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前规则”
2010年04月21日
来源:求学杂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志愿填报“前规则”
◎ 北京金钥匙学校 虞水洪
规则一 选择合适的大学
高校排名不是“万金油”
社会上有很多根据教授人数、院士人数、硕士点、博士点、科研成果、仪器设备、图书等评分的高校排名,大体能反映高校的办学实力,但不尽科学和完善。笔者认为这些排名在考生填报志愿时,对了解全国高校的基本情况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在解读“高校排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同类院校是大体可比的,如同是师范类院校或政法类院校,从排名大体可以了解其办学规模、教学科研水平等。不同类院校是不能简单相比的,如排名相当的综合大学与专业院校。此外,考生应从总体上看待高校的大体排名,相差一二十名的位次也说不上在办学实力上有质的差别。
认准高校“拳头”专业
一是要去专门院校上学。语言类、法律类、师范类、财经类、医学类等都有专门院校。在专门院校得到的训练跟在其他院校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是法律类专业,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法律专业是不同的。
二是要到学校的主体专业上学。综合大学、准综合大学多数是部委属的院校,都有主体专业,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相当强。如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应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而不是中国农业大学;学语言类专业应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而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样道理,学中文专业应报首都师范大学,而不是北京理工大学。
规则二 选择合适的专业
善于发现专业的“内在美”
很多考生对专业不了解,选择时往往望文生义,或者看了专业名称就立即定性该专业属于哪个行业,其实,这些都是贸然的决定。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要看专业的内涵——该专业包含哪些学科,设置哪些课程,这才是决定你将来从事职业和深造发展的核心因素。同一类别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差并不大,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比较接近,2/3课程都是相同或差不多的。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了解清楚所报考院校和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你不可不知的三个事实
一是专业“模糊化”。现在专业模糊已成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按院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在大一、大二学完基础课再分专业。如北京大学按理科试验班、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招生。同济大学按经济学类、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类、机械类招生。
二是传统专业问题。长期需求的专业,就业和深造的适应面宽,可持续发展性强,不会出现短时异常过“热”现象。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影响行业发展,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但是不论怎样变化,有些传统专业如机械电子类、土建类、医疗类、会计类、语言类专业的社会需求量都会相对稳定的。
三是热门专业与就业率问题。有些热门专业都是短期需求的专业,多属操作性学科,人才适应面比较窄,受政策影响大,持续“高烧”时间短,也有可能突然降温变“冷”。因此,专业的冷热是变化的。此外,大学教育与就业率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将就业率或失业率作为填报高考志愿的主要参考。有调查显示,2007、2008届毕业生半年内失业最高的八个专业分别是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而这些当中的大多数专业也是考生报考时追逐的热门。
规则三 学校和专业,鱼与熊掌兼得
填志愿时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
成绩优秀的高分考生最好选择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可以偏基础,毕业后再确定发展方向。
成绩较优秀、考分相对较高的学生,即一本中分段的大部分学生,要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选择是专业类院校的主体专业。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专业最好是自己很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优势的专业。
成绩一般的考生要优先考虑专业,其次考虑学校。这部分学生学业成绩虽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并不同,学习潜力也不同,其优势和潜质即使个人和家长也未必认识到了,这种差异对大学的专业学习往往影响较大。因此,选择适合自己潜质的专业,会给个人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准备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应以专业作为填报志愿的出发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基础,因此,考生要从选择职业的角度出发选择专业。在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的专业虽然很热,但就业面却较窄,只有一二个行业需要,而有的专业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就业面宽。二是充分考虑本人的兴趣及潜能,对于一线的技能性岗位,如果考生始终抱有足够兴趣,不仅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而且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金融、交通、物流、物业、IT、商业、电讯等行业今后必将快速发展,这些行业的技能与管理岗位正呈融合趋势,传统意义上的蓝领白领已无明显区分。
规则四 实力定乾坤
科学分析成绩趋势
一是平时成绩:根据考生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期间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年级排名,其基本实力可以大体判定。考生要注意对历次考试成绩稳定、波动、渐升、渐降等不同情况做符合实际的分析。
二是模拟考试成绩:一模给压力,二模给信心;一模相对偏难,二模相对偏易。一模试题在难度、区分度、知识点、热点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于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学生变化较大。评判高考实力一般以一模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但考生要认真分析哪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更接近自己的真实水平。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定实力
第一,填报志愿前与班主任沟通,了解自己几次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了解本校各层次学生在历年高考中的录取档次、比例数据,并听取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你填报志愿的建议。第二,参加招生院校现场咨询和高校开放日,向高校招办询问,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区录取人数及名次。
