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完美锦囊(1)——估分、级差、大小年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考生在参加完高考后要想顺利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除了自己要考出相当的考分外,关键就是要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一环节中,了解志愿填报的特点和规律,恰当运用相关工具取得高考志愿填报的成功。技巧性和工具性是一对孪生姐妹,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性很强,所以要想不输掉高考志愿填报这步棋,就必须掌握帮助取得高考志愿填报成功的相应技巧。在本篇中就向考生介绍“估分、级差、大小年”这三种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最常用的锦囊。
锦囊一 估分
锦囊妙招:高考估分包括两曾含义:一是预估好自己的分数;二是预估好本省各批次最低控制线,本文提到的估分主要指前者。
考生对自己考分的预估,指考生对照标准答案,依据自己的答题情况,对考场考试过程的一种再现,从而估计出自己的高考分数,为填报志愿做参考。
使用手册:本工具使用时若能辅以良好的心态和一定的技巧,则效果更佳。
TIP 1.调整心态,减少误差
提高估分准确性,减少误差,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高考估分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徘徊迟疑犹豫不决,自己不相信自己,必将给前途带来损失。
TIP 2.注重平时,熟能生巧
估分的技巧和准确性需要考生平时有意识地去练习。此外,考生还应该从平时估分中归纳出自己估分的分差,以作参考。虽然高考成绩会有起伏,但大致的趋势是不变的。
TIP 3.抓紧时间,趁热打铁
高考结束后,应立即根据标准答案估分,利用各科试题在大脑中“保鲜度”高的优势。估分时,题目不仅要答得对,还要完整,因为少一个步骤或一个论点,都会被扣分。
TIP 4.宽严适度,有理有据
估分时要宽严适度,或者考生可采取宽松尺度不一的估分标准多估几次,并取几次估分的中间值为最终的结果,这样会更稳妥。
操盘实录:2005年安徽文科考生严军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成绩一直不错,他打心眼里把中国人民大学作为自己高考的目标。高考结束后他感觉还不错,可是自己估了两遍分数后都觉得不可靠,面对志愿表他更不知该如何是好?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只要感觉没错,第一志愿报人大是有相当把握的。可他就是害怕万一第一志愿录不上,可能会落到二本批次,那十年寒窗岂不就白费了吗?就在他迟疑的时候,父母劝他要更慎重。无奈,他只得重新估分,可是越估越低,心情也开始越来越糟糕,严军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怎么能考得上那么好的大学呢?学习跟我差不多的同学都没报那么好的学校,总不至于我比他们考得好吧!再说要是报了考不上,那别人又会怎么说?沉重的思想包袱下,严军最终放弃了自己向往的大学,转而填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分数公布以后,严军的分数上人大绰绰有余。可这时,再多的后悔、自责都为时已晚。
锦囊二 级差
锦囊妙招:级差有两类:一指院校级差,是学校在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时在分数上的要求,即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比第一志愿考生所高出的分数,它一般指与该校提档线的分差,一般比较稳定,每年变化不大。二指专业级差,是考生在同一院校志愿下所填专业之间的分差,即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要比第一专业志愿考生高出一定分数,才能取得相同的专业分配地位,一般在3至10分左右。由于教育部在全国推广实施平行志愿,设定志愿级差的院校已经越来越少,因此,本文在这里主要介绍高校设定的专业级差。
使用手册:合理使用专业级差选择专业志愿可以增加考生进档几率,其副作用是高分低就,甚至落榜。
TIP 1. 一般情况下,一本批次和二本批次的高校会设定级差,而三本批次和高职专科院校则更加注重考生的志愿顺序。但无论高校是否设定的志愿级差还是专业级差,学校都会在当年的招生章程上明文规定。考生在填报各专业志愿时,务必要注意其招生章程中有无分数级差的规定。
TIP 2. 高校在设定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时,其级差分除了上面案例中提到的减分外,还有加分。如2009年上海师范大学规定在考生高考原始总分的基础上,对其第一专业志愿加5分,第二专业志愿加3分、第三专业志愿加2分,第四志愿加1分。再将由此产生的新的折算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TIP 3.在有专业级差规定的前提下填报专业志愿时,考生应慎重选择第一志愿,填写自己最向往的专业,其后的专业志愿依次来开梯度,其梯度分差最好大于专业级差,以确保录取。此外,考生若十分渴望进入某一大学学习,最好服从专业调剂,而调剂专业一般是不设级差。
TIP 4. 专业级差其实也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好,那无疑可以增加考生进档的机会和专业对口的机会,反之则也会造就高分低就的尴尬。
操盘实录:陕西省2008年文科考生叶荣与郭琴二人,同时报考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在招生简章上明确规定:录取时学校执行“2、1、1、0、0”的专业级差。即指第一专业未被录取,则第二专业志愿降2分与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排序录取;如果仍未被录取,其第三专业志愿再降1分与前一志愿考生排队录取……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叶荣与郭琴的志愿表。
