-地理教育见习和实习等。 就业方向:可报考本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北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历史类、地理类基础教育系统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历史学(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年制本科 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于1994年设立,主要培养高水平的历史专业教学和科研人才。配备全国一流的师资队伍,设置专门的培养方案,在部分省市统一招生。强调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为学习目标。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核心课程:采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以通史为基础的完整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功底和较高学科素养,掌握史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可学习到历史专业所有课程,以中国史为主要培养方向。其中专业必修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要籍选读、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史料学、中西史学史、专业英语阅读等。专业选修课有断代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北京史等中国史系列,以及世界史、考古学、文化遗产几大系列,供学生自主选择。 专业特色: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围绕导师制、研修课、读书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科研立项、专业实践等培养环节,强化学术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功底和较高学科素养,掌握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依托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优势平台,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科研和师资基础。已培养出大批优秀毕业生进入国内双一流和原985、211高校及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大多数学生推荐免试或考取研究生,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还可选择就业于各级各类政府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如博物院、出版社、报社、杂志社、文化公司)以及中等教育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