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求解困局
2011年05月04日
来源:三晋都市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鼓励和支持省内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或专业)试行自主招生是我省新高考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为改变“高考一考定终生”、促进高考录取多元化的一种探索,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在我省已经试行了3年。《山西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表述:“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或专业)试行自主招生。”按全省教育发展规划,再有10年,也就是到2020年,我省所有高职院校都将实行单独自主招生。
然而作为一种探索,我省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一直却与“寂寞”相伴。虽然已经有了3年的历史,却仍然是几人参与少人问津。
中等生的新选择
“初唐四杰是哪几位?”“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你怎么看鲁班精神?”“对日本地震有什么看法?”……虽然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但芦杰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当时一下子就有点懵了,没想到面试题会那么地灵活,似乎跟平时课上学的东西相关不大。”
芦杰是来自忻州的一名高三学生,由于基础较差,他的成绩一直都不怎么理想。进入高三之后的几次模拟考试,他都基本上维持在300到400分的水平上。这个分数想上一所差不多点的大学,基本没有什么希望。芦杰一度情绪低落,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就在考试前不长时间,他从同学的口中得知有5所高职学校要提前单独招生,就像是黑夜里透过来一丝亮光,他一下子就抓住了这微弱的希望,虽然“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但他决定试试。“冲刺复习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我这分数,能提前考上高职就很幸运了!”
高职院校提前单独招生,让许多像芦杰这样的中等生得到了“实惠”——在高考之外,他们又有了一种新的选择,这种选择让他们可以跳过高考那座“独木桥”进入大学殿堂。那“桥”上强手如云,成绩是惟一的“武器”,而“成绩”却正是他们的弱点。如果在那里“过招”,他们必败无疑。因此,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这个关键时刻,他们一扭方向盘,把“战车”开到一条岔道上:报考高职院校“校考单招”模式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幸运之神眷顾,他们一旦通过志愿学校的一系列校考项目被录取,就不用再参加高考。
2009年财专“破冰”
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信息显示:今年我省共有5所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考试工作,分别是: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而在2010年,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学校只有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3所。再前推一年,在2009年则只有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一所学校。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李锦元介绍说,全国高职院校提前单招试点工作是从2007年开始的,但只限于少数的国家级高职示范校,只有4所。2008年试点范围扩大到了8所。“我们学校在2008年就接到了通知,但考虑到当时条件不是很成熟,所以2008年就没有申请。”
谈起2009年招生情况,李锦元用了“可怜”两个字。“当时时间非常紧,宣传、报名、组织考试一系列工作,要在20天的时间里全部完成,紧张与仓促可想而知。”当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提前单独招生的只有酒店管理一个专业。“当时我们计划招50人,最后报了有122个人。”宣传不到位,许多学生和家长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考试,而且在观念、认识上都有相当的差距,李锦元分析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民办学校、培训学校每年都会深入下面的学校、家庭中做工作,其实这里面有许多根本就不具备学历培训的资格,搞得学生和家长也分不清楚真假,不敢报。”
就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于艰难中“破冰”前行。
“游戏”的结果还是就业
就像是“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的自主招生考试只是少数尖子生的“战场”一样,高职单独招生则是中等生的游戏,成绩好点的不愿报,成绩太差报也是白报。
“虽然参加单招不但不会影响高考,反而是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但成绩好点的,却看不上这么一次机会。”在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现场,一位来自大同市左云县的考生这样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班级共有50多人,只有她一个人报了单独招生考试。
这个名叫周志芳的考生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我们家是来自农村的,家庭经济不是很富裕,即使是考上了三本,估计也上不起。如果能考上高职,上一个好专业也挺好的。”她的身边,陪女儿前来考试的母亲一身典型的农村人装扮,默默地站在那里。作为母亲,她也想让孩子能考一个好学校,但家里的经济条件她也不得不考虑。“她每次考试也就三四百分,高考估计最好能考个三本,但三本学费那么贵,家里根本负担不起。”在考试前三天,她们母女二人就从左云来到了太原。笔试、面试几天折腾下来,花了不少钱,这让她心疼不已。她们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每天的饭不是找个小饭店每人吃碗面,就是干脆泡两袋方便面。就是考试那天中午的午饭,她们母女两人也是吃的方便面。“没胃口,吃不下。”周志芳说。“这几天一直挺紧张的,早上面试发挥的还可以,下午是文化课考试,但愿顺利吧。”她说,之所以决定参加单独招生考试,是因为“我平时考试成绩就是380分左右,考本科很吃力,所以我就听我妈的意见,参加这次考试搏一搏。而且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工程造价’这个专业的。”旁边的母亲插话了:“我觉得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只要好就业就行。她喜欢那个专业,我们家长当然支持她。”
“只要是将来好就业就行,专科还是本科,倒无所谓,最终的结果还是就业。”一位来自运城市平陆县的家长告诉记者,他家是个女孩,高考成绩一直都不怎么理想,“对孩子来说,参加高考压力太大了,我们也不想逼孩子那么紧,能考个专科也挺好。”旁边一个家长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插话说:“我们家长的观念确实也该变一变了,不要老是逼着孩子上本科,只要就业形势好,好专科也是孩子不错的选择。”
