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公示栏

2007年专业介绍

 

一、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制四年。

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和门类齐全的选修课外,主要的必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等。

在本专业中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城市供用电技术、高电压及信息技术、电力市场6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毕业去向: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科研开发部门、发电厂以及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分别在华北电力大学和英国斯莱斯克莱德大学或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完成全部学业将授予国内外合作学校的两个学士学位。

主要必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计算机接口、工程分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

毕业去向:进一步考研深造;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发电厂和电力科研开发部门等。

2、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电力系统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电路学、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电力工程、供电技术、用电技术、电网规划、配电网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控制技术、地方电力经营管理等,学生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地方电力系统和大型企业供电系统从事有关的科研、设计、建设、运行、供电及用电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同时,针对我国地方电力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而设置的专门综合培养方案,将使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成为我国地方电力系统的当代高级经营管理者的较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

3、通信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工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电力系统通信部门和电力系统以外的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电子电路、信息论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宽带数字网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等。

就业领域:考研、电力系统生产、运行和管理部门、电信公司、设计院等。

 

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21世纪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性技术和产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践训练和初步科学研究训练,适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集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测控技术于一体,是一个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主要开设电子电路基础、脉冲数字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字信号处理基础、DSP与实时信号处理、电子测量与仪器、嵌入式系统、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设计技术、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等主干课程。为了适应电力系统的需要,还将开设电力工程、企业管理概论等课程。本专业十分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开设了39周的集中实践环节。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科学研究、软硬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信息系统集成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工商管理学院

5、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始建于1984年,由经术经济和电力企业管理专业合并而成。其分为技术经济及电力市场两个专业方向,体现电力特色,立足电力产业,面向全社会。技术经济方向的专业定位为培养既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技术经济分析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能够从事工程估价、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在电力企业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经济的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电力市场方向的专业定位为培养既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电力市场交易理论、发电企业竞价方法、电价设计、电力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理论知识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可以从事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承担其它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有:动力工程、电工学、电力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管理运筹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现代生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战略管理、综合评价方法、电力负荷预测、电力规划理论与方法、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电力市场理论与实务、电力负荷预测、电力市场交易理论及应用、电价理论等课程。

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毕业去向:1.电力及相关企事业从事电力规划、电力投资、工程估价、技术经济评价、电力企业运营管理等电力系统技术经济相关的工作;2. 电力及相关企事业从事电力市场规划、建设与监管、电力市场竞价、电力交易计划制定、输配电定价等工作;3.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电力经济与管理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开发。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网公司、电力公司、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等。

6、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专业培养掌握管理、经济、财税、法律、审计和会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关会计、审计领域的实践活动和相关政策,了解相关领域内的国际动态,具有独立从事会计、审计方面的教学、科研以及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实务操作、企业审计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基础会计、会计实务、中级财务会计(英文)、财务管理、高级会计学(英文)、成本管理会计(英文)、国际会计(英文)、财会信息系统、审计学、经济法、纳税会计、电力企业会计、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计算机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电力生产技术概论等。

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毕业去向:1.电力企业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和管理工作;2.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评估和咨询等业务;3.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电力经济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开发。主要就业单位有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等。

7、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专业知识面较宽,研究分析能力较强,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拓展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基础人才和专业人才。

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及流派、专业英语阅读、新制度经济学等。除以上课程外,本专业以突出电力产业经济为特色,开设了电力市场概论、电力产业绩效分析、管制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应用等特色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拓展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能够在电力系统及其它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综合性经济管理、政策研究、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结合电力行业的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毕业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单位领导分析所处环境、确定目标,并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在电力系统、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所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信息管理电算化、MIS软件开发AWeb编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9、工程造价专业

    本专业重点培养能够较全面地掌握电力工程、土建工程、工程管理、财务分析、企业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等的实务知识,既懂管理,又懂工程的,能服务于电力、建筑安装等行业的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预算、经营管理、招投标管理等的专门管理和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工程制图、工程造价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会计学原理、工程预决算、财务管理、工程施工组织与设计、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量计算与预算、电力成本会计以及与工程相关知识、政策与法规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力企业、电建公司、建设系统或工程施工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与分析、预算编制与分析、招投标管理、经营管理、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三、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0、工业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工业工程专业培养从事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为工作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工程、安全工程、物流工程、工程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程和电力工程等方面分析、诊断、设计、改进和实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设置:信息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电力设备概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学、工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因工程学、工程经济学、产品系统设计、现代信息系统设计、质量工程学、物流工程学、先进制造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安全工程学、技术创新学。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计算机硬件实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产品系统课程设计、生产计划课程设计、专业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规划:学生毕业后可在发电企业、供电公司、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电力建设公司、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以及能源、动力、机械、冶金、化工、石油、天然气、环境保护和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具有技术和管理双重属性的工作。特别适合于到已经或即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先进管理型企业接轨的、期待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那些工商企业工作。

