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不必苛求“中学校长推荐制”完美无缺

2009年11月12日 来源:工人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按照此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考,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事实上,尽管大学录取的一考定终身饱受诟病,甚至早已被公认为国内教育的病根所在,从基础教育领域中填鸭教育、应试教育等顽症,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假期补课成潜规则之类的怪现状,几乎都可以归咎于高考指挥棒效应。然而,一旦要改革大学录取的方式方法,引入高考之外的元素,却又举步维艰,甚至寸步难行。原本对教育顽疾抱怨最多,本该最支持大学录取方式改革的广大公众,却恰恰站到了大学录取改革的对立面上,不仅对灵活的大学录取模式提出质疑,甚至反而成了过去统一高考方式最坚定的支持者。

即以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为例,刚一出台,便遭来颇多争议,校长推荐制是否会带来大学招录过程中的猫腻?会否导致新的不公?应该说,公众的担心与忧虑其实并非全无道理。事实上,就连过去的保送生与特长加分生,金钱的影响与权力的阴影都一直存在,北大的“推荐制”既然完全由校长一人说了算,如何能防止权力和金钱的强力公关,的确需要打上个问号。不仅如此,校长其实是司职学校管理工作的,对于学生情况的了解,其实还未必有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多,让校长去担当推荐学生的角色是否合适,也的确值得商榷。

应该说,对于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笔者也同样心存疑惑与担心。但是,作为大学招录改革的一种模式,对于北大的尝试,笔者仍然愿意拭目以待并乐观其效。事实上,假如因为新的制度有可能的弊端,便抵触甚至反对的话,所有的新制度恐怕都只能束之高阁,任何的改革与改良尝试也都只能停留于想象的阶段并被否定于尚未萌芽了。真若如此的话,社会无法前进,人们也将永远保持对现有问题的不满与抱怨,中国的教育更将永远停留在应试层面,并乖乖的接受高考这根唯一指挥棒的指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确并不完美,甚至大有藏污纳垢的可能,但是,从打破高考效应的角度来看,这一步的走出却是有其独特价值与意义的。更何况,所谓校长被公关,推荐成为钱权交易,其实只是来自人们的想象。只要相应的程序得到充分公开,校长推荐制得到有效的监督,甚至与校长的声誉和位置挂钩的话,在公开透明的推荐程序下,校长们即便有私心,恐怕也未必会公然拿自己的名誉开玩笑。

基于上述视点,对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其实不必太过苛求其完美无缺、毫无瑕疵,而是更应看其是否有利于教育制度的改良,是否有益于更科学、更先进教育理念在中国学校的推广与施行。至于它的弊端,倒是不妨在尝试中不断完善与修正。(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