转变观念并不容易
招考现场人来人往的考生和家长,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员,还有家长那种“无所谓本、专”的论调,似乎家长和考生的观念真的有些变了!其实“这种变只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变。”一位高职院校的老师毫不避讳地说。“上高职还是上本科?这是一个根本就用不着回答的问题。无论是从自身的虚荣心还是将来的就业来说,只要有选择本科的机会,谁都不会屈就高职院校。”他说,报高职单招考试的,“几乎全都是成绩中等、考本科基本无望的考生。这些考生家长所谓的观念转变,是建立在本科基本没有什么希望的前提下。就好像是你不得不做一件事,总得给自己找个台阶或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样。”
在他看来,要真正让这些家长和考生转变观念,并不容易。“首先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得变,你看看现在的招聘,基本上最低的学历要求就是本科,有几个写着高职高专的?如果用人单位的用人观不变,单纯地要求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是不现实的。”
在招考现场,记者曾采访过一位来自朔州市山阴县的马姓考生。在前几次的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一直都在不到300分的这个状态上。他说,他也知道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考得上本科、哪怕是三本,但从内心来说,他仍然很抵触报考高职提前单招。“感觉很憋屈,但又没有办法。”
其实所有考生的心态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即使是成绩中等的高考生,也只有少数的一部分孩子能接受现实,选择报考高职单招考试,很少有人是心甘情愿地来考试。虽然他们对自己的成绩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但与高职高专相比,他们却更期待在高考时能有“幸运之神”降临。
“寂寞”的单招考试
今年我省共有5所高职院校试行单独招生,总招生计划为1375人,其中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为260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为6个专业、260人,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8个专业300人,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总计划招生360人,其中普通类328人,特长类32人,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计划招生100人、“旅游管理”专业50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45人。
报名情况却并不理想。在报名结束之后,其中一位学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报名情况不太理想,学院“不得不延长了报名时间”。记者了解到,为了降低“成本”,今年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实行统一宣传、统一命题、统一笔试,最终考试的时候,试卷只印了3000余份。这表明,这4所学校真正最终参加考试的考生也就在3000人左右。3000多名考生,与34万多的高考大军相比,无异于九牛一毛。
“每年从宣传到报名,时间很短,信息极不对称。高三了,都在紧张地复习,没有几个考生会有精力有时间去看电视,或上网,即使上网也不可能正好登录到相关的网站,所以很少有学生知道这类信息。”李锦元已经做了3年的单独招生工作,在他看来,宣传得不到位是目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来自朔州市山阴县的郁向名印证了李锦元的观点。他告诉记者,他们班里有80多个学生,其中有4个报名参加了单独招生考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高职单独招生这个新名词。我回去给家里人说要参加单招考试,我妈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我单独招生是什么?怎么考试?都考哪些知识?”他仔细给家里人讲了考试流程,也上网查了很多材料给家长看,“可是我妈就是不相信,一个劲地说单独招生也许是学校招不下学生了,才会提前考试招人来补上空缺,很有可能是骗人的。”郁向名告诉记者,他的母亲为此还专门去学校跟老师进行了咨询,“才认为这事情靠谱,才答应我考试。”
虽然我省高职单独招生试点工作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但因为涉及的学校、专业、招生人数一直较少,再加上宣传得不到位,因此,许多家长对高职单独招生并不知情,甚至很多家长就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项考试。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家长都是跟当地老师咨询过才答应孩子考试的。“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单独招生的,问了问孩子的班主任,又在网上查了查这才带孩子来的。”一位来自忻州的陆女士和记者说。
除了宣传,高职单独招生的不成规模,还有传统的“重本轻专”“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观念的影响……这些因素,都让我省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工作举步维艰。
好专业、好口碑成为“杀手锏”
于寂然中开场,在悄无声息中落幕,2011年我省虽然扩大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试点的范围与规模,但反响却并不尽如人意。不过,并非所有的院校都是如此。
今年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报名结束后,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位工作人员高兴地告诉记者:“从开始报名到4月8日结束,总人数已经突破1854人,而学校计划招生是260人。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前来报名。”1:7,这个比率对于默默无闻的单招考试来说,完全是一个值得高兴和庆祝的数字。“之所以场面很火爆,主要还是95%的就业率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都很好。另一个原因是,学校管理制度严格,对学生负责,在课程设置上也是一直在改革,专业设置也是比较受学生喜欢的。”他说:“这是一种共赢的局面,最终的结果是学校、学生、家长、教育监管部门,方方面面都很满意。”
