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平均分比最低分更有效

2010年03月11日 来源:高校招生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东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周鸿

  考生在报考某所大学时,不管是填报第一志愿,还是第二志愿和其他志愿,我们往往都要参考高校以前的录取数据。而目前高校录取的数据统计中,有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等数据,这三个数据对考生来说,如何去参考和分析,以及怎样去分析、参考,才能为他们所用?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从每年很多考生和家长咨询的问题看,他们大多注重的是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是多少,而关心录取平均分的人则相对较少。这说明有不少人走进了志愿的误区,即在如何对待高校以前的录取数据问题上,一些考生和家长只关心学校的录取最低分。

  怎样来正确参考高校以前的录取分数呢? 

  我们先从高校一般公布的数据看,有最高分、最低分、学校录取平均分,有的高校甚至统计出了各专业录取的最低分和平均分。但对考生来说,可以淡化最高分这一概念,因为它对考生没有多大参考意义,我们要上大学,首先考虑的或担心的是录取与否,而最高分显然不是决定录取与否的关键。 

  在这剩余的两种分数中,按对考生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大小来分的话,可以分成学校录取平均分和录取最低分两部分。在告诉考生和家长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数据之前,先说说如何正确看待这些分数。有的考生在拿到高校以前的录取数据后,很茫然,怎么看?就单纯看这些分数的高低吗?“你看,这所大学去年在我们省录取最低分为620分,我今年只考了600,可能不行了。”单纯从绝对分数上看,我们很难找出这位考生的错误。但恰恰这位考生就错了,他错在只单纯拿学校录取分数与自己成绩的对比,而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中间参考分数,即在当地该大学所在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这正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在拿到学校录取的分数线后不知道如何分析的具体表现,也是他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所以,正确的分析方法是,把某所学校的平均分也好最低分也好,先减去该学校在考生所在地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线,求出一个差值,然后再以自己成绩减去同年该学校在本地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线,又得出一个差值,最后把两个差值进行比较。前面那位考生,如果上一年该大学所在录取批次的控制线为610分,而今年的控制线为580分,求得的两个差值分别就为10分和20分。上一年该校录取线高出同批次控制线10分,而今年该考生成绩高出控制线20分,这样看来,该考生今年的分数应该是“长”了。 

  接下来,该是考生报考时如何把握平均分和最低分的时候了。考生要清楚的是,在最低分和平均分这两个分数中,平均分是反映高校录取的整体水平,而最低分则是以该校在该地某个最低录取分专业的分数为依据统计的。 

  所以,对考后填报志愿学生来说,如果单纯要求能否上某学校的调档线的话,参考学校的最低录取分不是不可以。但我们知道,高考录取时某高校的调档线是受很多因素干扰和影响的,这样就难免会出现调档线在以前的分数线附近上下浮动,要是浮动很大的话,参考学校以前的最低分要么就超过调档线很大部分,要么就远远低于学校调档线。要是出现前者情况,我们虽然比较幸运,但可能会给我们的专业填报带来损失,因为本来你的成绩可能进入到一个好的专业,而你正是按最低分来判断,认为成绩不占优势,选择了几个很一般的专业。但这种情况只是在专业录取上受到了影响,我们或许还可以接受,而要是出现后者情况的话,就很有可能落选。 

  所以,如果要想录取把握更大些,最好是参考平均分。因为高校的平均分更能反映某学校在某地的整体生源结构情况,在每年招生计划、生源等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般波动不是很大。如果你的成绩和当地同批次控制线的差值与学校当年录取平均分和同批次控制线的差值基本相当的话,你被该校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了。 

  还有,如果考生还想录取到自己理想的专业,最好还要参考学校分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数,因为高校录取是按专业录取,有时学校的最低录取分与其他专业的录取分相差很大。如2007年一大学文科在某省的最低录取分为618分,而该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金融学、旅游管理等四个专业的录取分都在640分以上,比学校在当地的最低录取分高出22分之多。该校最后录取的平均分为636分,而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专业的录取分都达到这一分数。 

  显然,我们在考虑志愿时,如果以平均分或专业录取平均分参照,则录取的机会也许就会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