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录取严格分数不可买 家长警惕高考招生诈骗
2012年07月03日
来源:德州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记者在德城区检察院采访了解到,现阶段是高招诈骗类案件的高发时期。在此,记者提醒考生及家长——
采访中,德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高考(微博)招生诈骗类案件虽明显减少,但仍有少数考生家长经不住骗子 “低分上名校”承诺的诱惑而上当受骗。
骗子招数——
低分上名校,骗取家长信任
德城区一对母子利用参加高考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打着 “可以去北京上大学”的幌子,母子俩自导自演了一场骗钱的闹剧。
家住德城区的张某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她在跑出租车过程中与做空调生意的周某相识。 2011年8月,在闲聊时周某得知张某之女高考失意,张某请求周某帮忙找找 “门路”,能让女儿上好一点的大学。
过了几天,周某打来电话,声称她儿子李某是清华大学(招生办)赴美留学生,认识清华大学分管招生的校长,只要交10万元,肯定能让你女儿上大学。
为了圆孩子大学梦,张某以低价变卖了出租车,等待周某的 “佳音”。
2011年8月10日,自称是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的李某来到德州与其母亲周某一起约见了张某母女俩。面谈后,张某把一张存有10万元的银行卡交给李某,李某第二天便返回北京为张某的女儿上北京的大学 “运作办事”。
之后的几个月,张某每次询问情况,周某均告知事情进展很顺利,让她踏实耐心等着通知。直到2011年12月,张某仍没有收到入学通知。心急如焚的张某多次拨打周某的手机,起初,周某还劝说安慰几句,渐渐的再打周某电话竟然联系不上了。发现被骗后,张某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口口声声称能 “办事”的李某根本不是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他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打工仔。原来,这是由周某导演、李某参演的一场诈骗把戏。因近期周某的生意失败,财务资金周转上出了问题。正急需用钱之际,遇到自动送上门的10万元,便打起了诈骗的主意。于是,她便利用张某期盼女儿上大学的心理,亲自导演了这场骗局。在周某的指使下,李某按照母亲预先设计好的 “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 身份,骗取张某信任,上她们的圈套。
案发后,德城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将涉案的母子俩周某和李某依法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周某和李某均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提醒家长——
高招录取严格,用钱不能买分数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表示,有家长认为,高考招生,如果 “走动走动”,即使没达到分数线也能被录取。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不少犯罪分子就是想充分利用家长和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以各种名义骗取钱财。在这类案件中,参与高考诈骗的被告人经常选择团伙作案,分工扮演 “教师”、 “校领导”等角色,将办理入学涉及的部分环节及人物展示在受害人面前,借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据了解,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检察官还专门就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向某高校的校长进行了咨询。据这名校长介绍,每名学生都是由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在网上录取,各个环节均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国家统招高等院校没有任何内部名额招生或入学后补录的政策,每名学生的档案在入学时都要进行严格审查,校方一旦发现有冒名顶替上学的学生将马上清退。
高校招生有严格的录取政策、录取程序和操作规则,用钱不能买分数,也不能让没有达到分数线的考生上正规大学。面对一些蛊惑人心的虚假信息,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摆正心态,不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警方支招如何识破高招骗局:
据警方介绍,高招类的诈骗往往都遵循四个步骤展开,只要认真辨别便可看出端倪。
步骤一:自我包装,吹嘘能力。高招诈骗案件中,骗子与考生家长往往都是辗转了多重关系结识,彼此并不了解,骗子也就利用这点,想尽各种方法包装自己。如选择见面地点时,专门选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或者直接选在某名校附近的酒店。有时候还会几个人分饰不同角色,众人共同吹嘘其中一人门路广、关系多,有能力借助“关系”让孩子通过非正常途径上学。
步骤二:做足“功课”,满口承诺。在刚开始与骗子的接触中,考生家长都会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对骗子进行考察。殊不知,这时的骗子也在考察家长,以做足“功课”因人施骗,即针对不同的家长和所关心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诈骗伎俩。例如,根据不同需求,抛出“内部指标”、“特招生”、“特长生”、“军校生”等幌子,吸引考生家长一步步落入陷阱。
步骤三:由少到多,紧盯腰包。骗子很清楚,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家长们往往不惜血本,可如果一次性提出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却并不容易。为此,骗子们会步步为营,谎称请客吃饭、疏通关系等,一次次要钱。考生家长在一次次交钱后虽会产生怀疑,可总是心存侥幸,又有点无力自拔,以致越陷越深。
步骤四:百般推脱,逃避追索。在高招类诈骗中,骗子拿到钱后会编造各种托词蒙蔽家长,或者干脆将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自学考试班、成人教育班等入学,实施拖延战术。一旦考生家长要求见面或要求退款时,则编造各种理由推拖。而等到考生家长真正明白过来并报警时,往往时过境迁,证据已难取得,经济损失更难及时追回。
