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后调心态 助考生迎挑战

2015年05月04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案例:

高三女生韶扬“一模”成绩优于平常,这让家人欢欣鼓舞,但很快又陷入紧张担忧。母亲朱女士感到孩子不像以前一样用功努力了,经常玩手机,每晚学习的时间也缩短了。朱女士认为是孩子骄傲的表现,并反复敦促其要抓紧每分每秒。韶扬却不为所动,反而觉得她很啰嗦。朱女士担心女儿后续以这样的状态学习最终会失利。

分析:

“一模”历来被考生、老师及家长极度看重,不仅由于它被视为高考的预演和彩排、重要的实战演习,也源于它对考生心态的影响。一部分考生由于成绩与目标期望出现巨大落差而产生自我否定,从此一蹶不振,以致影响到高考的正常发挥。另一部分考生则会从优异的成绩中获得极大满足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产生懈怠,进而造成后期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显然,朱女士对女儿的担忧属于后者,其对韶扬的不断叮嘱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孩子拒绝采纳父母建议,同时加重了双方的心理负担。

建议:

考生父母在“一模”后要自我控制,并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找定位

要正确对待考试结果,就要对考试的目的意义有客观清晰的认识。“一模”是高中知识总复习后的一次重大练兵,成绩可作为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照依据,确实要引起考生和父母的足够重视,但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筛查出考生的不牢固知识体系,为下一阶段复习做准备。积极看待考试结果,有助于考生找到恰当的定位。首先,考生在分析试卷时要对自己准确定位。结果的产生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对题目理解不透彻、考前考中过度焦虑等都会干扰考生正常水平发挥,在接下来的模拟检测中应予以重视。其次,考生要针对自己目前复习状况,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分时段、分主次定位。最后,考生要对自身长远目标即所报考的大学合理定位。父母可在考试后及时协助孩子梳理复习重点,制定策略,同时也要 根据孩子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自我期待。

稳节奏

每名考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经过“一模”,一部分考生看到自己某科失利,会打破原有的复习计划及规律,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该方向上,这并不可取,往往会顾此失彼;而另一部分考生由于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好成绩,进而感觉整体复习效果充分到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是不再碰触所考知识板块,这样可能会导致后续测试的滑铁卢。考生在“一模”后的分析反思极为重要,找到问题的原因或成功的经验后,按照原有的复习节奏夯实巩固,才能不断获得提高。在薄弱科目上,考生要寻求老师的方法推介,并学习优异者的可取经验,适当微调复习节奏,在后续考试或模拟中检测修正。父母可给予孩子一定建议,但切莫让孩子全盘接受,要注重个体差异性。

多鼓励

“一模”考试后,父母往往比考生更加急切,面对孩子成绩的不如意,显得过分焦虑,孩子稍有休息,便会敦促其进入学习状态,将“考成那样还不抓紧学”挂在嘴边,即使孩子成绩尽如人意,也会把“骄傲”的头衔加在其身上。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受到孩子的排斥,使其在不良情绪状态下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其实,父母不但是学习的建议者,还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孩子的支持者、鼓励者、压力缓解者。与考生沟通的最大目的就是让他们心情愉悦,精神放松,获得短暂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在后续学习中积聚新的力量,做到有张有弛,收放有度。因此,父母可以多与孩子分享生活中的小乐趣,不断鼓励孩子继续前行。

树自信

高考需要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素养并非一日练就,每名考生的成绩及进步都是靠长期努力得来的。在努力过程中,很多人会经历停滞不前、阶段性退步、意外的失望、无奈、烦躁等,但在不轻言放弃之下,最终都会变得明晰清澈,并发自肺腑地快乐。学习过程的坚忍更是态度的修炼,只有在自信满满的状态下,才会获得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战胜挑战的功力。总之,考生要善于运用周围的所有资源为自己加油。父母更要从学习、生活各方面鼓励孩子,为其赢得满满自信,直面前方挑战。(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教师 郝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