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00名中国高职院校掌门人集体“海外锤炼”

2009年08月2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学生书店里,同行的一位院长买了几本学生用书,其中一本是社区学院一年级用的数学书,我拿来翻了翻,里面是分数的基本运算,大概是我们这里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平。大学数学学小学的内容,在我们眼里这是高等教育吗?值得思考的是,美国高校没有让学生学那么多深奥的东西,可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却是那样的强,这里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这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覃川日记里的内容。今年4月10日,他在美国的一所社区学院进行访问考察,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管理体系等方面都让覃院长“感慨颇多,受益匪浅”。所以,他非常希望自己此行的考察内容,包括个人的感受能和学校的各位老师一起分享,一起思考。因此,在1个月的考察时间里,他写了12篇考察日记,写完后传回国内,让工作人员发布到学校的网站上。

  与覃川同期去美国社区学院考察的还有21名高职院校院长或副院长,他们在今年4月-5月都参加了“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培训项目),该项目是由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于2008年年底正式启动的。据培训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介绍,该项目计划在未来5年选拔500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及省级重点高职院校领导赴美国、德国等国家进行为期1个月的深入研修,力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职院校领导队伍。培训项目得到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

  高职院校领导能力培训从国内到国外

  “高职院校领导能力培养项目的想法由来已久。”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在谈及这一项目时说,早在2005年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之前,高职院校掌门人的领导能力,包括分析判断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等的提升,已被视为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大事。

  “如果当家人不行的话,整个学校的精气神就提不起来。因此,办好学校的头等大事,就是培养一批有潜力、能干事的院校长。”范唯说。

  2006年暑期过后,在高职高专处的指导下,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在国内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培训班的名字就叫“高职院校长能力培训班”,有100多名院校长参加。

  “现在看来,当时的培训方式开了先河,有很多创新之处。”范唯回忆道,一般的培训方式都主要是听报告,而此次采用项目式培训,是针对各院校长的实际情况做项目训练和案例分析。为了评估培训效果,培训班特意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对院校长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专家点评时对事不对人,绝不讲客套、留情面。”她说。

  2006年,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对高职院校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长能力需要持续的、多方位的培训。不仅仅是表达能力和文化氛围的创造,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范唯认为,如果想要站在国际的高度看中国的高职教育,就必须走出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和经济背景,不能照搬。高职院校领导迫切需要了解国外的职业教育并进行有效的甄别和借鉴,要在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

  2007年,当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找到范唯,提出设立“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的设想时,两人对培训目标和方案的设计很快形成共识,并在各方的支持下得以实施。

  一次扎扎实实的海外培训

  “我身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们期待海外培训能做得扎扎实实。”江波介绍说,培训项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的,因此,怎么才能使项目有创新、有实效,并真正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让项目负责人颇费心思。

  为了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培训项目光论证就用了1年的时间,并多次与外方沟通联系。为了使培训项目顺利实施,摸索经验,项目先期选拔了21名院长、副院长组成“首批赴美培训团”,项目培训分为几个阶段:培训团人员遴选、境内培训、行前培训、境外培训和总结评价。

  为了使培训更具有目的性,项目办要求每个参加培训的高职院校领导根据自己在学校的职责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培训的专题和研修计划,并根据提出的课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章华是带着问题出发的,1个月的美国社区学院考察让他感慨颇多,“时间特别紧张,整天马不停蹄。”此间,他最有感触的是“一个好的院校长对一所学校的重要”。在他所考察的社区学院,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社区学院院长对学校未来发展前景的清晰规划、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整合社区资源的能力。

  “我觉得自己有了可追求和学习的目标。”王章华笑着说。当然,他对美国社区学院老师的敬业精神也有极深的印象,他们很多都来自企业,企业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回国后的王章华决定把师资队伍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今年暑假,学院6个系的240多名教师都被派到企业进行顶岗学习锻炼,以增加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

  据江波介绍,为期1个月的赴美培训日程不仅安排得相当紧凑,而且内容也相当充实。如,参加AACC(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年会;接受美国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的专门培训;参观、访问美国社区学院;参加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举办的“从中国人的视角看美国职业教育概况和未来发展”的专题讲座活动;分5组利用两周时间分别进驻到5所社区学院进行研修、观摩。而这一切都让院校长们“收获颇丰”。

  提升领导能力非一日之功

  “首批出国培训团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应该说很不容易了。但是,从对示范高职院校领导人的标准和更高要求看,与我们所期望的还有一定差距。”范唯对21名高职院校领导的考察报告这样评价,“如果不出去,凭借查阅各种资料,提交上来的一些报告在国内也可能完成。”

  7月27日,“首批赴美培训团”21名团员齐聚青岛汇报学习成果,接受专家的评审。

  “评审时真没给这些院校长留情面,让很多院校长脸上都挂不住。”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是此次评审的专家组成员之一,他感觉有些院校长的考察报告还停留在表面上,“也许是语言不通的原因吧!”

  尽管评审专家这样看,但据记者了解,从海外培训到回国后短短的几个月内,培训的效果已经在一些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做法上显现出来了。

  培训期间,让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感触最深的是社区学院天然的校企融合,即学院与企业、社区相互依存的关系,“学院和社区真是做到了水乳交融。”陈建民说,“相信中国的高职教育再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也会做到这点,可能会做得更好。”

  考察回来后的陈建民,目前已经把所有的教学楼改造成教学实训楼,即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把仪器、设备搬到教室,“使教、学、做真正做到一体化”。

  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田乃琳在美国社区学院考察时,社区学院汽车维修专业的一张课程表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发现课程表对课程目标定位很直接、很具体;对出勤有要求;对穿什么样的衣服、鞋子、裤子也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张课程表充分体现了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完美结合。”田乃琳说,她把这张课程表带了回来,与学校的老师逐句翻译成中文,下学期将在学校的一些专业进行实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21名高职院校长都有各自的体会,也都表示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尝试性的改革。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果,对于即将参加培训的500名高职院校领导,项目组织负责人给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确定的研修选题不要太大、太宽。如果选题太宽泛,就会面面俱到,太空洞、太宏观,而落不到实质问题上,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研究不能浮在面上,要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悟出大道理。

  三是抱着平等交流的态度,既不要去仰视人家,也不要自傲。要分析他国职业教育成功或失败的背景,分析他们成功的条件和土壤。然后,要鉴别哪些是可借鉴的,哪些是不可用的。

  “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不仅让院校长们开眼界、长见识,同时也宣传和展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绩。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上出新思路,收到实际成效,达到预期目标。未来的5年,我们任重道远。”江波说。(记者 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