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10年内不会实现

2011年03月28日 来源:京华时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着北京教育规划纲要的正式公布,未来10年北京教育发展蓝图正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于2008年10月正式启动北京教改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在《北京教育规划纲要》编制期间,先后组织召开了五十余次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并历经5轮深入而全面的征求意见工作。对比去年10月公布的纲要征求意见稿,此次公布的纲要正式版本有近30处进行了调整、修改,呈现出四大突出变化。

  随迁子女读高中未放开

  北京教改纲要征求意见稿阶段,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问题一度引起广泛关注。意见稿中曾提出,“将制定来京务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该项措施公布后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并引发了两种不同的声音。部分人认为外来人口子女应该享受同城待遇,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北京的承受能力有限,应该制定相关的人口限制政策,教育不能完全放开。

  而在此次公布的纲要正式版本中,流动人口子女在京读高中的表述已被删除。同时,对之前引起同样关注的“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长通道”的说法,在纲要正式版本中已被删除。

  解读:异地高考问题推进乏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升学问题备受关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曾提出要“研究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北京在纲要征求意见阶段提出,要探索随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办法,是对纲要的一种回应,传递出一种很积极的信号。遗憾的是,纲要正式发布后,这段内容却被删掉,此举无疑是“一种退步。”

  熊丙奇认为,流动人口义务教育之后的升学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中考,另一个就是高考。尽管也有不同声音认为,放开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之后,会加剧城市人口压力,挤占了教育资源,这一观点,本身就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同时,允许随迁子女在北京读高中后,因为没有异地高考政策的保障,这一做法也不会引起很好的效果。

  熊丙奇认为,北京取消了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的规定,实际也是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推进异地高考上一种无力的态度。要实现这一措施,必须从教育部开始对中考、高考进行改革,对高考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出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才能引导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关注流动人口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问题。

  增加受高等教育的指标

  在教育事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中,“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由征求意见时的42%提升至48%。并对外国留学生规模指标进行了调整,由之前的2015年达到15万人次,2020年达到20万人次,分别调整到12万人次和18万人次。

  增加了“义务教育毛入学率”指标,其中,2009年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为109%,2015年和2020年均为100%以上。

  解读:符合建国际化城市定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褚宏启表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北京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人才优势已成为北京最突出的优势。因此,适当提高这一比例也是体现北京发展人力资源强市的信心,也符合北京建设国际化城市定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