在我省高职院校中,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的口碑一直很好。“我们去年的分数线,比本科线都高。”在李锦元看来,一所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就是社会声誉,而社会声誉最直接的载体和体现就是就业率。“毕业生就是一个‘活’广告,他们口口相传,被用人单位承认了,毕业生就业了,高职院校对考生的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大。”2010年单独招生考试,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共涉及5个专业,计划招生325个,“报名就报了有1960人。”李锦元实话实说,从生源质量上来说,单独招生的生源质量要比高考要差,但他还是很“欣赏”单独招生这一办法。“值得肯定!高职提前单独招生,改变了过去那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专业,学校通过面试面对面接触,也容易选拔有特殊潜能的人才。这对于那些文化成绩不好,但确实具备专业发展潜能的考生来说,更公平!”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都不是专业的考试队伍,是在摸索中前行。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面试的标准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倾向,60分与80分的差距很明显,但80分与82分或85分的差距呢?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儿了。怎么样能确保对每一个考生更公平更公正?需要逐步完善。”在李锦元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提前单招。“有些专业,我们通过单招能够看出学生的素质,比如酒店管理、导游等,我们通过面试环节,就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比如他的应变能力、形象气质啥的。但有些专业并不适合单招,比如会计。”对于单招的肯定,还来自于他的另一个观点:对于学生来说,选个好专业要比选个好学校更能促进今后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上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我觉得那是对孩子的一种扼杀!”
单招考试是一把“双刃剑”
高职高专单独自主招生是一把“双刃剑”,“学校是带着风险来试验的。由于报考群体的不同,很可能面临招进来的学生成绩还不如其他的专业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明白这一点。“高职单招面对的,不是一批成绩拔尖的学生。我们之所以设计面试环节,就是希望面对面看看,学生们是不是适合这些专业。这可能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核心。”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那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面试其实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学生的知识广度、思辨能力,而且这些是无法通过单纯的书面测试测出来的。”今年,他们在面试时需要学生通过抽签方式来选择问题,在问题设置上,涵盖了课本基础知识、时事政治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等,“比较灵活。我们就是想要通过面试,来考查学生发散思维、交际、沟通和随机应变等综合能力,这一个环节不存在所谓量化的评估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就是答案。”
做了多年招生工作的李锦元对这一点的感受更深。“这次单招的学生进了学校以后,我们会‘特殊对待’。针对他们文化课薄弱的问题,我们会专门安排老师在讲课进度、深度等方面进行调整,而且还得有意识地把他以前落下的东西给补起来。这无疑就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和教学难度。”他认为,目前之所以会面临“双刃剑”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和家长很难给自己或是孩子进行清晰的自我定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单招规模太小,对学生和家长根本构不成什么影响。他建议,随着高职高专单独自主招生试点规模的逐渐扩大,省城应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的安排,这样“规格上去以后,影响自然也就大了,就容易引导考生和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
不过,“双刃剑”的格局并不会因为考试规格的上升而改变。“高职单独自主招生,是一个发展方向,以后规模肯定会逐渐扩大,无论从学校、专业还是招生人数都是这个趋势。”李锦元说。但这一政策对于一些时间不长、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生源差必然会导致毕业生素质不高,毕业生素质不高则会导致院校的社会声誉下降,社会声誉下降又会导致报考学生减少、生源质量差,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李锦元说,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近几年我省高考报考人数一直下滑,终有一天会面临生源紧缺的问题,最终肯定会有一批高职高专院校被社会所“淘汰”,而试行的单独自主招生政策,则会加速这一进程的发展。
省招考中心高考处处长张崇德在省教育厅召开的“新高考”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省有5所高职院校经教育部批准试点单独自主招生改革,“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还是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在现有学校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2011年除了这5所高职院校外,其他学校暂不试行,按照教改纲要规划,到2020年我省高职院校全部实行自主招生。”
作为改变“高考一考定终生”、促进高考录取多元化的一种探索,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在我省已经试行了3年。《山西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表述:“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或专业)试行自主招生。”按全省教育发展规划,再有10年,也就是到2020年,我省所有高职院校都将实行单独自主招生。
然而作为一种探索,我省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一直却与“寂寞”相伴。虽然已经有了3年的历史,却仍然是几人参与少人问津。
中等生的新选择
“初唐四杰是哪几位?”“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你怎么看鲁班精神?”“对日本地震有什么看法?”……虽然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但芦杰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当时一下子就有点懵了,没想到面试题会那么地灵活,似乎跟平时课上学的东西相关不大。”
芦杰是来自忻州的一名高三学生,由于基础较差,他的成绩一直都不怎么理想。进入高三之后的几次模拟考试,他都基本上维持在300到400分的水平上。这个分数想上一所差不多点的大学,基本没有什么希望。芦杰一度情绪低落,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就在考试前不长时间,他从同学的口中得知有5所高职学校要提前单独招生,就像是黑夜里透过来一丝亮光,他一下子就抓住了这微弱的希望,虽然“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但他决定试试。“冲刺复习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我这分数,能提前考上高职就很幸运了!”
