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目标 少唠叨 多互动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眼下,高三上学期已经过半。在近三个月的紧张备考后,高三生难免身心疲惫。这种情形下,考爸、考妈可在哪些层面给予帮助呢?相关人士建议,考生父母要先于孩子摆脱焦虑、急躁等坏情绪的困扰,尽量让孩子的生活起居保持正常节奏。一家人平心静气地团结在一起,为后续备考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做好体力和精神方面的储备。
定目标,依孩子能力
大考、小考对高三生而言就如影子一样,常伴左右。在考生忙着应对考试的同时,是父母在大后方帮忙打理生活。想在考场上当常胜将军绝非易事,可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越战越勇。于是,无论孩子考试结果如何,不少父母都会习惯性地鼓励孩子让成绩、排名再上一层楼。
考生小云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527分的总成绩,年级排名较上次月考提升了近30名。由于这次考试是区级统测,全家人都很关注。得知孩子的考试成绩稳中有升后,在外地出差的云先生特意给孩子打了个电话,以示鼓励。谁知,这通电话过后,小云的情绪出现了明显变化,由喜转愁。原来,父亲在电话中提出下次考试再前进20名的期望让小云感觉有些吃力。
父母过度的激励和过高的期待可能让孩子压力过大,产生焦虑、畏难等不良情绪。北京市第二中学心理教师郭俊彬建议,父母要合理预判孩子的能力和现状,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此外,无论孩子的成绩出现怎样的波动,父母都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在充分沟通后定出适度的目标,在循序渐进中助力孩子稳步走完备考路。
少唠叨, 创良性氛围
小瑾今年以满意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林业大学。她向记者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安心备考,得益于父母放弃了不必要的关注和说教,转而采取适度“放手”的英明政策。小瑾刚升入高三时,母亲经常对她的言行、状态进行管教,还总强调让她各学科成绩都要进入班级前三名。这让学习一向自觉的小瑾郁闷不已,学习成绩和积极性都不升反降。
发觉势头不妙的母亲找到了小瑾的老师沟通,老师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她对孩子的过度说教。考虑到小瑾一直是个有计划、有目标的孩子,老师劝其父母采取远观少说的陪考方法。经过一番调整后,父母不再像从前那样管教小瑾,家庭氛围和谐平静。重获自主空间后,小瑾也慢慢找回了之前的好状态。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父母最令高三生反感的地方往往是过于唠叨。高三家庭,大多是青春期的叛逆遭遇更年期的执拗,处理不当,结局可能两败俱伤。北京景山学校老师徐伟念建议,对于大部分能够自觉学习的考生,父母不必盯得过紧。在孩子没有提出援助需求时,父母只要帮孩子安排好日常起居即可,不必把成绩、考试等字眼天天挂在嘴边。
多互动,静心伴左右
“想当好考生父母真的不容易,高三的孩子很敏感,父母的情绪对他们影响很大。想让孩子静心备考,父母就要先静下心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真心付出,实现良性互动。”上届考爸陈先生是一位中学物理老师。他在学生眼中和蔼可亲,对儿子却非常严苛,以至于小陈在学校见到父亲就绕道走。不仅如此,陈先生在家还是个直性子,情绪都挂在脸上。
小陈读高三时,陈先生想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孩子一把,却发觉由于自己是个“严父”,已经无法与孩子自然接近。在向同事求助后,陈先生主动改变自己,静下心来缓和与儿子间的关系。随着家庭氛围的逐步融洽,小陈的备考路也越走越顺。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老师车慧表示,高考这一年,考生过得不易,陪伴在一旁的父母也十分辛苦。高考生的父母普遍是家里、家外的中坚力量,既要照顾一家老小,又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日常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类问题,难免出现情绪起伏。可高三生最需要的就是平静的备考环境和和谐的家庭氛围。因此,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喜怒不形于色,以免影响孩子备考。(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