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重第一志愿的制胜砝码 谈07年高考志愿填报

2007年06月07日 来源:山西新闻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考志愿成功的天平,历来是向第一志愿的重量标准倾斜的;加重第一志愿填报的制胜砝码,无疑是一举取得高考成功的关键所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针对当前的高考形势,在今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我们建议考生们努力做到“五要五不要”,切实把握好“五个着力点”,不断加重第一志愿的制胜砝码,全面提升志愿填报的成功率。

    要减少误差,不要起伏太大,在估准分数上下功夫

    据统计核对,这些年考生们高估分、低估分的现象相当普遍,有些正负误差甚至达到了数十分、近百分的程度,其中大部分属于高估分。其结果是使精心填报的高考志愿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必须下功夫予以突破。怎样突破?大的方面坚持三条原则,即以《试题与答案》为标准,以临场发挥为依据,以评分细则为准绳;防止两种倾向,即纵向与平时学习成绩来对照,横向与平时学业排队相比较;守住一个底线,即总体估分误差当限制在正负10分以内,高标准要求当限制在正负3―5分以内,力求估分与评分零距离。具体来讲,就是要对照标准答案,逐科逐题判断,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模棱两可;充分调动记忆,仔细回想自己所答内容,最好能尊重第一印象;客观题较易估分,先估出来,主观题较难估分,如作文等发挥题,不妨留有余地;重点注意文综的观点、论理和理综的步骤、程序等关键部分;有十分把握的方可“进账”,拿不准、吃不透的必须坚决割舍。另外,业内人士还建议,高考生把自己当年中考时估分与评分误差的正负值,再加上高考前三次摸拟中估分与评分误差的正负值,这四个正负值的平均值,作为自己今年高考估分误差的参照值,用规律性的东西来校准自己,同样具有良好的估分效果。

    要知己知彼,不要一知半解,在确定位置上费思量

    由于高校招生是以省为单位来划定的,所以仅仅做到估分准确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一战而胜”。所谓知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实力,确定自己在高考中的位置;所谓知彼,就是要全面了解招生形势,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具体情况,将二者综合起来考虑,确立一个参照点。

    简易的推测方法是:首先,把当年中考成绩和三次摸拟高考成绩看作考生的基本实力,并以此判断自己在本校的排列名次;其次,认真分析高考临场发挥情况,是正常、超常还是失常,及时跟周围同学相互交流,将高考估分与前几次摸拟考试成绩对比,自己感觉是位置相同还是前后有所变化,这中间还必须把本校复读生的重要因素加进去考虑,才会更全面、客观、真实;第三,了解本校近3年的录取率,分析本届考生与往届水平有无明显变化,感受今年试题的难易程度;第四,界准自己所处院校的段位后,紧接着要对自己心仪的不同批次的若干个本段位院校进行通体考察,作出全面透视,特别是这些院校近三年在我省录取的信息数据,包括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甄别,以便恰当地选定自己的争取点、立足点和确保点。

    要拉开梯度,不要平行并举,在提高满足率上做文章

    去年我省一、二本第一志愿的平均满足率为64.8%,其中一本一志愿满足率为83.4%,二本一志愿满足率为55.5%,这与理想中的一本一志愿90%以上、二本一志愿80%以上的满足率目标尚有不小距离,还大有潜力可挖。

    第一,报考院校要有梯度。今年我省6月9日至14日填报本科志愿(含提前批本、专科志愿),其中一、二、三本院校共涉及5个第一志愿,我们建议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首先报好第一志愿,并充分考虑在一定分数级差的前提下填报第二志愿及平行参考志愿,提升院校志愿的满足率。

    第二,报志愿还要注意专业级差。不少院校都有专业级差,一般级差在3―10分之间。所谓级差是指已投档考生在该院校对其所报三个专业(也有两个专业的)进行按序录取时的分数差别,假若专业(1)录不上,从该生的实考分中减去3―10分参加专业(2)录取,若还录不上,再减去3―10分参加专业(3)录取,直至“愿到其它专业”的专业调剂。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同一院校、同一批次的不同专业,其录取分数也是不尽相同的。

    第三,把提高满足率的重心放在专业志愿上。调查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全不了解”和“仅了解一小部分”的占75.2%,在校大学生中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或“基本不满意”的占48.6%,在校期间能申请第二次选择专业并成功转换专业者占不到这类院校学生的2%,大学毕业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对口的只有26%。鉴于此,不少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建言,希望家长和学校帮助考生做好职业规划,使所报专业符合孩子的人生需求和人生目标。

    要服从大局,不要急功近利,在报效国家上立志向

    作为考生,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志趣爱好紧密结合起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从而回报祖国和社会,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一,关注中西部地区和九类院校,不致冷落“草根”。因应“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向这些地区倾斜了四个百分点招生计划,彰显出高等教育的宏观导向,应当引起考生们的关注。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九类院校继续实行照顾政策,在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生源不足时,第一志愿填报这些院校的仍可享受降低5-20分投档的政策。因此,考生可有选择性地填报,共享国家优惠政策带来的实惠。

    其二,减少高分碰撞和“热门”倾轧,勿硬留恋“繁华”。每年京、津、沪等大都市名校都是高分段考生逐鹿的主战场,青岛、大连、珠海等沿海发达地区都是中上分段考生拥挤的青睐地,电子工程、经济管理、艺术类美术等应用学科都是热门专业的粉丝迷,免不了高强度的碰撞和倾轧,许多好学生被“碰破头”“轧断腿”,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因此要慎重修正第一志愿,忍痛割爱“热门地区”“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这样做或许更为明智。

  要动态思维,不要僵化死板,在利弊因素上多权衡

    今年高校招生政策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也有一定程度的改革和某些方面的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和家长们在填报志愿时多些动态思维,少些僵化教条,权衡利弊因素,注意趋利祛弊。

    比如师范生免费问题。它的实施范围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虽然招生计划超过1万人,但分配给山西的指标只有270个;虽然在校四年均免除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就业时也有编有岗,但需要签订协议,毕业后需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虽然统一放在提前批本科志愿录取,但成绩都要在我省一本线上。享受的政策很优惠,要求的条件也相当。据此分析,这6所师范大学将会竞争激烈,录取新生分数线可能走高。

    比如港澳首次在晋招生,名义上有17所院校,但列入我省统招计划的只有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2所,且前者文1理1,后者文1理2,总共才有5个指标。同时,两校英语单科成绩要分别达到110分和130分以上,后者文、理科总成绩要分别达到600分和630分以上;前者学费加住宿费均在7万港元左右,后者争取奖学金也有特殊规定。这些都需相关考生及家长仔细斟酌,考虑周到后再作定夺。

    又比如,今年我省减少了本科参考志愿个数,二本A类二志愿由4变3,三本二志愿由5变3,这一方面加快了录取周转速度,另一方面又提升了二、三本志愿填报成功率的要求,一箭双雕,靶心要准。因此,考生们在加重第一志愿制胜砝码的同时,绝不可忽略二志愿的填报几率。

    再比如,本科不补缺问题,意思是说按考生分数和志愿已被本科院校录取而不报到所留下的空缺,不再进行补录。这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自己所报志愿负责到底,另一方面又要求相关院校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社会的公信度,同样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