高职院校提前单独招生,让许多像芦杰这样的中等生得到了“实惠”——在高考之外,他们又有了一种新的选择,这种选择让他们可以跳过高考那座“独木桥”进入大学殿堂。那“桥”上强手如云,成绩是惟一的“武器”,而“成绩”却正是他们的弱点。如果在那里“过招”,他们必败无疑。因此,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这个关键时刻,他们一扭方向盘,把“战车”开到一条岔道上:报考高职院校“校考单招”模式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幸运之神眷顾,他们一旦通过志愿学校的一系列校考项目被录取,就不用再参加高考。
2009年财专“破冰”
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信息显示:今年我省共有5所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考试工作,分别是: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而在2010年,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学校只有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3所。再前推一年,在2009年则只有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一所学校。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李锦元介绍说,全国高职院校提前单招试点工作是从2007年开始的,但只限于少数的国家级高职示范校,只有4所。2008年试点范围扩大到了8所。“我们学校在2008年就接到了通知,但考虑到当时条件不是很成熟,所以2008年就没有申请。”
谈起2009年招生情况,李锦元用了“可怜”两个字。“当时时间非常紧,宣传、报名、组织考试一系列工作,要在20天的时间里全部完成,紧张与仓促可想而知。”当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提前单独招生的只有酒店管理一个专业。“当时我们计划招50人,最后报了有122个人。”宣传不到位,许多学生和家长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考试,而且在观念、认识上都有相当的差距,李锦元分析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民办学校、培训学校每年都会深入下面的学校、家庭中做工作,其实这里面有许多根本就不具备学历培训的资格,搞得学生和家长也分不清楚真假,不敢报。”
就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于艰难中“破冰”前行。
“游戏”的结果还是就业
就像是“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的自主招生考试只是少数尖子生的“战场”一样,高职单独招生则是中等生的游戏,成绩好点的不愿报,成绩太差报也是白报。
“虽然参加单招不但不会影响高考,反而是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但成绩好点的,却看不上这么一次机会。”在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现场,一位来自大同市左云县的考生这样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班级共有50多人,只有她一个人报了单独招生考试。
这个名叫周志芳的考生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我们家是来自农村的,家庭经济不是很富裕,即使是考上了三本,估计也上不起。如果能考上高职,上一个好专业也挺好的。”她的身边,陪女儿前来考试的母亲一身典型的农村人装扮,默默地站在那里。作为母亲,她也想让孩子能考一个好学校,但家里的经济条件她也不得不考虑。“她每次考试也就三四百分,高考估计最好能考个三本,但三本学费那么贵,家里根本负担不起。”在考试前三天,她们母女二人就从左云来到了太原。笔试、面试几天折腾下来,花了不少钱,这让她心疼不已。她们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每天的饭不是找个小饭店每人吃碗面,就是干脆泡两袋方便面。就是考试那天中午的午饭,她们母女两人也是吃的方便面。“没胃口,吃不下。”周志芳说。“这几天一直挺紧张的,早上面试发挥的还可以,下午是文化课考试,但愿顺利吧。”她说,之所以决定参加单独招生考试,是因为“我平时考试成绩就是380分左右,考本科很吃力,所以我就听我妈的意见,参加这次考试搏一搏。而且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工程造价’这个专业的。”旁边的母亲插话了:“我觉得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只要好就业就行。她喜欢那个专业,我们家长当然支持她。”
“只要是将来好就业就行,专科还是本科,倒无所谓,最终的结果还是就业。”一位来自运城市平陆县的家长告诉记者,他家是个女孩,高考成绩一直都不怎么理想,“对孩子来说,参加高考压力太大了,我们也不想逼孩子那么紧,能考个专科也挺好。”旁边一个家长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插话说:“我们家长的观念确实也该变一变了,不要老是逼着孩子上本科,只要就业形势好,好专科也是孩子不错的选择。”
转变观念并不容易
招考现场人来人往的考生和家长,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员,还有家长那种“无所谓本、专”的论调,似乎家长和考生的观念真的有些变了!其实“这种变只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变。”一位高职院校的老师毫不避讳地说。“上高职还是上本科?这是一个根本就用不着回答的问题。无论是从自身的虚荣心还是将来的就业来说,只要有选择本科的机会,谁都不会屈就高职院校。”他说,报高职单招考试的,“几乎全都是成绩中等、考本科基本无望的考生。这些考生家长所谓的观念转变,是建立在本科基本没有什么希望的前提下。就好像是你不得不做一件事,总得给自己找个台阶或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样。”
