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素质教育不再只是时髦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向默默无闻的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最近名气陡涨。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该校以“综合素质评价低”为由,将12名高分考生退档弃录,而取代这12人的被录者中,也有考分刚刚达线、但“综合素质评价高”的考生。但是,这一突破常规的改革之举公布后,却没有赢得如期的阵阵掌声,却遭到了社会大众的一片质疑。为什么早已对“应试教育”抱怨深深的普通大众,却对呼唤已久的“素质教育”也摇头说“不”呢?其实,这也是“素质教育”在当下处境尴尬的反映。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应该说,它是为变革“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提高全民素质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这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命题,既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和方向,也是当今教育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但遗憾的是,二十几年过去了,“素质教育”的现状还非常令人遗憾,说它还是一种“说起来很美”的海市美景、还只是教育界的一个时髦话题,也不算为过。“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迷茫与无奈,也是他们的正在进行时。
“素质教育”是个美好的教育理想,但它与沿袭传承一代又一代的“应试教育”相比,既是难度系数更高的一种教育,也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科学而规范的教育体系。
我们也经常会说:那个人的综合素质不错。但真要让你说说他哪些素质不错,你又觉得不能完全说透说清楚,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或许,“难以把握”这一素质的特点,也正是素质教育的难点。与知识的学习相比,人的素质提高更难。
教育不能“拍脑袋”,它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教育仅有理念是不够的,它必须有相匹配的课程设计、教材教法、评价体系、考核办法等等。在这方面,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沿袭,被我们称为“应试教育”的教育做到了,它那一套规范的、严谨的体系已运用久远。虽然我们现在对它抱怨多多,虽然它也确实存在诸多弊端,必须改革。而反观“素质教育”,建立自己科学而规范的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况且,人的综合素质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在这些素质中哪些又与教育相关?与教育相关的这些素质该怎样去实施教育?可实施教育的那部分素质又该如何量化考核才能做到公正公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等待人们去探讨,去共识,去摸索,去实践。
高考被视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备受人们质疑,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究竟该怎样改,还是一道非常难解的哥德巴赫。大学是教育链条上的高端,而支撑它的正是庞大的基础教育。当“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临沂师范学院却以考生高中时期所填一张素质考核表来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并作为高考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着实有点太过随意,也欠公平。这种缺乏起码的科学与严谨精神的改革,自然难以赢得社会与大众的喝彩。同时,临沂师范学院掌声稀落的改革也警醒我们,只有当“素质教育”不再仅仅是时髦的话题时,我们的教育改革或许才能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