1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专业简介:本专业面向工业现代化,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以应用为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电力工业与其它装备制造工业所需的从事机电产品设计、试验、研究、制造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分为四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物流系统及自动化。

课程设置:信息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工程图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单片机应用技术、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测试技术、液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专业外语等,各专业方向还根据其特点安排有6-8门的专业课。

实践环节: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专业等课程设计;金工、电子工艺、认识、生产等实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就业规划: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设计院、电力建设公司、发电厂、机械制造行业的研究院和设计院、其它制造企业等从事电力机械和通用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改造、设备运行与维护、燃煤或其他物料输送、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

1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既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又精通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建筑室内环境控制、暖通空调、给排水、燃气供应、热力供应和楼宇自动化等公用设施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及CAD、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力学、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工与电子、机械设计基础、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量、建筑概论、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锅炉与锅炉房设备、供热工程、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空调制冷技术、高层建筑空调、建筑电气、自动控制原理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等。

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主要毕业去向有:1.建筑、电力、机械、化工等设计院,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设计工作;2.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3.建筑施工单位,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工程监理、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指导工作;4.空调制冷设备制造公司,从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 5.电力系统内相关企业,从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运行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建筑设计院、电力设计院、空调制冷设备制造公司、空调制冷设备安装公司、建筑施工单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技术研究开发公司、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电厂等。

1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华北电力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成立于1958年建校之初,是学校师资力量最强、特色最突出的专业之一,也是体现学校鲜明办学特色的支柱专业。该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既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技能,又具备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所需要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电力行业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目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已经从面向传统火力发电,拓展出一些新的专业方向。现本专业的专业方向包括:热能动力、集控运行、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核能发电、风力发电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热力发电厂、泵与风机、自动控制理论、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以及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本专业设置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有110余门可供学生学习,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

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毕业去向:1.大型现代化电力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2.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能源、动力方面的节能、规划、建设、运营、咨询和监管等工作;3.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能源与动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工程公司、大中专院校和研究院(所)、咨询与技术服务类公司、火力发电厂、大型核电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风力发电厂等。

14、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类)

专业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掌握系统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以及与设计相关的材料与工程知识,具备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能在产品设计领域、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具备设计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平面设计、信息传达设计的表现方法和创作设计能力;掌握在工业设计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方法,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材料与工艺、设计表现技法、机电基础、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方法学、设计思维、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图形设计、商业插画、商业摄影、企业形象设计、企业形象策划、网页设计、环艺设计、环艺设计表现技法、设计与消费心理、艺术设计赏析、字体及版式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建筑动画等。

就业规划: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视觉传达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设计及管理工作。

四、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15、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在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控制检测与仪表、系统工程、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及网络技术等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工程应用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电厂热工自动化为特色,主要培养方向有:(1)电力企业信息化与节能优化技术;(2)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仿真;(3)新型仪器、自动化装置与系统;(4)智能机器人。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电力工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基础、热工理论基础、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过程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过程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软件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和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电力系统就业,也可在机械、船舶、化工、核工业、计算机等行业的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内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施工、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16、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计量测试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计算机软硬件设计、检测信号处理、现代监控技术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以电厂热工测量与控制为特色,主要培养方向有:(1)新型仪器、自动化装置与系统;(2)测控新理论与新技术;(3)智能监控系统;(4)电站设备状态监控。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电力生产、科研部门及其他相关工业部门从事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以及各类检测仪表和自动化装置的设计开发,也可从事相关的教育、培训及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计量学、计算机类课程、电工电子学、仪器仪表学、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仪器仪表结构设计、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检测信号处理、数字化测量技术、现代监控技术等。

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7、环境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工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性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化学、流体力学、火电厂热力工程、电工及电子学、火电厂除尘技术、有害气体治理工程、输灰工程、粉煤灰应用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水处理工程、工业噪声与治理、电厂燃料及电力用油等。此外开设了微机原理、计算方法及语言,同时还选修开设了有关电厂化学方面的课程。

毕业生可从事电力工业和其他工业领域的环境工程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育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生产单位、电力建设部门、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环保部门、其他工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等。

18、应用化学专业

本专业设有电厂化学(方向1)和化学化工(方向2)两个方向。培养具备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性强的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化学、化工原理、电工及电子学、热力设备、仪器分析、给水处理工程、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热力设备水汽理化过程、电厂燃料、电力用油、化学化工仪表与程控。此外还开设了微机原理、计算方法及语言,同时还选修开设了环境治理工程方面的课程。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电力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分析监测及运行管理、教学、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生产单位、电力建设部门、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环保部门、其他工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等。

19、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和电力环境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主要开设课程有: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此外还开设微机原理、计算方法及语言,还适当开设部分环境工程方面的选修课程。

 毕业生能在电力和其他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行政部门等从事有关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和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生产单位、电力建设部门、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其他工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等。

六、计算机学院

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电力专业基础,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编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编译技术、电力工业信息化、计算方法和人工智能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硬、软件开发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应用和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生。