在他看来,要真正让这些家长和考生转变观念,并不容易。“首先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得变,你看看现在的招聘,基本上最低的学历要求就是本科,有几个写着高职高专的?如果用人单位的用人观不变,单纯地要求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是不现实的。”
在招考现场,记者曾采访过一位来自朔州市山阴县的马姓考生。在前几次的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一直都在不到300分的这个状态上。他说,他也知道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考得上本科、哪怕是三本,但从内心来说,他仍然很抵触报考高职提前单招。“感觉很憋屈,但又没有办法。”
其实所有考生的心态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即使是成绩中等的高考生,也只有少数的一部分孩子能接受现实,选择报考高职单招考试,很少有人是心甘情愿地来考试。虽然他们对自己的成绩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但与高职高专相比,他们却更期待在高考时能有“幸运之神”降临。
“寂寞”的单招考试
今年我省共有5所高职院校试行单独招生,总招生计划为1375人,其中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为260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为6个专业、260人,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8个专业300人,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总计划招生360人,其中普通类328人,特长类32人,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计划招生100人、“旅游管理”专业50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45人。
报名情况却并不理想。在报名结束之后,其中一位学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报名情况不太理想,学院“不得不延长了报名时间”。记者了解到,为了降低“成本”,今年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实行统一宣传、统一命题、统一笔试,最终考试的时候,试卷只印了3000余份。这表明,这4所学校真正最终参加考试的考生也就在3000人左右。3000多名考生,与34万多的高考大军相比,无异于九牛一毛。
“每年从宣传到报名,时间很短,信息极不对称。高三了,都在紧张地复习,没有几个考生会有精力有时间去看电视,或上网,即使上网也不可能正好登录到相关的网站,所以很少有学生知道这类信息。”李锦元已经做了3年的单独招生工作,在他看来,宣传得不到位是目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来自朔州市山阴县的郁向名印证了李锦元的观点。他告诉记者,他们班里有80多个学生,其中有4个报名参加了单独招生考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高职单独招生这个新名词。我回去给家里人说要参加单招考试,我妈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我单独招生是什么?怎么考试?都考哪些知识?”他仔细给家里人讲了考试流程,也上网查了很多材料给家长看,“可是我妈就是不相信,一个劲地说单独招生也许是学校招不下学生了,才会提前考试招人来补上空缺,很有可能是骗人的。”郁向名告诉记者,他的母亲为此还专门去学校跟老师进行了咨询,“才认为这事情靠谱,才答应我考试。”
虽然我省高职单独招生试点工作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但因为涉及的学校、专业、招生人数一直较少,再加上宣传得不到位,因此,许多家长对高职单独招生并不知情,甚至很多家长就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项考试。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家长都是跟当地老师咨询过才答应孩子考试的。“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单独招生的,问了问孩子的班主任,又在网上查了查这才带孩子来的。”一位来自忻州的陆女士和记者说。
除了宣传,高职单独招生的不成规模,还有传统的“重本轻专”“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观念的影响……这些因素,都让我省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工作举步维艰。
好专业、好口碑成为“杀手锏”
于寂然中开场,在悄无声息中落幕,2011年我省虽然扩大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试点的范围与规模,但反响却并不尽如人意。不过,并非所有的院校都是如此。
今年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报名结束后,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位工作人员高兴地告诉记者:“从开始报名到4月8日结束,总人数已经突破1854人,而学校计划招生是260人。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前来报名。”1:7,这个比率对于默默无闻的单招考试来说,完全是一个值得高兴和庆祝的数字。“之所以场面很火爆,主要还是95%的就业率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都很好。另一个原因是,学校管理制度严格,对学生负责,在课程设置上也是一直在改革,专业设置也是比较受学生喜欢的。”他说:“这是一种共赢的局面,最终的结果是学校、学生、家长、教育监管部门,方方面面都很满意。”
