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找准方向最重要

2013年09月09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谢俊健,去年10月12日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2013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上,与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谢俊健的同学中很多人和他一样,早早就落实了“婆家”,对于媒体大量宣传报道的就业难,他们并没有太多切身的感受。四川建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黄志祥告诉记者,截至8月底,全院有4158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硬签约率84.36%,另有186人专升本继续深造,350多人成功实现灵活就业,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5%。今年的就业难易程度对于四川建院而言,和往年并无多大不同。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声誉,直接影响招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没有哪一所学校不是全力以赴、尽其所能,但是最终的成效却不尽相同。四川建院何以能轻松破解就业难?他们有何制胜秘诀?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抛离各校一些共性的做法和经验,四川建院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学习借鉴。

  顺应社会需求开设新专业,“增量”不拖后腿

  和多数学校一样,近几年四川建院办学规模有所扩张,也开办了一批新专业,但是和其他一些学校不一样的是,这些新开办的专业都没有拖就业的后腿,而是一上马就受到社会的欢迎,一些专业供不应求。

  “不是说就业困难、生源下降就不能扩大规模,不能增设新专业,关键要看清国家和行业经济发展大趋势,号准市场的脉,找准方向,适应市场需求,顺势而为。”四川建院院长李辉教授说。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是稳增长和调结构并重,经济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兴未艾,乡镇规划、市政管网建设等过去欠账的领域都大有可为。”四川建院教务处长钟林说:“尤其是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建设大发展,相关人才非常紧缺。”

  “目前我国铁路处于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在西部。但是在西南5省市,仅有一所中专校和一所高校开设有铁路方面的相关专业,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在2005年设立了交通工程系,2008年开始陆续开办了盾构施工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施工技术等铁路方面的专业,每年招收300多人,毕业生很抢手。”李辉介绍说。

  从2005年开始,四川建院先后开办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技术管理、材料与物资供应管理、物流管理、焊接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等15个新专业,招生占到总量的20%以上。这些新专业成为学校大土建类专业之外新的招生增长点和就业亮点,也更好地满足了行业发展的需求。

  行业依托不可丢,有一批老主顾“托底”就业不慌

  四川建院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批建筑类大企业每年到校招聘,成为稳定就业的中流砥柱。

  “尽管行业部委办学的投资与管理体制已经改变,但是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学思路应该坚持。”四川建院副院长胡晓元说。该院通过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方式与中建集团、中铁集团、北京建工集团等特大型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他们参加学校的招聘会。每年仅中建系统、中铁系统、中水系统、北京建工、华西集团、重庆建工等建筑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就要招走40%左右的毕业生。此外,学院通过与四川省建筑行业协会密切联系,加强就业宣传,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许多地方建筑企业把学院作为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首选学校,每年从学院招聘的毕业生占总数的40%左右。

  “就业工作要有主有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有这两个40%托底,就业工作就好做了。”胡晓元说,“这些企业对四川建院青睐有加,一方面是学校与他们搞好关系,提供周到的服务,更重要的还是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他们的认可。”据介绍,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招聘人才基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唯独对四川建院开绿灯,连续5年从四川建院招收了共计2500多人,相当于每年招走了四川建院毕业生的10%还多。

  “服务好这些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围绕他们的需求培养人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把握好这个重点,就业就不会太艰难。”黄志祥说。

  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为人才培养和就业提供参考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情况如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怎么样?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比,还有哪些不足?对于这些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起工作来心中没底。四川建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就业调查,每年由学院领导带队,奔赴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省区走访用人单位,发放调查表,并将用人单位意见反馈给毕业生,以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也为学校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011年4月,四川建院引入麦可思(数据)成都有限公司对学生毕业三年之后的发展进行跟踪调研。采访中,学院多位领导表示,这个调查相对客观,而且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参照系。比如,麦可思的调研结果显示,该院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48%,比全国高职毕业生的总体情况高17个百分点,这说明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教学改革设计是有效的;该院学生毕业三年后的满意度、月收入、专业相关度明显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说明毕业生具有竞争优势。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就业调研的力度,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方面还有什么不足?专业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改革是否对路?这些都需要通过调研来掌握信息,不断地修正,方向对了,就业之路自然畅通。”该院院长李辉说。(本报记者 汪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