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热”降温 趋于成熟的选择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香港高校招收内地本科生已持续了12个年头,从大批尖子生竞相报考,到近两年的“港校热”降温,笔者发现,面对“在内地还是去香港念本科”的问题,学生们的选择在震荡之后正逐渐回归理性。
2005 年至2007年,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30名高考第一名选择就读香港高校,约占第一名总数的13%,甚至有媒体惊呼“北大、清华的吸引力下降”。不过从去年开始,内地报考香港高校人数持续上扬的势头发生了逆转,据统计,今年报考香港高校的内地学生共减少9093人,与去年相比减幅超过30%。
事实上,当初“港校热”升温时,优秀考生热衷选择香港高校,既有对香港高校国际化和开放性的向往,也充斥着高额奖学金的刺激、对新鲜环境的好奇,以及家长和学生的从众心理。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高校在某些学科上具有优势,在校园文化上富有特点,这些也是吸引考生前往的重要因素。
“港校热” 降温,既体现了考生心态正逐渐回归理性,也反映了高校招生格局的正常化。面对多元化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开始客观地审视选择对象和自身实际的距离。运用英语进行实际沟通的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就业志向与专业兴趣,以及个性与适应能力等,成为家长与考生权衡与选择高校时考虑的因素。因此,考生对香港高校有了更理性的判断,说“yes”是为更接近自己的目标,说“no”是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根据。于是,就出现了“去年北京文理状元均花落港大”和“ 今年四川文理尖子因太贵和不适应英语教学不愿去港校”现象并存的状况。有的高分考生还清醒地表示:内地高校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环境更适合自己。
其实,香港与内地高校的生源之争只是一个开始。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的高校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一方面提醒我们的大学,应当积极而审慎地投身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提醒我们的考生与家长,应当成熟和理性地选择最合适的高校。 -毛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