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4问答

2010年05月11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沈献章

  一、怎样参考“一模”成绩填报志愿

  北京市很多区县非常重视“一模”考试,把它当作“小高考”。在考前填报志愿的形式下,“一模”成绩的确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般情况下,北京市各区县在4 月初进行第一次模拟考试,5 月初进行第二次模拟考试,其中尤其以“一模”成绩反映的考生水平最具参考价值。因为“一模考试是考生第一轮复习后的一次全面大检测,其成绩基本上能如实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也能渴示其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由于很多区县“一模”考试是按高考的要求密封试卷,统一标准,集中评卷,克服了各校教师个体评卷在给分尺度上松紧不一的现象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克服了校级练习在难度系数上把握不一的现象,所以,各区县的“一模”考试成绩是比较客观的。“一模”考试结束后,各区县会依据考生成绩分布情况和近几年高考录取人数划出填报志愿的参考线,它是考生选择志愿、正确定位的一个比较客观的依据。考生和家长可以依据模拟成绩、区县划定的参考线和有关资料进行定位和选择志愿。 

  不过,“一模’成绩虽是选择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一次成绩不能完全反映考生的实力,在定位时要确认“一模”考试成绩是自己正常发挥,还是超常发挥,或是偶然失利。如果是正常发挥,可以作为选报志愿的主要参考依据,如果是超常发挥或偶然失利就不能完全以此为依据,还需要参考高三上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二模”成绩。

  “一模”成绩是选择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切忌简单机械套用。不能用“一模”成绩简单地与学校往年录取分“对号人座”。倘若拿模拟分数与录取统计资料中各大学录取分数“对号人座,往往会导致志愿选择上的失误。因为两次考试试题难度不一样,有道是“水涨船高,水消船落”。试题易,分数上去了;试题难,分数就落下来了。所以,看分数不如看名次,了解考生在区县的排位和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比单纯看分数要可靠。

  考生在用模拟成绩定位时不要一味追求精确的排名,只要了解大概位置就可以了。有些考生“一模”后通过努力在最后阶段有很大的进步,填报志愿时就应该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如何填好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至关重要。高校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囚为考生第一志愿报考该校,说明考生信任该校,热爱该校这个专业。这样的考生进校后,思想稳定,学习安心,成才的可能性也大。这就是只要达到了录取线,即使成绩比第二志愿者低,很多学校也愿意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的原因。近几年,北京市第一志愿录取者占80 %以上就是证明。选好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非常重要,相同的成绩报考学校的志愿顺序不同,结果就不同。囚此,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具有最大录取可能的院校和专业作为第一志愿。

  选择第一志愿的关键是知己知彼,正确定位。所谓“知己”,就是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有一个基本准确的估计,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给自己准确定位;所谓“知彼”,就是要了解所报高校近3 年录取的分数、专业情况以及对考生的要求,对高校准确定位。自己的高考成绩和身体条件都符合所报高校的要求,就能被录取。第一志愿的填报既不能超前,也不能保守。超前了,好高鹜远、盲目自信,达不到,落下来;保守了,妄自菲薄,失去进人自己理想高校的机会。定准了某一学校和专业,就要坚决果断,敢于填报。
 
  三、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建议在本科阶段首远学校,次选专业。大学首先是一种氛围的熏陶,是人文的渗透。只有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专业,才能学到好的方法。狭义地理解专业的重要性,把专业看得太重,会给自己留下终生遗憾。现在专业模糊已成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院系招生,宽曰径,厚基础,在大一、大二学完基础课后再分专业,或允许调换专业。在以理科、文科为主的名牌综合大学里,即使对专业不满意,考生在人学后仍有很多转系、转专业、车甫修二学位等二次选择的机会。如果是以专业定学校,这部分考生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发挥,特别是选择了操作性强、专业面窄的专业,当想跨学科学习或转系、转专业时,便会发现由于专业的限制,困难重重 。

  四、选志愿听家长的还是听孩子的 

  实际上,完全以孩子的目标为意愿,或完全以家长目标为意愿都不可取,由此带来的烦J 脑都不少。

  孩子对社会生活接角虫少,不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如果仅凭一时的兴趣、爱好选专业,很容易失误。考生应该考虑家长的意见,避免上学及择业的烦恼。

  家长意见虽然很重要,但不能强加给孩子。家长要做孩子填报志愿的参谋、助手和桥梁,帮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智能来选择若千适宜的发展方向,起技术指导作用。原则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孩子进行选择,让孩子有“成人”意识,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当家长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要互相沟通,协商解决,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毕竟上学的是孩子,而不是家长。

  每年都有考生为报志愿与家长闹得不可开交,晚上睡不好觉,上课听不进去,课下没有心思复习,这是最糟糕的。作为考生,不要为报志愿的事太分神,只有认真复习,提高成绩,才是实力,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