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志愿:险中求稳

2010年02月03日 来源:高校招生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蔡郑伟 厦门大学招办主任

  第一志愿:险中求稳

  从大学的选择意愿看,通常都希望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从实际录取结果看,生源充足的高校录取第一志愿的学生数量也占绝对优势,甚至有的高校全部录取的都是第一志愿的学生。看来,第一志愿填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录取学校。所以,考生在确定哪所院校为第一志愿时,不得不多费些心思。 

  在志愿填报中,特别是对第一志愿,首先要说说考生经常或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求稳。所谓求稳法就是考生根据高校近年来在当地的录取分数作为参考,选择当年有可能与自己成绩相匹配的大学,再从这些大学中选择一所作为第一志愿。 

  这种方法往往容易出现的结果是,志愿扎堆,特别是考后估分和知分填报志愿,扎堆现象更容易出现。事实上,这几年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志愿扎堆现象,有的学校生源爆满,有的学校生源不足,而这些生源不足的大学往往还是本省或省外的热门院校。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在左右着考生或家长的思维——求稳,即根据自己的成绩及排名寻找第一志愿最有把握的学校。因为大家都知道第一志愿的重要性,所以往往不敢报考录取分数比自己成绩高的学校。当然,这种方法不是不好,相对来说它还是很多考生愿意接受的方法,万一填报高了,落选了怎么办?毕竟现在升学的竞争压力太大。但是,如果大家都去求稳的话,就容易产生前面所说的志愿扎堆,从而扎堆的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就被抬高了,其结果是很多学生落选,出现了稳中有险的状况。另外,有的考生为了求稳,不惜把报考的学校降低一个层次,出现“高分低就”,当然如果考生确实愿意上这些学校,那就另当别论,但如果是为了录取的稳当而报考,这种做法还值得商榷。 

  除常规的方法外,这里另提几种思考角度供考生参考。 

  第一是逆向思维。就拿求稳来说吧,如果我们在考虑第一志愿的时候,稍稍换个角度:如果在别人求稳时,自己来个与他们不一样的思维,避开报考看似稳当的学校,而选择另一些可能填报人少的学校。这样被录取的机会反倒可能大一些。 

  还有,我们在确定哪所大学为第一志愿时,有时不妨可以考虑冒个险。这里所说的冒险填报对象是有一定条件的,主要是针对一些好的大学而言的。如某大学在考生所在地前几年录取分数都呈走高的态势,而且相对来说算很高的了,如果按以前的分数,自己的成绩显然是录取无望的了。这时考生不妨可以考虑来个冒险法。你要揣摩其他考生的心态呀。因为本来这几年该校的录取分数就很高了,今年很可能有的考生就不敢再填报了,这样的话,你报考该校可能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名牌大学文科2004年和2005年在四川的录取分数分别为625分和589分,分别高出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48分和55分,分数算是很高的了。按这样的分数参考分析,2006年的文科考生至少要高出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50分以上才有希望填报该所大学。但结果2006年该大学文科在四川的录取分数线刚刚为本科一批的控制分数线。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往年的高分吓住了一些人。所以,那些第一志愿报考了该大学、并且考分不是很高,特别是刚刚上本科一批分数线的考生,最后却能有机会被该大学录取,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敢于冒险。这里不是一味地强调大家都要去冒险,都去报考那些以前录取分数较高的大学,而是针对那些近几年录取分数都较高的大学,考生成绩达到以前录取分数要求的当然可以报考,而对于那些成绩明显不可能上这所大学但又想就读该学校的考生,有时不妨可以考虑一试。当然,既然第一志愿是冒险,那就要做好第二志愿等其他志愿的选择。 

  另外,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对于院校来说,考生所报考的几个平行志愿都是“第一志愿”,是同等的,但对考生来说,还是有顺序之差。平行志愿的排序在录取时是有先后顺序,排序上的先后就是检索投档的顺序,建议考生将自己希望就读的院校在平行志愿中按期望程度依次进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