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冷门不冷”秘诀何在?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0年,是强基计划实施元年,社会各界抱以很高期待。各大高校的强基专业,报名时的确门庭若市,可临考前弃考的人却也不少,招生结果似乎不大令人满意。
其实,强基专业招生不热闹,实属正常。从好的方面看,这至少说明,考生及其家长面对强基计划时,总体上还比较理性;最终招录的学生,大部分对基础学科抱有兴趣,这已是很好的开局。
我们切不可忘了,人才培养才是关系强基计划成败的关键环节。当务之急还是要通过反复论证和不断完善,构建出优秀的人才培养体系,让考生更清楚地了解基础学科的现状和未来,从而更理性地进行选择。
基础学科讲究厚积薄发,因而人才培养需要讲究长期性,适宜本硕博衔接;为了增强学术潜力,需要宽基础,适宜交叉学科培养。与此同时,每个高校的基础学科建设都离不开整个学校的学科布局。一个优秀的强基专业培养方案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点:一是长远性,二是交叉性,三是独特性。规划长远,不止步本科,才能让学生坚信未来可期;有学科交叉才能让本硕博课程衔接有更多自由整合的空间,学生在各阶段才有更多选择;有独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特色,避免强基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大面积雷同,从而保证强基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学术潜力和就业前景。
要同时满足以上三点,难度其实不小。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强基古文字专业倒有一些经验,或许可资借鉴。该专业学生由文学院和国学院联合培养,两家一开始设计方案时,就确定将人大的古文字强基专业做成基于文字学、语言学、文献学、考古学等交叉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一批能开展比较古文字学研究及基于古文字材料综合研究古代中国的人文学者。
上文提到了强基计划的入口和路径——招生和人才培养,自然还应该探讨其出口问题。出口如果没有做好合理规划,会极大影响到入口环节考生的选择,也会干扰培养体系的设计。要想让更多适合于强基专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强基计划之中,还是需要把出口讲清楚。如果我们把本硕博衔接的整个强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作一张大饼,现在的问题就是要说清楚:整个大饼都吃完的,会有什么光明前景;因为胃口小或者想换口味没吃完的,前景是否也还不错。
大饼都吃完的,最理想的出口当然是继续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在这方面,要是国家后续会出台一些配套措施,相信可以极大解决这些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潜心于学习和研究。在这方面,基础学科的社会普及的确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就拿古文字专业来说,很多考生都觉得很高深而不敢报名,结果2020年度该专业招生名额富余较多。要是高校下大力气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成体系地介绍古文字专业,加上高中也适当增加与高校强基专业相衔接的课程或读书班,相信2021年度的招生形势会更乐观。毕竟,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很难有真正深沉的热爱。
那么,大饼没吃完的,会有哪些可能呢?这是影响考生报考强基专业的一大问题。很多考生认为,进入强基等于是签了个长达十年的契约,而毁约就得淘汰到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普通班学习。对于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年轻人,十年之约实在有些长,没这个底气保证能履行;淘汰到一个自己还不怎么了解的专业去学习,又不甘心。要打消考生的这个疑虑,还是得让考生明白,强基计划并没有打算让所有强基计划的本科生都完成本硕博全部的培养环节。相应地,就需要尽量细化各阶段的出口。
我们不妨假定,某高校强基计划的数学专业招录30位本科生,四年后20人在硕士阶段继续学习数学专业,那剩余10人怎么办?要是考生知道数学是经济学的基础,数学底子好的学习金融等热门专业也会更有优势,而该高校的经济学、金融学等硕士专业在招录数学专业本科生时又有一定的政策支持,那么这10人在选择强基数学专业时就会少很多疑虑。而升学博士阶段时,20人中可能又有一半想选择其他专业。要是该强基专业从一开始就有交叉学科的设计,培养方案里包括很多计算机专业或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那该强基数学专业的优秀硕士生,自然是计算机专业或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生的有力竞争者。当然,要是该校注重文理综合,该强基数学专业还包括一些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的基础课程,那么,这些优秀硕士生有比较顺畅的渠道考取人文社科专业的博士,极有望成为数字人文等新文科的生力军。要是这样来出口问题,实际上不只是加强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还让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惠泽其他相关学科,促进学科交叉和文理交融,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交叉型人才。
最后,作为行业一员,我希望借此谈谈对高校工作的一些期待。首先,在招生环节,虽然说强基计划是立足小班培养,但毕竟每个阶段都会有强基专业学生转出,所以一开始在本科招生时还是应该保证一个大致的基数,并且这一基数保证同时不能伤害到基础学科非强基专业的招生计划,不然会极大损伤实施强基计划专业院系的积极性。目前,有一些强基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做得与普通方案相差无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个院系需要统筹考虑该院系的所有专业,并非只有一个强基专业。相信很多高校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接下来会有重大改进。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书院制尤其需要认真研究,加以细化。目前,教育部鼓励强基专业进行书院管理和交叉培养,而不同学科一般又分布在高校的不同院系。因此,高校需要用切实行动来解答以下问题:书院与院系的关系如何协调?如何发挥书院在学生管理和教学协调方面的作用?这些都得直面。改革之中,不进则退,和稀泥只会耽误事、折腾人。这个浅显的道理,相信各大高校也都明白。
(作者:华建光,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国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