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职高专毕业生总量已超本科生
2011年06月14日
来源:大众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月30日,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社科院联合组成的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公布了《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调查报告》,指出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
高职高专毕业生占61.52%
2010年,山东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总数创历史新高,达到43万,同比增长2.6%;2011年将再创新高,达到47万人,增长9.3%。与2007年同比增长38.76%的历史最高增幅相比,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已经减慢,但总量仍在持续上升。
受招生数量和就业前景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高校毕业生生源结构正在发生一些引入关注的变化:一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所占比例逐步提高,达到了61.52%,总量已超过普通本科毕业生数量。二是近年来的扩招主要集中在工学、管理学、文学和医学四门类,其中,工学毕业生自2006年以来增长了10.6万,2011年全省高校将有18.9名工学大学生毕业,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40%;其次是管理学类将有10.9万名毕业生,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23.2%。这两个特点表明,高等院校瞄准就业开办专业,技术应用类人才比较吃香。
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上看,工学虽然增长人数较多,但缺口仍较大;而医学、文学明显供过于求,各门类生源比例中,医学占12.9%,而需求仅为4.15%;文学占生源比例的9.26%,需求仅为4.35%,相差悬殊。
哪儿最需要人
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统计显示,人才需求地域性和行业性集中特点突出。2010年省会、沿海城市及山东重点发展区域对高校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仅济南、青岛、烟台、潍坊4市需求量占全省需求总量的60%。另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范围的6市2县人才招聘需求旺盛,全年发布招聘人数占全省人才需求总量的61%,预计2011年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
从单位性质角度分析,非国有企业一直是毕业生的需求大户。2010年统计显示,非国有企业发布的招聘人数占需求总人数的82.2%,国有企业占13.3%,机关事业单位共占需求总数的4.1%,参加“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的占0.4%。
该报告特别指出,2010年山东省应届毕业生共考取各级公务员2272名,占毕业生总量不足0.5%。
从行业角度分析,制造业作为山东的优势产业,每年毕业生需求量均占全省总需求量的30%以上,需求量一直占据各行业首位。另外,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发布需求量也很大,以上五行业每年发布的毕业生需求量和一直占当年需求总量的70%左右。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我省各类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迅速增长,2010年服务业发布需求人数仅次于制造业,居于第二位。服务业中的其他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发布毕业生需求人数均突破2万,超过了制造业中发布需求最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在各行业小类中排名前2位,这充分体现了人才需求的积极变化。
“三支一扶”招2500人 报了6.3万
2010届山东省高校非师范类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79.9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8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68.66%,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为84.13%,专科(高职)总体就业率为77.98%。研究生就业率相对较低,说明研究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但从就业方式和就业去向看,研究生的就业质量要远远高于其他学历毕业生。
从不同学科门类看,农学、工学、管理学就业情况较好,法学、哲学、历史学的就业情况较差。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排名为: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哲学。
2010年,我省先后组织了一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服务项目。从项目报名情况看,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招募2500名大学生,报名人数达6.3万,实际上岗2866人,说明在各级政府大力引导和推动下,大学生择业观念从整体上已经产生变化,基层就业热初现端倪。
2010年应届毕业生创业的人数仅占全省毕业生人数的0.3%左右,而且创业类型比较简单,以营销和生活服务为主,技术知识含量不高,能够基于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高附加值创业还比较少见。尽管大学生对创业充满渴望,但调查显示,大学生由于对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认识不足、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要求、缺少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机会以及社会环境等瓶颈存在,使得山东省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很低,目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带头人、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指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三大结构性矛盾:一是高校学科专业生源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矛盾;二是大学生培养模式及培养水平及与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矛盾;三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择业取向与社会用人观念的矛盾。政府、高校、用人单位都应把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作为关键着力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互动发展,推动大学生就业形势根本好转。
高职高专毕业生占61.52%
2010年,山东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总数创历史新高,达到43万,同比增长2.6%;2011年将再创新高,达到47万人,增长9.3%。与2007年同比增长38.76%的历史最高增幅相比,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已经减慢,但总量仍在持续上升。
受招生数量和就业前景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高校毕业生生源结构正在发生一些引入关注的变化:一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所占比例逐步提高,达到了61.52%,总量已超过普通本科毕业生数量。二是近年来的扩招主要集中在工学、管理学、文学和医学四门类,其中,工学毕业生自2006年以来增长了10.6万,2011年全省高校将有18.9名工学大学生毕业,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40%;其次是管理学类将有10.9万名毕业生,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23.2%。这两个特点表明,高等院校瞄准就业开办专业,技术应用类人才比较吃香。
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上看,工学虽然增长人数较多,但缺口仍较大;而医学、文学明显供过于求,各门类生源比例中,医学占12.9%,而需求仅为4.15%;文学占生源比例的9.26%,需求仅为4.35%,相差悬殊。
哪儿最需要人
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统计显示,人才需求地域性和行业性集中特点突出。2010年省会、沿海城市及山东重点发展区域对高校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仅济南、青岛、烟台、潍坊4市需求量占全省需求总量的60%。另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范围的6市2县人才招聘需求旺盛,全年发布招聘人数占全省人才需求总量的61%,预计2011年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
从单位性质角度分析,非国有企业一直是毕业生的需求大户。2010年统计显示,非国有企业发布的招聘人数占需求总人数的82.2%,国有企业占13.3%,机关事业单位共占需求总数的4.1%,参加“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的占0.4%。
该报告特别指出,2010年山东省应届毕业生共考取各级公务员2272名,占毕业生总量不足0.5%。
从行业角度分析,制造业作为山东的优势产业,每年毕业生需求量均占全省总需求量的30%以上,需求量一直占据各行业首位。另外,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发布需求量也很大,以上五行业每年发布的毕业生需求量和一直占当年需求总量的70%左右。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我省各类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迅速增长,2010年服务业发布需求人数仅次于制造业,居于第二位。服务业中的其他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发布毕业生需求人数均突破2万,超过了制造业中发布需求最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在各行业小类中排名前2位,这充分体现了人才需求的积极变化。
“三支一扶”招2500人 报了6.3万
2010届山东省高校非师范类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79.9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18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68.66%,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为84.13%,专科(高职)总体就业率为77.98%。研究生就业率相对较低,说明研究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但从就业方式和就业去向看,研究生的就业质量要远远高于其他学历毕业生。
从不同学科门类看,农学、工学、管理学就业情况较好,法学、哲学、历史学的就业情况较差。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排名为: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哲学。
2010年,我省先后组织了一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服务项目。从项目报名情况看,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招募2500名大学生,报名人数达6.3万,实际上岗2866人,说明在各级政府大力引导和推动下,大学生择业观念从整体上已经产生变化,基层就业热初现端倪。
2010年应届毕业生创业的人数仅占全省毕业生人数的0.3%左右,而且创业类型比较简单,以营销和生活服务为主,技术知识含量不高,能够基于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高附加值创业还比较少见。尽管大学生对创业充满渴望,但调查显示,大学生由于对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认识不足、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要求、缺少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机会以及社会环境等瓶颈存在,使得山东省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很低,目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带头人、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指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三大结构性矛盾:一是高校学科专业生源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矛盾;二是大学生培养模式及培养水平及与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矛盾;三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择业取向与社会用人观念的矛盾。政府、高校、用人单位都应把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作为关键着力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互动发展,推动大学生就业形势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