◎ 北京金钥匙学校 虞水洪
规则一 选择合适的大学
高校排名不是“万金油”
社会上有很多根据教授人数、院士人数、硕士点、博士点、科研成果、仪器设备、图书等评分的高校排名,大体能反映高校的办学实力,但不尽科学和完善。笔者认为这些排名在考生填报志愿时,对了解全国高校的基本情况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在解读“高校排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同类院校是大体可比的,如同是师范类院校或政法类院校,从排名大体可以了解其办学规模、教学科研水平等。不同类院校是不能简单相比的,如排名相当的综合大学与专业院校。此外,考生应从总体上看待高校的大体排名,相差一二十名的位次也说不上在办学实力上有质的差别。
认准高校“拳头”专业
一是要去专门院校上学。语言类、法律类、师范类、财经类、医学类等都有专门院校。在专门院校得到的训练跟在其他院校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是法律类专业,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法律专业是不同的。
二是要到学校的主体专业上学。综合大学、准综合大学多数是部委属的院校,都有主体专业,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相当强。如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应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而不是中国农业大学;学语言类专业应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而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样道理,学中文专业应报首都师范大学,而不是北京理工大学。
规则二 选择合适的专业
善于发现专业的“内在美”
很多考生对专业不了解,选择时往往望文生义,或者看了专业名称就立即定性该专业属于哪个行业,其实,这些都是贸然的决定。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要看专业的内涵——该专业包含哪些学科,设置哪些课程,这才是决定你将来从事职业和深造发展的核心因素。同一类别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差并不大,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比较接近,2/3课程都是相同或差不多的。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了解清楚所报考院校和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你不可不知的三个事实
一是专业“模糊化”。现在专业模糊已成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按院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在大一、大二学完基础课再分专业。如北京大学按理科试验班、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招生。同济大学按经济学类、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类、机械类招生。
二是传统专业问题。长期需求的专业,就业和深造的适应面宽,可持续发展性强,不会出现短时异常过“热”现象。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影响行业发展,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但是不论怎样变化,有些传统专业如机械电子类、土建类、医疗类、会计类、语言类专业的社会需求量都会相对稳定的。
三是热门专业与就业率问题。有些热门专业都是短期需求的专业,多属操作性学科,人才适应面比较窄,受政策影响大,持续“高烧”时间短,也有可能突然降温变“冷”。因此,专业的冷热是变化的。此外,大学教育与就业率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将就业率或失业率作为填报高考志愿的主要参考。有调查显示,2007、2008届毕业生半年内失业最高的八个专业分别是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而这些当中的大多数专业也是考生报考时追逐的热门。
规则三 学校和专业,鱼与熊掌兼得
填志愿时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
成绩优秀的高分考生最好选择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可以偏基础,毕业后再确定发展方向。
成绩较优秀、考分相对较高的学生,即一本中分段的大部分学生,要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选择是专业类院校的主体专业。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专业最好是自己很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优势的专业。
成绩一般的考生要优先考虑专业,其次考虑学校。这部分学生学业成绩虽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并不同,学习潜力也不同,其优势和潜质即使个人和家长也未必认识到了,这种差异对大学的专业学习往往影响较大。因此,选择适合自己潜质的专业,会给个人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准备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应以专业作为填报志愿的出发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基础,因此,考生要从选择职业的角度出发选择专业。在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的专业虽然很热,但就业面却较窄,只有一二个行业需要,而有的专业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就业面宽。二是充分考虑本人的兴趣及潜能,对于一线的技能性岗位,如果考生始终抱有足够兴趣,不仅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而且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金融、交通、物流、物业、IT、商业、电讯等行业今后必将快速发展,这些行业的技能与管理岗位正呈融合趋势,传统意义上的蓝领白领已无明显区分。
规则四 实力定乾坤
科学分析成绩趋势
一是平时成绩:根据考生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期间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年级排名,其基本实力可以大体判定。考生要注意对历次考试成绩稳定、波动、渐升、渐降等不同情况做符合实际的分析。
二是模拟考试成绩:一模给压力,二模给信心;一模相对偏难,二模相对偏易。一模试题在难度、区分度、知识点、热点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于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学生变化较大。评判高考实力一般以一模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但考生要认真分析哪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更接近自己的真实水平。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定实力
第一,填报志愿前与班主任沟通,了解自己几次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了解本校各层次学生在历年高考中的录取档次、比例数据,并听取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你填报志愿的建议。第二,参加招生院校现场咨询和高校开放日,向高校招办询问,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区录取人数及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