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到底是不是“985、211”的翻版

2017年09月22日 来源:光明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光明网评论员:9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双一流”建设名单,42所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95所学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名单公布之后,引发了全社会高度关注,除了盘点各省市有哪些学校入围,各学科有哪几家学校入选,关于“双一流”建设和之前的“985”“211”工程的关系问题,成为了网友们讨论最多的焦点。

其实,早在去年六月,教育部宣布《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的时候,关于呼之欲出的“双一流”建设是否只是大体承接原“985”“211”工程功能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歇。一方面,利益相关者最关心原有的利益如何保障并有所拓展,有关“985”“211”工程废止之后,全国高校格局将重新洗牌的传闻令部分高校校长寝食难安。另一方面,社会又担心“双一流”建设成为翻版“985”“211”工程后,继续走向名单固化、体制僵化,激励呈现的边际效应锐减的境地。

也正是有鉴于此,今年三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两会上一再强调,“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9月21日,“双一流”最终落地,局面终于明朗清晰。按照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黄达人的表述:“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结果来看,原‘985’工程大学都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原‘211’工程大学都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这一结果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取得的成效,也是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而用更官方一点的表述,则是“这体现了继承创新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

相比去年六月相关文件被废止时社会舆论对“985”“211”的一片讨伐之声,这一次的相关表态,无疑是给了“985”“211”工程一个官方的正名。

即使如此,也阻止不了人们对“985”“211”工程的继续评说。正如北理工校长胡海岩院士在近日接受采访时高度赞扬了两大工程的历史功绩,但他也同时表示:“由于它只建设了很少的一部分学科和一部分学校,大部分学校没有受益,所以我想反对的声音可能会很强。甚至如果投票的话,投反对票的人可能都会超过半数。”

胡院士对“985”“211”反对票超过半数的判断颇显诚恳,但其实投反对票的人,恐怕不只是因为两大工程只使少部分高校受益,造成高校办学环境的不公平,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两大工程的模式对高校争创世界一流的推动已经有限。

在缺钱缺项目的时代,“985”“211”工程固然效果显著,但在目前高校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的情况下,追求世界一流,真不是简单的翻版升级就可以达成目标。两个多月前,李克强总理在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语重心长地对与会各部门负责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家翻翻科学史,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必须给科学家创造更多的空间,释放他们更大的活力!”这样的一句话,对于“双一流”建设,也同样具有“语重心长”的意义。

我们的高校和世界一流差距在哪里,看看近些年来“去行政化”推进得如何,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得如何,“管办评”分离落实得如何,不难知道答案。“双一流”建设要实现2020年、2030年、本世纪中叶的三重目标,要走的路并不轻松,而这条路,真应该“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