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这是病,得治

2018年05月21日 来源:青岛早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平时成绩很优秀,一到关键考试就失利,是发挥失常还是另有原因?考试前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是考试焦虑症还是正常现象?面对孩子在考前出现的焦虑,家长是应该积极关注还是顺其自然?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姜桂兰主任介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对考前焦虑症有清晰的认识,考前紧张不等于考试焦虑症。

考前紧张是正常现象

随着中高考的临近,姜桂兰接诊的考生和家长越来越多。很多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诉说,他们会在重要的考试前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并肯定地认为自己患有考试焦虑症。但姜桂兰认为,这其实是学生们的一种主观偏见。 “事实上,正常的、具备自我意识的人,在考试前都会自然产生某种程度的紧张情绪,这是人的神经机制在起作用,是人类无法抗拒的。 ”姜桂兰说,人类的大脑是经过千万年的进化才形成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认识现实世界,预测现实危险,在面临着一个重要事情,其结果会极大影响你的利益或前途时,大脑就会自动产生适当的紧张,提醒主人不要 “大意失荆州”,要少睡一会,多想一些事情,要保证万无一失。所以凡是遇到重大事件,人就难免兴奋,感到不由自主的紧张。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不仅仅是考试会导致人紧张,连结婚、升迁、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都会让人产生一定的紧张和压力。”姜桂兰说,只要努力进取,只要奋斗,就会充满压力和紧张。

适当紧张有好处

姜桂兰说,中高考前适当的紧张并不是一件坏事,主要有三方面的好处。首先适当的紧张能使考生保持学习的警觉性,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适当的紧张让人有一种明确的考试意识,时刻提醒自己现在是临考前的非常时期,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让考生觉得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每一分钟,提高学习效率。“紧张能提示我们面临的考试目标,使我们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进行安排,如果我们做了不重要的事情,可能妨碍考试,我们就会自责或悔恨。 ”姜桂兰说。

其次,适当的紧张还会使考生调动身体的能量,以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在紧张的时候,人的精力和体力比平时要强。紧张时人体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有助于战胜困难。

此外,适当的紧张还有助于让人兴奋。考生平时学习时难免会有抑制的时候,容易疲倦,但在紧张的时候,人就会兴奋,紧张促进大脑提高工作效率,即便是两个考试之间的休息时间,大脑也处于兴奋状态。当然这种紧张和兴奋不能持续过长时间,否则考生的身体就会适应不了。

什么是考试焦虑

那我们怎么分辨什么是适当的紧张,什么是考前焦虑症呢?姜桂兰说,考前适当的紧张最明显的特征是考生会感觉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复习处于兴奋状态,并且不易疲劳。睡眠也许不如平时那样踏实,但醒后立即觉得精力充沛。有些学生进考场之前心跳加速,甚至在拿到试卷后仍然心情难以平静,但不久就能专心答题。有些学生想到中高考觉得很紧张,但只要进入学习状态,紧张情绪就消失了,这些都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大可不必为此感到“压力山大”。

判断是否患上了考试焦虑症,一个较为清楚的诊断就是这种不良情绪是否妨碍了考试的操作,是否妨碍了学习成绩。比如,很多同学抱怨自己考试紧张,可成绩总是在优秀或良好之间,他的抱怨与他们的考试成绩似乎没有什么联系,这说明他们的紧张是可以容忍的,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考试焦虑症患者。而还有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错,可是一到了考场上便觉得特别慌恐,老是想自己这次一定考砸了,一些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公式无论怎么都想不起来,可一出了考场便什么都想起来了。由于紧张,他的联想出现了困难,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回忆起学过的知识,通常答不完考试的内容。他每次都复习得很充分,但成绩却总是不尽人意。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考试焦虑症患者,才需要大家的帮助。

拖延逃避是焦虑的表现

姜桂兰说,出现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典型特征是:对考试结果患得患失,妄自菲薄;对自己的成绩、别人的分数,往往特别计较;只看一时一地,不能纵观全局,用一时的成绩好坏,来判断未来自己的发展,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无法专心应考。

考试焦虑症的“破坏力”不仅仅体现在考试本身上,在考前复习过程中也会表现为两大不良行为。第一个不良行为就是拖延,他们越是面对重要的考试,复习时就越拖延。一些家长认为,焦虑的学生应当知道抓紧时间,怎么会有拖延的毛病呢?其实,如果了解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家长就会明白,当一个人把考试结果看得很重时,尤其是对自己缺少信心时,他就会对自己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认为只有自己精力最佳的时候才能做事情,只有付出最佳努力才能取得好结果,可是这种对自身的过高要求,使他们在生活中很少能找到这种最佳感觉,于是他们就借故推托。这些考生对考试结果很害怕,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恐怕难以胜任复习,所以找借口拖延。相反,如果是面对平时的小考试或者是不难的考试任务,他们就能自然地面对,不那么拖延了。也就是说,他们在压力面前失去了客观面对现实和自我的理性,以歪曲的眼光看待困难。

另一个不良行为是逃避,这是考试焦虑症患者错误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复习阶段,尤其是临近考试的复习中,他们会用这种方式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一些学生甚至会故意采用受伤等方式去躲避考试,认为只要自己不去面对,危险就不存在,这是极为幼稚的想法。有研究表明,如果考前,对考生必须参加考试的要求有所放松,或者考生觉得有可能逃避考试,他们就会出现更多的逃避行为。

可求助专业心理医生

姜桂兰介绍,考试焦虑症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种是情绪上的,其有很强的时间性,它通常在考试前达到最高峰,一旦开始考试,它的水平就会降低,随着考试的结束这种状态也就消失了;另一种是认知上的,这种认知上的担忧可能出现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考试中甚至考试后,仍然会以某种方式存在。情绪和认知是影响考试两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因此在预防和矫正上,两者的方法和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姜桂兰建议,因为情绪导致的考试焦虑,家长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通过放松训练或深呼吸等条件反应技术来缓解。而认知上的担忧则需要考生提高自信心、改变自我评价、改变对成绩的期望或传授学习技能来实现。在考前必须让考生端正认知:一是“你的付出可能还不到回报的时候”,在学习上很多考生容易犯的毛病是希望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获得成效,其实付出和回报的周期有时往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考生不要在意付出和回报是否相符,而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经验;二是“你的方法可能不对头”,中、高考的复习,不仅量大,而且复杂,仅靠努力和勤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付出不是考生在学习上花费了多少时间,用了多少脑筋,而是指在学习上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有效行为。考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复习方法的反思上,而不是盲目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