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故事:北大女生为换专业退学重考 高考失利受打击
2012年08月10日
来源:楚天都市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秭归一名女生在北京大学读了两年后,退学参加今年高考,结果分数并不理想;仙桃一名男生也在某重点大学读了一年半后退学,今年终于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为了能上自己理想的专业,选择退学重考,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对于少数学生的这一极端之举,有关专家均表示:不赞成。
秭归女生作别北大
复读一年收获失望
付芬(化名)来自秭归农村,从小学习优异,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在同学和老师眼里是一个“传奇”。
2009年高考,她取得文科600分的佳绩,是宜昌市第6名、全省第24名,被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录取。
对这个让很多人羡慕的成绩,付芬却不满意。她的一名高中老师回忆,付芬得知高考分数后,闷闷不乐了好几天。更让她难受的是,她不喜欢哲学专业。
大一期间,付芬开始考虑转专业,她的父亲还曾为此与校方交涉,最终未果。眼看转专业无望,付芬想到退学。她的高中老师得知后,多次劝她慎重考虑,但都被她拒绝。
2011年秋,付芬毅然退学,回到秭归复读,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今年高考,她预估成绩不错,但最终结果与她的期望相去甚远——文科不到600分,不但无缘北大、清华,就连进入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把握也不大。
记者曾多次与付芬联系,希望了解她退学前后的心路历程,但仍处在高考失利打击中的她表示,“我没什么好说的。”
付芬的高中班主任郑中老师说,付芬的转专业之路这么坎坷,自己很为她心痛,希望她未来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
仙桃男生退学重考
如愿进入心仪高校
与付芬相比,仙桃男生肖驰豪还算幸运。他在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上了一年半后,选择退学重考,今年如愿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录取。
昨日,记者联系上肖驰豪的妈妈。肖妈妈介绍,2年前,儿子以高分考上大学,“他当时的专业其实是非常好的,在国内上两年,再到国外上两年,毕业后也不愁找工作。”
但真正到了大学,肖驰豪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是工科。大一时,他就对金融类书籍产生浓厚兴趣,经常手不释卷,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决定退学重考并选择金融专业,这个决定把家人、老师和同学都吓了一跳。在老师眼里,他是个标准的好学生,大一时就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各科成绩也很不错;在家人眼里,他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怎么一上大学就变了?
但他还是勉强做通了家人的工作,于去年11月办理了退学手续,在武汉一家复读学校复习备考。尽管他只复习了半年时间,但由于基础好,今年高考考了620分,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科最高分如愿进入金融学专业。
为转专业不惜自残
心愿难了接受现实
去年9月14日,本报曾独家报道了武汉纺织大学学生王林(化名)转专业未果,用刀自残的事例。
王林是武汉纺大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他试图转入心仪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最终未果。感觉“走投无路”的他,趁父母出门,用菜刀向自己的右臂划了22刀。他还将自残画面贴在自己的QQ空间,并写下心中的苦闷。
王林说,他这么做,一方面是发泄郁闷情绪,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向社会求助,实现转专业的愿望。
武汉纺大教务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林如果一定要转专业,只能通过留级或转校实现。这意味着,他要么荒废一年青春,要么转往武汉市外设有此专业的二本高校。
昨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王林表示,他已经恢复平静。经过反复权衡,他选择接受现实,既然转不成专业,就继续学习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追求兴趣值得肯定
极端之举不宜效仿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解飞厚教授说,学生们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执着精神值得肯定,但对于退学重考甚至自残这种极端做法,他并不认同。
他表示,我国的大学教育是一种“宽口径,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当专业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兴趣需求时,学生可以采取其他多种方式学习,如自学感兴趣的课程、选修相关专业课、读双学位、考研等。而且高考风险很大,退学重考成功的例子固然有,但不成功的也很多,而且退学给自身以及家庭带来的影响很大。
另外,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与所学专业无关,因此不要将专业看得过重,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希望同学们慎转专业。”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陶梅生教授也认为,追求自身兴趣爱好,是当代大学生个性思考的一种表达,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退学重考是学生的自由,但希望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个人选择、未来发展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这样才不至于造成遗憾。
同时,他希望学校能够以学生为本,尽量支持学生转专业的要求,因为只有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学生们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但从现今国内大学的状况看,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转专业的办法。学校也有苦衷,如果任由学生们自由转专业,可能导致大量学生集中在某些专业,而其他专业生源不足,结果是教学秩序受到影响,教学质量难有保证,因此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
