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实名推荐制”已成北大的如意算盘

2009年12月28日 来源:东方早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岁末年终,又该盘点了。有媒体回顾时,谈到大学,把北大推出的“校长实名推荐制”作为最热的教育新闻。

要说2009年,中国曝光度最高的大学,作为大学老大的北大,绝对是遥遥领先。而再问北大曝光度最高的事件,正经的不正经的加在一起,确实要数那个“校长实名推荐制”了。虽然,岁末的时候闹出芙蓉姐姐娱乐北大的新热点,可在举国关注的高考面前,芙蓉姐姐与北大的绯闻,还真是只能成为花边。

若干年后,很多人得知校长实名推荐制居然成为2009年的热门新闻,可能要发笑——“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就是中学校长点名推荐几个学生,怎弄得满城风雨,还博得当时第一大电视台、第一官方报纸的黄金时段、宝贵版面?在2009年之前的再六十多年前,那时中国的大学,年轻学生舟车劳顿,错过赶考时间,走进大学堂,两三位教授现场出题,居然就可自主决定录取。那时的教授之牛气,是数十年之后的今天,也难企及的。

这就是对当今教育与北大的不解了。北大能成为大学的老大,办学水平不说,可审时度势的能力已经一流,改革创意更是超一流:抛出“校长实名”四个字,就开“风气之先”。

早在北大几年之前,有几所兄弟学校,已经搞出了一个“直推生”制度,就是中学给大学推荐学生,大学直接接受这些学生,进入面试考察程序。这个直推生制度,小打小闹多年,没有引起一点波澜。北大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将这一制度画龙点睛“命名”为“校长实名推荐”,一时之间,围绕校长实名推荐,议论纷纷,而北大暗地发笑:兄弟我做的与其他兄弟完全一样,哪有校长实名推荐,还不是以前的学校推荐!

至于民间为何对“校长实名”这么感兴趣,也事出有因。就字面上说,推荐可不可信,要看校长的名头,可是,关于“校长”,百姓的看法不一。如今的学校,有人说挂着学校之名,却无学校之实,“大学”,只是有“大学”名字的一个地方,其实是一个衙门机构;如今的校长,行走江湖的身份,不是啥教育工作者,而是有身份的官员,位高可至副部,位低也接近七品——可别小觑这芝麻大小的官位,有了北大推荐权,就相当于可以钦点进士。

对此,北大不会不察觉,玩起了虽在官场却批评行政化,虽在乎官位却发狠话要改革要有教育家情怀的行为艺术。舆论鼎沸,那是在北大预料之中,在眼睛经济时代,注意力就是竞争力,没有矛盾、没有冲突,何来关注?不管如何,北大由此赚够了眼球。

北大的盘算还不仅于此。作为老大,拿国家的投资多,要做交代,把一国之内最好的学生招揽进来,最直接也最现实。三年之前,香港几所大学,不知天高地厚,来内地招生,内地高考学子一看,奖学金高,办学质量比国内老大还高,于是不再投奔老大,这很是让北大没有面子。从那以后,香港大学再在内地招生,就不准再与北大“抢人”。这次校长实名推荐,于北大来说,是抢在其他高校还没有招生之前,以改革之名,提前把一批学生圈定。获得推荐的学生,是要签字画押,承诺要报考北大的,如果临时反悔,轻则取消资格,重则扣上不诚信大帽。

有人弱弱地问,如果开放教育市场,放开高考竞争,取消高考的批次录取,一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北大之类大学又将如何?可这弱弱的声音只在江湖成为一个传说,在庙堂之高,回荡的只有北大这类学校的声音。

由此可见,北大实乃“炒作”之天才,善于制造新闻;也是“运作”高手,在把大众忽悠一把之后,赚足了好处。此后若干年,北大之举,其余大学势必纷纷效仿。这或是“校长实名推荐制”成为最受关注的新闻给我们的启示。可炒作和运作之下,大学与靠吸引眼球走红的芙蓉姐姐并无二致,渐渐成为花边。与芙蓉姐姐没拿国家投资相较,大学的这般娱乐,更不地道。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也就这样,从开先河的美谈,变为大家的笑谈。

直到江湖中真出现有名有实的大学,以及是教育工作者,爱教育、懂教育、视尊严与声誉为生命的校长,“校长实名推荐制”才可能摆脱炒作和运作,呈现真实的模样,教育界才会有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出现。

2010年,类似的炒作与运作是会多还是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