采访中,德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高考(微博)招生诈骗类案件虽明显减少,但仍有少数考生家长经不住骗子 “低分上名校”承诺的诱惑而上当受骗。
骗子招数——
低分上名校,骗取家长信任
德城区一对母子利用参加高考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打着 “可以去北京上大学”的幌子,母子俩自导自演了一场骗钱的闹剧。
家住德城区的张某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她在跑出租车过程中与做空调生意的周某相识。 2011年8月,在闲聊时周某得知张某之女高考失意,张某请求周某帮忙找找 “门路”,能让女儿上好一点的大学。
过了几天,周某打来电话,声称她儿子李某是清华大学(招生办)赴美留学生,认识清华大学分管招生的校长,只要交10万元,肯定能让你女儿上大学。
为了圆孩子大学梦,张某以低价变卖了出租车,等待周某的 “佳音”。
2011年8月10日,自称是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的李某来到德州与其母亲周某一起约见了张某母女俩。面谈后,张某把一张存有10万元的银行卡交给李某,李某第二天便返回北京为张某的女儿上北京的大学 “运作办事”。
之后的几个月,张某每次询问情况,周某均告知事情进展很顺利,让她踏实耐心等着通知。直到2011年12月,张某仍没有收到入学通知。心急如焚的张某多次拨打周某的手机,起初,周某还劝说安慰几句,渐渐的再打周某电话竟然联系不上了。发现被骗后,张某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口口声声称能 “办事”的李某根本不是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他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打工仔。原来,这是由周某导演、李某参演的一场诈骗把戏。因近期周某的生意失败,财务资金周转上出了问题。正急需用钱之际,遇到自动送上门的10万元,便打起了诈骗的主意。于是,她便利用张某期盼女儿上大学的心理,亲自导演了这场骗局。在周某的指使下,李某按照母亲预先设计好的 “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 身份,骗取张某信任,上她们的圈套。
案发后,德城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将涉案的母子俩周某和李某依法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周某和李某均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提醒家长——
高招录取严格,用钱不能买分数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表示,有家长认为,高考招生,如果 “走动走动”,即使没达到分数线也能被录取。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不少犯罪分子就是想充分利用家长和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以各种名义骗取钱财。在这类案件中,参与高考诈骗的被告人经常选择团伙作案,分工扮演 “教师”、 “校领导”等角色,将办理入学涉及的部分环节及人物展示在受害人面前,借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据了解,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检察官还专门就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向某高校的校长进行了咨询。据这名校长介绍,每名学生都是由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在网上录取,各个环节均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国家统招高等院校没有任何内部名额招生或入学后补录的政策,每名学生的档案在入学时都要进行严格审查,校方一旦发现有冒名顶替上学的学生将马上清退。
高校招生有严格的录取政策、录取程序和操作规则,用钱不能买分数,也不能让没有达到分数线的考生上正规大学。面对一些蛊惑人心的虚假信息,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摆正心态,不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警方支招如何识破高招骗局:
据警方介绍,高招类的诈骗往往都遵循四个步骤展开,只要认真辨别便可看出端倪。
步骤一:自我包装,吹嘘能力。高招诈骗案件中,骗子与考生家长往往都是辗转了多重关系结识,彼此并不了解,骗子也就利用这点,想尽各种方法包装自己。如选择见面地点时,专门选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或者直接选在某名校附近的酒店。有时候还会几个人分饰不同角色,众人共同吹嘘其中一人门路广、关系多,有能力借助“关系”让孩子通过非正常途径上学。
步骤二:做足“功课”,满口承诺。在刚开始与骗子的接触中,考生家长都会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对骗子进行考察。殊不知,这时的骗子也在考察家长,以做足“功课”因人施骗,即针对不同的家长和所关心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诈骗伎俩。例如,根据不同需求,抛出“内部指标”、“特招生”、“特长生”、“军校生”等幌子,吸引考生家长一步步落入陷阱。
步骤三:由少到多,紧盯腰包。骗子很清楚,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家长们往往不惜血本,可如果一次性提出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却并不容易。为此,骗子们会步步为营,谎称请客吃饭、疏通关系等,一次次要钱。考生家长在一次次交钱后虽会产生怀疑,可总是心存侥幸,又有点无力自拔,以致越陷越深。
步骤四:百般推脱,逃避追索。在高招类诈骗中,骗子拿到钱后会编造各种托词蒙蔽家长,或者干脆将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自学考试班、成人教育班等入学,实施拖延战术。一旦考生家长要求见面或要求退款时,则编造各种理由推拖。而等到考生家长真正明白过来并报警时,往往时过境迁,证据已难取得,经济损失更难及时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