为了能上自己理想的专业,选择退学重考,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对于少数学生的这一极端之举,有关专家均表示:不赞成。
秭归女生作别北大
复读一年收获失望
付芬(化名)来自秭归农村,从小学习优异,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在同学和老师眼里是一个“传奇”。
2009年高考,她取得文科600分的佳绩,是宜昌市第6名、全省第24名,被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录取。
对这个让很多人羡慕的成绩,付芬却不满意。她的一名高中老师回忆,付芬得知高考分数后,闷闷不乐了好几天。更让她难受的是,她不喜欢哲学专业。
大一期间,付芬开始考虑转专业,她的父亲还曾为此与校方交涉,最终未果。眼看转专业无望,付芬想到退学。她的高中老师得知后,多次劝她慎重考虑,但都被她拒绝。
2011年秋,付芬毅然退学,回到秭归复读,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今年高考,她预估成绩不错,但最终结果与她的期望相去甚远——文科不到600分,不但无缘北大、清华,就连进入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把握也不大。
记者曾多次与付芬联系,希望了解她退学前后的心路历程,但仍处在高考失利打击中的她表示,“我没什么好说的。”
付芬的高中班主任郑中老师说,付芬的转专业之路这么坎坷,自己很为她心痛,希望她未来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
仙桃男生退学重考
如愿进入心仪高校
与付芬相比,仙桃男生肖驰豪还算幸运。他在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上了一年半后,选择退学重考,今年如愿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录取。
昨日,记者联系上肖驰豪的妈妈。肖妈妈介绍,2年前,儿子以高分考上大学,“他当时的专业其实是非常好的,在国内上两年,再到国外上两年,毕业后也不愁找工作。”
但真正到了大学,肖驰豪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是工科。大一时,他就对金融类书籍产生浓厚兴趣,经常手不释卷,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决定退学重考并选择金融专业,这个决定把家人、老师和同学都吓了一跳。在老师眼里,他是个标准的好学生,大一时就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各科成绩也很不错;在家人眼里,他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怎么一上大学就变了?
但他还是勉强做通了家人的工作,于去年11月办理了退学手续,在武汉一家复读学校复习备考。尽管他只复习了半年时间,但由于基础好,今年高考考了620分,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科最高分如愿进入金融学专业。
为转专业不惜自残
心愿难了接受现实
去年9月14日,本报曾独家报道了武汉纺织大学学生王林(化名)转专业未果,用刀自残的事例。
王林是武汉纺大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他试图转入心仪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最终未果。感觉“走投无路”的他,趁父母出门,用菜刀向自己的右臂划了22刀。他还将自残画面贴在自己的QQ空间,并写下心中的苦闷。
王林说,他这么做,一方面是发泄郁闷情绪,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向社会求助,实现转专业的愿望。
武汉纺大教务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林如果一定要转专业,只能通过留级或转校实现。这意味着,他要么荒废一年青春,要么转往武汉市外设有此专业的二本高校。
昨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王林表示,他已经恢复平静。经过反复权衡,他选择接受现实,既然转不成专业,就继续学习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追求兴趣值得肯定
极端之举不宜效仿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解飞厚教授说,学生们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执着精神值得肯定,但对于退学重考甚至自残这种极端做法,他并不认同。
他表示,我国的大学教育是一种“宽口径,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当专业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兴趣需求时,学生可以采取其他多种方式学习,如自学感兴趣的课程、选修相关专业课、读双学位、考研等。而且高考风险很大,退学重考成功的例子固然有,但不成功的也很多,而且退学给自身以及家庭带来的影响很大。
另外,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与所学专业无关,因此不要将专业看得过重,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希望同学们慎转专业。”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陶梅生教授也认为,追求自身兴趣爱好,是当代大学生个性思考的一种表达,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退学重考是学生的自由,但希望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个人选择、未来发展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这样才不至于造成遗憾。
同时,他希望学校能够以学生为本,尽量支持学生转专业的要求,因为只有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学生们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但从现今国内大学的状况看,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转专业的办法。学校也有苦衷,如果任由学生们自由转专业,可能导致大量学生集中在某些专业,而其他专业生源不足,结果是教学秩序受到影响,教学质量难有保证,因此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