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打破"各自为政"禁锢助推大学生创业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结对创业 并蒂齐飞——盐城工学院助推大学生创业教育纪实
5年前,为提升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以创业带动就业,地处江苏高等教育“洼地”的盐城工学院打破高校“各自为政”的禁锢,与150公里外的江苏大学“结对”,探索创业教育。如今,盐城工学院尝到了合作办学的甜头,学院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创业群现象”,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文化。
培育创业“基因”
“理念的统一,是合作得以持久并取得成效的原因。”说起与江苏大学的合作,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姚冠新如是说。在他看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是“企业家速成教育”,而是要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特质,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终生受益的“基因”。
基于这一理念,5年来,学院一直致力于构建层次化、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一是建设了由《创业管理》《创业人生》《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必修课、选修课组成的课程体系;二是创造性地设立课外创新学分;三是创办了全国首家创业学校,制定了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四是成立素质教育中心,统筹全校创业教育活动。
如今,盐城工学院接受创业通识教育的在校大学生达到100%,接受创业菁英教育的达15%,有创业项目训练和孵化的达5%。与江苏大学合作建立的层级式创业教育载体,每年帮助1600多名在校大学生创业。
构筑实践“舞台”
如果说创业课程教育是培育创业种子的温室,那么校内外的创业大赛则是大学生创业团队施展拳脚的演练地,国家级的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基地则是学校培育创业项目的孵化场。
机械学院学生肖佳佳、黄应龙等注册的“盐城飞美电瓶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已在大学生创业园落户。在这里他们享受到1年免房租、物业费减免以及办公设备“零起点”“一站式”服务等优惠政策。余海涛、吕品想等组成的创业团队的“无橡胶缠绕离合器面片制备技术”项目也在创业园内批量生产,年产值达470多万元。
而这些,都只是盐城工学院学生创业的缩影。在该院,已有数百支大学生团队入驻校内外孵化基地进行实体孵化,其中有4支创业团队的年利润过百万元。
营造创业氛围
“创业文化理应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姚冠新说,为此,除了构筑实践舞台,盐城工学院还格外注重营造创业氛围,发挥创业文化的辐射功能。
“创业论坛”“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在该院,几乎每周都有一席创业文化“大餐”。该院学生姜丽雯告诉记者,她几乎一场不落地听了所有创业论坛、沙龙。一次,学院请来95级毕业生陈波等4位校友,这些已创业成功的师兄师姐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感触,让她深受启发。“对于我们这些刚开始创业的在校生来说,前人的经验是我们最好的营养品。”姜丽雯说,带着《“艾易居”多功能应急设施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姜丽雯和她的搭档们获得了“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总决赛二等奖。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在该院,深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培育了一大批创业精英,涌现出了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青春创业风云人物刘春生;创办了江苏环球创新学校,已申请39项专利的吴多辉等创业典型。(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