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万大学毕业生如何更好就业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909万大学毕业生如何更好就业
——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观察
距离909万名2021届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两个月时间。为了抓住当前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冲刺期,全力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教育部于5月17日至23日举办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
此次促进周包括系列校园招聘会、校企供需对接大会、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等三大系列活动,进一步聚合社会资源,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
拓宽渠道提供更多更好就业机会
“企业比较多,我来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岗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刘渊一身正装,穿梭在各个企业的招聘台前,刚到会场就已经投递了两份简历。他告诉记者,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落实就业去向。
作为就业促进周活动的重要内容,京津冀专场招聘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此次招聘会由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共同举办,会场设在中国农业大学,报名参会的用人单位超过1100家,考虑到疫情防控要求,主办方最终遴选了156家用人单位参加线下招聘会。
“规格之高、范围之广是我们办会以来没有过的,也对未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战略合作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匡校震介绍,156家用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比近60%,民营企业占25%,其他企业占15%。156家企业集中提供一大批高质量岗位,覆盖信息传输、交通运输、文体、金融、教育、建筑、房地产等行业。
匡校震介绍,除了本次线下招聘会外,京津冀专场线上招聘会于5月17日至23日同步举行,500余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需求近7万人。2021届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行线上求职。
京津冀专场线上招聘会是教育部“24365”专场招聘会的一部分。截至目前,“24365”专场招聘活动已提供就业岗位342万个。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许多用人单位除了招聘2021年应届毕业生之外,也向学校提出了招聘暑期实习生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教师刘亚丽说,目前已经有部分2022届毕业生开始为暑期实习和秋招做准备。
供需对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来到京津冀专场招聘会的,除了用人单位外,还有许多高校。在高校展台前,来咨询的并不是求职大学生,而是企业。
此次促进周,教育部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会,重点领域行业的120余家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0所高校开展现场对接,为高校与重点领域企事业单位搭建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平台。
“现在到现场和学校面对面洽谈,我们对各高校的优势专业、人才培养都了解了不少。”中国商飞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徐春夏参加了对接会,直言“特别管用”,她在现场与北航、哈工大、同济、华南理工等装备制造行业的代表高校进行了洽谈,就初步合作意向达成共识。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上,问题主要是市场需求和高校的供给不匹配,这次来主要是和企业交朋友,了解真实的市场需求,毕竟企业对市场是最敏感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业创业指导处处长严嘉说,招生、培养、就业是联动的,通过用人单位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可以倒推高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使毕业生能更好就业,服务国家发展。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对接大会,为重点领域校企双方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建立起校企对接合作的长效机制。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促进高校和重点领域用人单位通过线上方式开展对接活动,推动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育人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重点领域就业。”
就业育人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
南开大学2021届硕士毕业生阿斯哈尔·努尔太在毕业季实现了重回军营的梦想。
2017年他暂别校园、投身军营,如今在新的人生选择面前,他坚定了再次参军入伍的决心。恰逢中央军委首次面向“双一流”大学直接选拔招录军官,经过严格审核考察,他将回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新疆反恐一线,接续奋斗。
和阿斯哈尔·努尔太一样,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选择去基层一线就业的不在少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陈峰介绍,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2021届670名毕业生中已经有201人选择到西部基层就业,其中191人选择在新疆基层就业,占已经签约毕业生的64.3%。“这191名学生中疆外生源有168名。”陈峰强调。
据教育部数据,基层就业比例稳步增长,2020年高校毕业生到地级市及以下就业比例已超过60%。
在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投身祖国最需要地方的同时,也存在一部分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各高校普遍设立了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并融入育人体系。
严嘉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关口前移,开设“大学生职业素养”公开课,开展如“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专题讲座、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分享会、“求职训练营”系列培训等活动。
在就业促进周期间,各地各高校将组织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主要内容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鼓励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记者 欧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