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透明破除高招改革信任危机
2009年09月02日
来源:成都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今年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的录取工作中,第一次有12名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这项改革探索,与近年来其他高招改革一样,引起社会的广泛质疑。高招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用公开透明机制破除公众的信任危机。
综合素质评价是除了分数之外,能够对学生个性、特长、平日表现等方面加以体现的过程性评价。比起分数,这种评价更能体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性,对学生更加公平。但是自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以来,饱受质疑,很多省份至今仍停留在政策层面。山东此次的改革措施可以说非常谨慎,只选择了两所省属院校的4个专业进行试点,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但仍然引来众多质疑,为什么?
因为与分数评价相比,综合素质评价的权力完全在高中学校手中,诸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之类的荣誉给哪个学生确实没有硬杠杠,班主任评语是否客观公正也没办法考察。人们担心,这种弹性评价如果不加强监督制约,一些有“能耐”的家长难免会各显神通,给学校、老师提供“寻租”机会。
诚信体系不健全导致信任危机,高招改革也不例外。一考定终身是我国高考制度屡遭诟病的最大症结所在。为革除弊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大的改革就有20多次,都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出路在哪里?用尽可能的公开透明来为改革保驾护航。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例,评价报告的填写认定应该更公开透明,考评的手段应该更科学合理,对高分退档的理由也应进行公示。
高招改革非一日之功,但是不断完善的制度设计加上尽可能的公开透明,假以时日,定能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