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备考锦囊丨盛王鑫:如何学化学?

2024年01月10日 来源:北京大学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生姓名:盛王鑫

毕业中学:浙江省富阳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对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进行探究并找出其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依据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针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我有一些经验想要分享给大家。

对比于数学物理,化学具有一定的文科特性;但对比于生物,化学似乎更具有理科色彩。归根结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主导了理论的创新,也就使得化学这门学科中的经验色彩非常浓厚。这也就意味着,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辨,同时也免不了要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积累记忆。

许多同学在刚进入高中时对于高中化学学习的模式与难度都不太适应,究其原因,是部分同学仍然沉浸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的“背多分”模式中,忽略了对问题本身的思考,而一昧追求记忆背诵,指望从书上背到考题,或者从模拟卷上背到考题,这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应试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应付学考尚可,但在选考中就会感觉捉襟见肘。

不可否认,高中学习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应试,但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去把握这种推理和积累的结合,就是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时的重中之重。

一、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区别

首先,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侧重于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的自然现象入手建立化学概念与经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在考查我们背诵记忆的能力,对于思考力度的要求不高;而高中则适当引入了大学化学定量分析的一些较为基础的内容,考察抽象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化学结构框架。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破,是我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其次,初中学习节奏相对较慢,相关知识的学习巩固时间较长,课后有更多时间去进行消化以及应用,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知识传授的速度也大大加快,老师布置的练习已不足以让我们完全掌握课堂所学,这就对我们自主安排课余时间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化学方程式侧重于记忆以及简单方程式的配平,而高中化学的化学方程式增多,难度也增大了,也增加了对我们推理方程式产物的能力的考察,初中已经掌握的简单的反应规律,已经无法应对高中题目中层出不穷的新颖的方程式。

另外,在元素化学方面,高中化学也有了新的提升。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钠、硅、氯、硫、氮等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我们分析物质的能力,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二、高中化学中的难点与重点

高中化学的选考部分可以大体分为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三个部分。不同于必修的元素化学内容,选考层面的三个板块难度大大增加。

必修阶段的元素化学内容虽然很复杂,繁多,好似无迹可循,但实则都有其内在逻辑,这也正是化学这门学科的一大特色。大家深入学习化学就会发现,为了解释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化学家会提出各式各样的理论,从各个方面去理解这个现象的本质与原因。但由于物质多且复杂,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用到完全不同甚至背道而驰的效应进行阐释,这个时候我们的结构化学的作用就会被放大。如果说物理化学是物质的宏观现象,那么结构化学就是物质的微观体现。只要我们学好、学懂、学透结构化学,无论是物理化学抑或是元素化学的内容就都有了底层逻辑。

高中化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摩尔”,这是微观本质与宏观现象之间的桥梁,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可以促使我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我们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晶体等等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重难点就是有机化学。结构化学虽然可以对有机化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有机化学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且跟前面的内容关系不大,没有任何基础,我们学习起来也就更困难。相对于结构化学的全靠推理与理解,有机化学就对记忆要求更高,这里的记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所谓“理解的记忆”。我们要理解各种有机试剂的作用,以及其背后的作用机理,以便我们更好地学习有机化学。有机试剂性质就相当于英语中的单词,是学习有机化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节奏

首先,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我们可以在每天晚自习时预习明天的课程,或者在每个周末预习下周的课程,或者说在寒暑假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预习下学期的课程。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我不建议大家太过超前预习,课前预习足以让我们对下节课的内容构建一个大概的框架。

课前预习对于学习新的知识十分重要,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也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预习时,可以采用边阅读边思考的方法,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标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疑惑,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其次,上课要认真听讲。听课的方法,除了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使自己的思维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听课时,一方面要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回答或思考老师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辨别自己哪些内容不理解,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要养成勤做笔记的习惯,这样可以使自己更加专注,提高听课效率,方便考前快速复习。

另外,课后要及时复习。这既是对课堂内容的一次巩固,也是对自己曾经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复习应和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材料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对学习的问题务必要弄懂理解掌握,如果有问题经过长时间思考还得不到解决,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最后,要仔细完成课后练习。课后做练习可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理科课程的课后练习对于思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文科课程课后练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以上是我对自己学习方法的一些总结,未必适合所有同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节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大家应在他人的基础上适当做出改变与发展,寻求自己独特的学习节奏,以期达到更完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