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冲刺阶段缓解考前焦虑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拔萃双语学校心理教师 侯 颖
案例:
最近我接待了几名高三生,他们不约而同地向我表达了心中的苦闷和困惑。
小甲:“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高三进入了最后冲刺复习阶段,模拟考试一轮接一轮,我有一种快喘不过气的感觉。每天的倒计时让我倍感压力,每减少一天,我的压力就大了一点。我还很烦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想发脾气。”
小乙:“我现在学习的时候精力难以集中,越想静下心好好学越浮躁。有时盯着书看了好一阵,但一个字都没看进去。我以前背书背单词速度很快,但现在背好多遍还是记不住,记忆力下降明显。而且一到考试前我就会拉肚子,考完就好了。”
小丙:“我平时入睡特别慢,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大脑格外清醒,总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或想到万一高考考砸了怎么办。越睡不着我就越焦虑,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有时好不容易睡着,又会做很多梦,不是考试时题目都不会做,就是马上交卷了还有很多题目来不及写,或已经交了卷子却发现忘写名字了。每次从梦里醒来,我都很心慌。一早醒来,感觉没睡一样,特别累!”
分析:
以上这几位考生所描述的情况归纳起来都是“考试焦虑”惹的祸。
考试焦虑是种较复杂的消极情绪和行为现象,表现为以下3种:第一,认知成分。以忧虑为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经过多次强化形成习惯性的思维定式。如有的考生面临重大考试,头脑中会出现“惨了”“糟了”“完了”等语言暗示,在认识上维持着焦虑状态,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路不清晰,从而干扰正常水平的发挥。第二,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肠胃不适、尿频多汗、头痛失眠等,这些生理现象的反常导致焦虑加深、情绪浮躁。第三,行为表现。烦躁、心神不宁、好发脾气、发呆、草率答题等,严重时则逃避考试。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可归纳为如下6类:一是错误认知。有的考生之所以会产生高度的考试焦虑,是因为不合理信念,把考试成败的意义看得太重,把考试结果与升学、就业甚至未来发展密切相关,且把这种成败看得过于绝对,甚至无法更改。二是外界环境压力。社会舆论、父母老师的过高期望,超出考生的实际水平,会给考生形成压力巨大的心理环境。三是自身知识基础和实力。有的考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与目标间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考生的基础知识功底不太好,另一方面希望能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使自尊心得到充分满足。四是失败经验的影响。由于之前考试结果不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使考生对后面的考试产生畏惧心理。五是生理原因。如加班加点复习,不能劳逸结合,用脑过度,造成睡眠缺乏、紊乱,再加上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从而影响大脑正常生理功能,致使头脑昏沉,记忆力下降,思维阻滞,使考试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六是人格因素:有的考生属于焦虑型人格,平时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胆小、羞怯、敏感多疑、易激动、有自卑感、依赖性强,经常处于惴惴不安的心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稍有压力就会紧张与恐慌;同时,缺乏应对题目过难、失误等意外事情的心理准备,如考题中有较多难题等。
支招:
调整认知 系统学习
考生可重新评估高考对自己的意义,对高考可能带来的影响加以客观全面的分析,从而克服不合理信念的影响。考生可把自己的担忧列个清单,按一定顺序排列;对担忧进行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担忧会造成哪些危害;提出解除合理担忧的正确方法,放弃不合理担忧。考生可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成系统,每晚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这样会对所学知识感到心中有数,即使上考场也不会心慌。
劳逸结合 目标转移
考生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大脑休息好才能高效工作,失眠考生可用冥想、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方式进行简短练习,调整心态。紧张焦虑时,考生可适当做些体育活动,或做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如听音乐、读喜欢的书等。
心理暗示
考生可在考前大声诵读“我这次一定能考好”“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等,或在心里为自己加油打气,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舞斗志,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