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速写

2013年12月23日 来源:青岛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近700万毕业生走向社会。人们不仅期待接受好的教育,还需要有高质量的就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好就业”一直是高职学生的优势,然而,在新的时代形势下,高职学生还需要“就业好”,即毕业生凭借自己的能力迅速融入业界,得到行业的普遍青睐和认可,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013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从业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对母校的综合满意度为8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4%。日前,在“2013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荣获“2013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称号。

如何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如何让莘莘学子经过高职教育,不仅“好就业”,还要“就业好”?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

合作发展培养技高品端人才

“好就业”、“就业好”的一个根本要素是,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并对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力。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将人才培养标准定位为“技高品端”,要求从青职走出的学生不仅有职业技能,还要有优良的品质和精神。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首先,学院构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在与企业、行业、政府机构等合作过程中开放办学,深化改革,提升办学活力。

学院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布局。近年来,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和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战略布局,以适应企业需求为着眼点,学院建成现代制造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蓝色经济、物联网应用等6个特色专业群,机电一体化等9个国家重点专业、旅游管理等11个省级特色专业。

同时,学院在专业建设上,实施“1+N+1”合作模式。即依托“1个行业组织”、合作“N家相关的企业”、联合“1个国外职业教育机构”,优化专业内部结构,整合专业内部资源,以“合作推动改革,重点引领发展,群组共享共进,市场调整布局,内涵呈现特色”为原则,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趋向成熟,专业间的协作和带动效果明显,整体发展步伐加快。

目前,学院与201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与海尔集团签署新一轮十年合作协议,与青啤集团实施“员工学生联合培养”,与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信息技术研发工作室”,与中石油、中石化、青岛海晶化工、烟台万华集团等知名化工企业组建“冠名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216个,世界500强甲骨文(青岛)实训基地、微软IT学院以及华信(青岛)实训基地先后落户学院。

学院坚持世界眼光,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144所院校(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建立8个海外师资培训基地。与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荷兰等地的5所院校开展专业共建和课程互换;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职教经验与课程标准,将荷兰“能力本位”本土化后的课程体系在全国几十所高职院校中推广;获教育部批准,计算机专业2014年将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区学院开展“2+1+2”联合培养;承领中新两国政府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共同建立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学院在新加坡、韩国等地开辟实习、就业实训基地,300多人实现海外实习或就业。

学教做合一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新一轮的课改工作。课改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学教做合一”。“学教做合一”,即把传统的“教学做合一”中的“教”与“学”改变次序,“学”字当头,突出“学”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开展。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着眼于学生发展,面向行业、企业的需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树立广域的课程观,构建全员、全域、全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立体式“大课程”系统。

院长覃川表示,大课程系统中除了注重增强职业技能的显性课程,也包括注重提升综合素质的隐性课程。结合专业特征,加强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各个层次的品质提升,增加专业理念、专业行为、专业形象、专业气质等文化元素,提升专业的文化品位。从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在该方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推行素质能力培养计划。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实施“学生院长助理制”;建立大学生校务管理委员会、大学生权益委员会、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校园管理。

建立全国高职院校首个“四学期制度”。将传统入学教育改为“入职教育”,将社团、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过程,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公共必修课,实施等级制过程考核,毕业生“三证”获取率达到100%。

创设“工作课堂”。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流程,植入职业岗位为依托的职业素养养成与内化要素,为学生提供横向转岗、择业的可能,提高生存质量导向。

实施社团“十百千”项目。每年评选十个五星级社团和十个重点扶持建设社团,打造品牌社团;全院新生百分百入社团、社团数量逾百个;每年社团活动达到1000次,对社团活动进行课程化管理。以专业社团发展为龙头,结合技能月活动,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技能培养的联动。

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表现出了较强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管理领导能力。青岛颐中皇冠假日酒店在对学院及毕业生的评价中写道: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重要的伙伴院校和合作基地,“一大批毕业同学成为酒店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中不乏成为酒店的管理层甚至管理高层的同学。这其中校方的努力功不可没”。

开展创业教育综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建有2200平方米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42个创业项目进驻,注册企业29家,2012年营业额突破1500万,带动就业超过200人。

创业对在校大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教育形式。院长覃川表示,学生将来不是一定要成立自己的公司,做小老板,但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其创业思维、管理理念、合作精神,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学院与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合作,共同建立校园创业孵化器管理体系,提出了“高校、基地、市场—创业三级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模式,为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场地、设备等扶持。基地每年举办两期项目入驻评选会,建有YBC工作站,2013年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无息贷款25万元。姚彦强、吕洲、邢长峰3名获得“青岛市大学生十佳创业明星”称号的同学和管子壹、臧芳两名获得“青岛市十佳女大学生创业明星”称号的同学都是基地培养出来的。

2012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青岛开发区政府、青岛西海岸职教集团共同投资90余万元建立“开发区智岛创业培训中心”,负责全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和大学综合职业能力培训工作。中心建立了四个培训室,开展财富人生、沙盘对抗、企业模拟、企业实战224课时创业模拟培训。学院以“青岛市创业指导中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分中心”、高职学生“三创平台”、创业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SYB创业指导培训、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等多种创业培训活动。

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努力实践获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学院被评为“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院校”,2011、2012年学院被评为“青岛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几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目前,已累计在省内就业2.4万人,大企业就业率17%。开展品牌办学,让每一位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成长成才,奉献社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