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升本科问题现阶段不争论不动摇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部分高职院校片面、盲目追求升本科的倾向,严重影响办学质量。”9月14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总结发言中,首次对全国高职院校跃跃欲试升本科的现状进行回应,“这个问题现阶段不争论,不动摇”。
目前国内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215所,招生规模313.4万,在校生总数达到964.8万人,已成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9月13日至14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在开幕式上说,高职院校学生规模快速增长,客观上给我们提高质量造成了极大压力。
陈希指出,纵向与中等职业教育比,横向与普通高等教育比,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不能找到独特的服务领域,凸显不了不可替代作用的话,存在的依据就会受到质疑,发展的空间就会受到挤压。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国内消费者在购买同一品牌的汽车、电视机时,为什么热衷原装进口的产品,而不是国内组装的产品。其中除了工人操作工艺的差异外,更主要的是劳动者素质的差异。
陈希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二是紧密联系产业、行业与企业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缺少活力与生机;三是学生规模快速增长,“双师型”教师培养严重滞后;四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财政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没有完全建立,专项建设资金得不到保证。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与永恒的主题。陈希指出,有的高职院校质量意识淡薄;有的高职院校虽然重视质量,但没有把规律转化为具体措施;还有的院校把学生升学作为标准,盲目攀高,追求学校的升格。此外,社会上还出现了贬低、矮化职业教育,泛化职业教育的两种倾向。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倾向,需要调整、纠正。否则,这会导致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糊,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陈希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一是要坚持改革,改革必须有创新;二是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从本本出发,不能按想象与愿望出发;三是教育事业责任重大,对教育的事情要审慎,心要热,脑子要冷。
张大良在会议总结中道出了现阶段高职院校之所以要坚守自己层次、类型的战略考量。
据调查,目前国内教育界确实存在四年制应用本科大学干三年制高职的事,高职院校干中职学校的活儿,中职学校又拼命想升高职,高职院校又脚踏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只船”,削尖脑袋升本科。
张大良说,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包打天下,承担所有类型、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社会部门有分工,高等学校同样有分工。全国现有2200多所高等院校中,985工程大学35所,211工程大学10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与独立院校600多所,有着不同层次、规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高职院校升格为四年制本科的诉求,张大良明确回应,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高职学生进入本科院校的体系已经形成,渠道初步建立,不是完全没有通道。60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与独立院校,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开设应用型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任务与分工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科层次人才。
张大良语重心长地同与会高职院校领导说,1200多所高职院校面临着艰苦与繁重的任务,在自己的层面做出一流,同样光荣与受人尊重。高职院校宣扬的杰出校友应该是劳动模范、岗位技术能手与企业家,而不是宣传学校培养出了多少官员。
“归好队,定好位,坚守自己的层次、类型,培养一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张大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