姓名 |
分数 |
第一专业志愿 |
第二专业志愿 |
|||
叶荣 |
644 |
金融学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国际政治 |
法学 |
汉语言文学 |
644分 |
642分 |
641分 |
641分 |
641分 |
||
郭琴 |
643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博物馆学 |
新闻学 |
法学 |
汉语言文学 |
643分 |
641分 |
640 |
640分 |
640分 |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叶荣与郭琴都被投档到了复旦大学。但是叶荣第一专业志愿所填报的金融学专业已经完成招生计划,她只能按照学校设定的专业级差,将总分减2分参与第二专业志愿(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录取,此时,叶荣的高考成绩就相当于642分。而郭琴由于把广播电视新闻学填在了第一专业志愿,其高考成绩为643分,那么在改专业录取时,郭琴明显要比叶荣有优势。最终,郭琴被复旦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录取,叶荣则被录取到汉语言文学专业。
锦囊三 大小年
锦囊妙招:大小年现象其实有点类似于市场规律。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会参照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特别是上一年在当地的分数线。根据考生普遍的报考心理,如果上一年某高校录取分数特别高,当年考生就会因为担心录取难度增大而改报其他学校,从而导致该校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反之,下一年的考生又会争相填报,抬高其录取分数线。这就形成高校录取的大小年现象。但是,大小年现象并非特别明显或者规律,它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如果考生能够正确把握大小年现象,找出规律,就可以再志愿填报中避开高峰(大年),寻找低谷(小年),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使用手册:大小年只能作为志愿填报的“药引”,不可过量,否则会物极必反。
TIP 1.高校录取过程中是否存在大小年现象,需要考生结合往年录取信息,并综合学校多方情况全面判定,地理位置、学校改名、院校升级等都会成为影响高校录取走势的因素。而不应该道听途说,凭感觉轻易判断,而判定时,考生也最好研究高校连续3年在当地的录取走势。
TIP 2.如果能够基本确定高校录取的大小年走势,那么考生就应该对大年和小年,确定不同的报考策略。遭遇高校录取大年时,应该审时度势,确定自己的报考行为:即至少利用三年以上的学校录取平均分,确定学校的录取分数曲线变化,避开“大年”,找准“小年”使自己能够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TIP 3.把握大小年现象能给考生志愿填报带来意外,但它也不是确保被录取的灵丹妙药。很多时候运用大小年现象报考,不能收到两全其美的结果,只能是一种只能保证学校无法保证专业的“幸运”罢了,因为好的专业都在第一志愿被考分较高的考生占有了。所以运用大小年现象报考,只能勉强进入某个学校,而专业大多只能是相对冷门的专业了,这对特别向往某所学校的考生比较适用。
TIP 4.高校录取中的“大小年”情况,有时并非呈规律性变化,即上一年是“小年”的话,而下一年未必会出现“大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时甚至会出现连续两个“大年”或“小年”。此外,并非每所学校都会出现大小年现象,也未必同一所高校在每个省都出现大小年现象。尤其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每年报考人数很多,录取分数也很高,录取中就不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即使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省的录取情况不同,是否出现大小年现象,不能一概而论,考生必须至少研究三年高校录取情况才能有大致判断。
TIP 5.大小年现象最好用来选择保底志愿,最重要的是把第一志愿的文章做好。
操盘实录:2005年江苏文科考生晓艳,高考573分,高出当年一本线13分。其实早在考前晓艳和父母就决定不管成绩如何,一律只考虑省内院校,而晓艳也对南京师范大学情有独衷。经过查询,2004年南师录取最低分575分,与当年一本线持平,而自己今年比一本线高13分,通过这样的比较,晓艳觉得自己报南师绰绰有余。可是正当她要将南师作为第一志愿时,班主任的一席话惊醒了陶醉在喜悦中的晓艳。“若按去年的情况以你可以报南师,但录取形势每年都不一样。你是复读生,尽量不要去冒险,要求稳妥,能走尽量走。”于是晓艳认真查询了南师往年的录取分数,发现学校在录取时的确存在“大小年”现象,而2004年恰好是“小年”。于是晓艳觉得2005年肯定是“大年”,她最喜欢的法学专业近几年录取分数竟然高出一本线30~40分。
后来她将目光锁定在江南大学上。认真查阅江南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她惊喜地发现,江南大学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在江苏生的录取分数线与一本线持平。以晓艳高出一本线13分的成绩,报考江南大学是十拿九稳的事,再说,江南大学还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了。因此,她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上填上了江南大学。虽然这样,她也不敢轻视二本志愿,她选择南审,南财等作为自己的第二梯队,以防万一。晓艳一向对法学比较感兴趣,因此专业选择没太费劲。但为了保险,晓艳在江南大学的专业栏里是选择了“服从调剂”。事实正如晓艳所料,自己毫无悬念地被江南大学法学专业录取。而当年南师法学专业录取的最低分也要59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