21、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理论和技术方法、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的理论,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管理方法,具有软件开发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的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结构、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界面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原理、电力工业信息化、信息系统设计等。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从事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软件开发、软件开发管理工作和信息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生。

22、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网络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依托电力行业,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侧重网络工程技术,加强网络知识和实验技能,获得网络工程师的专门训练和发展素养。

网络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信技术、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面向对象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概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网络管理、TCP/IP协议原理、网络软件设计、Web程序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公司、电力系统信息中心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科研、生产、开发和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并可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生。

23、信息安全专业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知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系统管理特长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依托电力行业,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信息安全技术,加强信息安全应用,获得信息安全工程师的专门训练和发展素养。

信息安全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编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信技术、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秘密学、数据库原理、模式识别、信息安全数学、人工智能及应用、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隐藏技术、网络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面向对象技术、信息对抗技术,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网络。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公司、电力系统信息中心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科学研究、安全系统设计、系统防护和系统管理与维护等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生。

七、人文社会科学

24、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满足电力体制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而创办的,本专业紧密结合华北电力大学浓厚的电力特色和行业优势,坚持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实践,强能力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全面掌握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对电力技术、电力市场等涉电知识有相当了解,具备较高的法学思维水平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法律问题能力,能在各级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尤其是大中型电力企业法律事务部门从事法律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

法学专业所设课程以应用法学为主,以理论法学为支撑,目前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中西方法制史、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环境资源法学、国际法学等14门法学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同时,开设电力法学、能源法学、金融法学、合同法实务、公司法实务、英美法、国际贸易法律实务、国际投资法律实务等专业选修课程。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毕业去向:1.在电力及相关企业从事法律顾问工作;2.在各级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从事司法实务工作;3.在各级人大、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从事法律事务管理工作;4.在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5.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法律教学与研究工作。

25、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是社会学服务于中国社会的重要分支专业,近几年在全国高校中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社会工作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人文素质、健全的人格、爱心与团队精神,能在各大企业的人事部门、社区、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保障、社会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实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工作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行政、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思想、人口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

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毕业去向:

1.电力及相关企业从事工业社会工作、企业员工薪酬福利设计,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及企业年金设计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2.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和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从事社会福利服务与管理、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

3.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社会工作、社会学、社会保障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26、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我国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教学与研究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素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文理兼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兼备的高级复合型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规划、组织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各项制度,有较强操作能力和务实创新精神,能够胜任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管理和经营工作,亦可从事相关的研究与咨询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务、公共关系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市政学、物业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行政法、电力法、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文秘、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应用文写作、办公自动化、办公软件应用、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等。

本专业围绕社区管理和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两个方向,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并有较强适应性与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去向:1、电力及其他企业、电力行业协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中介机构、公益团体和社会福利部门等),从事管理与事务性工作。2、国家或地方公务员,各级政府从事组织管理工作与事务性工作。3、城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如电力监管部门,市政管理部门包括供电、供水、供气、邮电、公交、文卫,以及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机构,从事管理与咨询等工作。4、各类社区,从事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工作。

八、数理学院

27、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的实际问题能力,且能够与不同工程领域相结合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实践环节:计算机实习(1-4)、数学建模课程设计(1-2)、数学软件上机训练、毕业实习.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商业、金融证券、IT行业、网络电信、银行、计算机公司、保险公司等部门或其他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与软件应用开发、市场调研与分析、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数值计算、网络管理等工作。基于坚实的数学基础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类专业、工程建设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信息科学、管理科学、通信、经济管理、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28、应用物理专业

应用物理专业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能在物理学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教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以理科支撑工科发展,致力于为声学、核电等相关专业提供具有坚实数理基础和基本专业知识的本科生生源,同时兼顾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产品的研制开发及在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内工作的就业需要。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核电场系统与设备、核辐射检测、红外物理、声学基础等。

本专业保证其主要数学和物理素质,保证物理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擅长理科课程学习的学生具备在理论物理及相关专业(如凝聚态物理、核电技术)继续深造的竞争力或自由发展的基础和空间。

兼顾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提供足够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设计,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好竞争准备。

毕业就业去向: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高等院校、核电场及其它新兴产业从事教学、科研、软件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九、外国语学院

29、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和广泛科学文化知识的英语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既要掌握英语语言、中西文化,又要学习和掌握经济贸易、社会政治和电力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本专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训练,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翻译、教学、研究、管理的良好素质和能力。

英语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高级口译、翻译、电力英语、商务英语、高级英语写作、语言学、英美文学、日语、法语、俄语、古现代汉语等。本专业设置了大量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就业范围广。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1、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外事、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2、电力、外贸、金融、咨询企业或机构,从事涉外、商务、管理、咨询等工作;3、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培训机构等,从事专业教学研究、培训工作;4、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主要就业单位:电网公司、电力公司、外交部、各级外事办、国家旅游局、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