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感谢的到底是不是贫穷?

2018年08月06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近日,18岁的河北衡水女生王心仪以707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后公开发文《感谢贫穷》,文章引起社会热议。

科技日报:《感谢贫穷》传递逆境中成长的正能量

热议,是因为在我国社会中,如此犹如一汪清泉、沁人心脾的正能量青春宣言太少了。王心仪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青年人要有足够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逆境与成长的关系。

青年人不应在逆境中放弃尊严。笔者相信,没有几个中国家长会从小就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家境、智力、能力不如别人,因为这样就等于告诉孩子,你不应该持有尊严。而人的尊严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资本,与出身无关。王心仪出身农村,有同在求学的兄弟姐妹,是典型的因学致贫家庭,在中国,面对这样逆境的青年学生有很多。而在这很多的孩子中,又有很多没能明白这一道理,在逆境中放弃了一个青年人应有的尊严。于是,一个年轻人应有的信念就会丧失一半。显然,王心仪是成功的,她用自己的自信与成功告诉小伙伴们,无论面对何种逆境,都不应放弃一个年轻人应有的尊严,这是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的必要条件。

年轻人不应在逆境中迷失方向。逆境,它可以摧垮自信,亦可激发斗志。正如王心仪在文中说,贫穷可能动摇许多信念,却让人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面对逆境的年轻人何去何从?大概分为两种:一是从忧愁和焦虑中解脱出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二是紧闭心灵之门,在原地挣扎彷徨。前者斗志昂扬、高歌猛进,比如王心仪,后者一蹶不振,比如那些动辄就轻言放弃理想甚至放弃生命的年轻人。笔者认为,社会舆论在为后者讨公道的时候,除了声讨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还应加上对年轻人心态成长变化的拷问,因为逆境人人都会遇到,除了贫穷、困难,更多的是来自人的内心。一个年轻人将逆境看作是绝境还是磨炼,决定着他的命运。

对于正在求学和成长的年轻人来说,逆境远远不只是学习压力大、精神压力大、上不起学,而是真正做到自信、努力、睿智和坚强。巴尔扎克曾精辟总结:逆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逆境与成长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分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年轻人在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原载《科技日报》,作者张景阳,有删改)

齐鲁晚报:将贫穷浪漫化并非好事

就个案而言,一个出身贫苦的女孩靠自身奋斗“鲤鱼跃龙门”考上名校,确实值得敬佩。但我们的社会在这个个案中,更应该收获的不是廉价的感动,而是羞愧和警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寒门学子依靠自身努力金榜题名的故事就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审美癖好。这个审美癖好的背后,是中国人相信穷人通过奋斗、尤其是学业上的奋斗可以转变阶层身份。应当说,正是有赖于这种穷人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的故事,社会完成了阶层流动,弥合了贫富矛盾。

然而,这样“寒门贵子”的故事在当今的中国却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我们必须看到,王心仪的故事之所以被刷屏,正是因为它在当下显得十分稀罕。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实?其实,《感谢贫穷》一文中也一笔带过地提到了,“贫穷狭隘了我的视野”。当王心仪们通过录音机死背英语时,富裕家庭的孩子们可以游学欧美,将其所学现场实践。当王心仪们费力地在黑板上学习数理化那些难懂的公式变化时,大城市顶尖高校的孩子已经用上了多媒体教室、VR设备,从而对知识有了更直观、形象的理解。在当今中国,家庭贫富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深刻。

实际上,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中,当学生们从象牙塔里走出,踏上社会,他们会发现这些差距更为巨大。因为贫穷的教育环境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更将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人脉关系,而想要弥补这些差距,王心仪们只怕还要付出比在学习中百倍的努力才能办到。作为越发罕见的“寒门贵子”,“感谢贫穷”也许的确是王心仪的个体体验。但如果我们整个社会跟着她个人的情绪走,将贫穷浪漫化,就可能沦为一种自我麻醉。

(原载《齐鲁晚报》,作者王昱,有删改)

工人日报:感谢贫穷,不如感谢吃苦

这几年,关于寒门子弟的高考录取故事不少,比如今年在工地上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云南曲靖考生,去年被清华录取的甘肃残疾考生等。

贫穷不值得感谢,要感谢的是自己在贫困中激发出的拼搏力量。高考是人生长路中的一道关口,后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有诸多困难。但即便困难重重,也应看到努力奋斗和刻苦学习依然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有媒体调查发现,阻碍寒门学子上升的,其实已经不单是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观念,以及让他们形成这些观念的诸多社会因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正是寒门考生写下“感谢贫穷”能够引起共鸣的原因。人们感慨的其实不是她感谢贫穷这件事,而是她不向贫穷低头的精神。

“寒门贵子”,隐喻了贫穷家庭出才子,然而事实却是贫穷往往限制了梦想和成才机会。贫穷和成才之间,并无直接因果联系,甚至没有经历过贫穷的人,或许有更多资源去实现目标。

贫穷是一种无奈,但绝不值得感谢,反而每个人都应当把改变贫穷,不论是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作为奋斗目标。

诚然,不论来自何种家庭,考入知名高校者都是少数,但知识和奋斗依然可以改变命运,过去如此,将来亦如此。

(原载《工人日报》,作者赵昂,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