在我省高职院校中,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的口碑一直很好。“我们去年的分数线,比本科线都高。”在李锦元看来,一所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就是社会声誉,而社会声誉最直接的载体和体现就是就业率。“毕业生就是一个‘活’广告,他们口口相传,被用人单位承认了,毕业生就业了,高职院校对考生的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大。”2010年单独招生考试,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共涉及5个专业,计划招生325个,“报名就报了有1960人。”李锦元实话实说,从生源质量上来说,单独招生的生源质量要比高考要差,但他还是很“欣赏”单独招生这一办法。“值得肯定!高职提前单独招生,改变了过去那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专业,学校通过面试面对面接触,也容易选拔有特殊潜能的人才。这对于那些文化成绩不好,但确实具备专业发展潜能的考生来说,更公平!”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都不是专业的考试队伍,是在摸索中前行。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面试的标准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倾向,60分与80分的差距很明显,但80分与82分或85分的差距呢?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儿了。怎么样能确保对每一个考生更公平更公正?需要逐步完善。”在李锦元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提前单招。“有些专业,我们通过单招能够看出学生的素质,比如酒店管理、导游等,我们通过面试环节,就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比如他的应变能力、形象气质啥的。但有些专业并不适合单招,比如会计。”对于单招的肯定,还来自于他的另一个观点:对于学生来说,选个好专业要比选个好学校更能促进今后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上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我觉得那是对孩子的一种扼杀!”
单招考试是一把“双刃剑”
高职高专单独自主招生是一把“双刃剑”,“学校是带着风险来试验的。由于报考群体的不同,很可能面临招进来的学生成绩还不如其他的专业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明白这一点。“高职单招面对的,不是一批成绩拔尖的学生。我们之所以设计面试环节,就是希望面对面看看,学生们是不是适合这些专业。这可能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核心。”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那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面试其实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学生的知识广度、思辨能力,而且这些是无法通过单纯的书面测试测出来的。”今年,他们在面试时需要学生通过抽签方式来选择问题,在问题设置上,涵盖了课本基础知识、时事政治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等,“比较灵活。我们就是想要通过面试,来考查学生发散思维、交际、沟通和随机应变等综合能力,这一个环节不存在所谓量化的评估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就是答案。”
做了多年招生工作的李锦元对这一点的感受更深。“这次单招的学生进了学校以后,我们会‘特殊对待’。针对他们文化课薄弱的问题,我们会专门安排老师在讲课进度、深度等方面进行调整,而且还得有意识地把他以前落下的东西给补起来。这无疑就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和教学难度。”他认为,目前之所以会面临“双刃剑”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和家长很难给自己或是孩子进行清晰的自我定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单招规模太小,对学生和家长根本构不成什么影响。他建议,随着高职高专单独自主招生试点规模的逐渐扩大,省城应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的安排,这样“规格上去以后,影响自然也就大了,就容易引导考生和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
不过,“双刃剑”的格局并不会因为考试规格的上升而改变。“高职单独自主招生,是一个发展方向,以后规模肯定会逐渐扩大,无论从学校、专业还是招生人数都是这个趋势。”李锦元说。但这一政策对于一些时间不长、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生源差必然会导致毕业生素质不高,毕业生素质不高则会导致院校的社会声誉下降,社会声誉下降又会导致报考学生减少、生源质量差,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李锦元说,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近几年我省高考报考人数一直下滑,终有一天会面临生源紧缺的问题,最终肯定会有一批高职高专院校被社会所“淘汰”,而试行的单独自主招生政策,则会加速这一进程的发展。
省招考中心高考处处长张崇德在省教育厅召开的“新高考”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省有5所高职院校经教育部批准试点单独自主招生改革,“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还是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在现有学校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2011年除了这5所高职院校外,其他学校暂不试行,按照教改纲要规划,到2020年我省高职院校全部实行自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