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 夏鲁惠
独立学院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拓宽了高等教育的融资渠道,弥补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扩大了高等教育供给。
独立学院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
独立学院的举办具有这样的共性:利用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办学,按照民办机制运作。参与办学的社会力量或社会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地方政府、国外高校等方面。不论哪一类投资主体,他们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市场竞争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驱动力
独立学院从成立之初,就面临市场竞争和毕业生就业问题。其灵活的办学机制,既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贴近社会与市场需求,又使独立学院直接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大多数独立学院走上了一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追求办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例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修订了教学方案,增加了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办学的内容。学院根据企业集团对人才的需求,设置若干对口课程,实施“嵌入式”教学,开展实训教学,实行“订单式”培养。学院还在各董事单位建立金工实习车间、数控机床实习车间等多个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实训、实践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做到真刀真枪地实干。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依靠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中山市经济支柱产业的需求,结合市场实际,建立了以IT产业为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理、工、经、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坚持服务性与适应性的统一,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广东省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IT产业、现代加工制造业、汽车产业、建筑装饰材料、纺织服装、制药业等产业的特点,主动设置了相应的学科专业,为广东省及珠海市培养应用型人才。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均采取了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相结合、师生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由于一些独立学院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
经过近年来的办学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独立学院的共识。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冯向东认为,独立学院不能把母体学校的办学定位作为自身定位的依据,必须从自身拥有的教学资源、生源基础、面对的社会人才需求出发,找到自己的位置。武昌分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大众化、应用型”人才,争取在与同类院校的竞争中走在前列。为了落实这一办学定位,学院抓紧基础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坚持把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方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长王立人指出,独立学院必须科学定位,与母体“错开定位,配套发展”。所谓“错开定位”,就是指城市学院明确以培养本科层次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的战略定位。学院按照“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基础教育分层次,专业教育分模块,总体加强实务性课程、实践环节和能力训练环节”的原则,构建了应用型专业体系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形成了“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除了一般性的校外学生实践基地以外,还着重建设了一批校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给予学生“准职业训练”的机会。学院与40个产学研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在实习、合作研究、“双师型”教师聘用、共建实验室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构建了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平台。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副院长祝诚认为,独立学院既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又不同于高职高专,它培养的应是社会急需的大量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太湖学院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自主教育三个层面设计了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实施了“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为通识教育,重在打好理论基础;第三年为专才培养,重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应用能力;最后一年实施分流培养。学院通过压缩理论教学总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将四个寒假、三个暑假一并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涵盖社会新思维、新知识、新技术的公选课和选修课,逐步构建了高素质、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展个性、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副院长李能贵介绍,该院的办学理念是:保证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提升素质;办学定位是:教学型大学,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学院按大类培养原则建立了三个教学体系,第一是理论教学体系:大平台+小模块(按够用、能用、会用来构建);第二是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实践(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项目及综合技能),三层次实验(基本实验、综合实验、仿真与开放实验);第三是素质教育体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配合。
对于经管类学生,实行“3+1”模式,即三年完成校内基本素质能力培养,一年集中实践技能培养;对于工科类学生,则将主流技术认证培训融入培养方案。例如,计算机专业将微软认证培训纳入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类专业也将相关认证培训内容纳入培养方案。
提高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各独立学院应该将主要精力转到抓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真正把独立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今后,独立学院发展会面临一个办学主体的转换问题,即从依托公办高校办学转变为独立自主办学,这种转换要求独立学院具有符合自己办学定位要求的、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从稳定教学秩序、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稳定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一些独立学院为了降低办学成本,采取了控制专任教师数量、增加外聘教师的做法。虽然这样做短时间内能够节省成本,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要形成自身的特色。例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系主任兼任无锡市数十个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使这些协会的成员单位成为学院的实训、实习基地,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成为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
---规范教学管理。虽然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经验对独立学院办学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但要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在实践中探索符合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计划、教学规范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此外,要不断完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组建教学督导机构,通过听课、评课、检查教学纪律、完善日常教学活动的考评等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价,把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上。
---保证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由于创办时间短,一些独立学院在教学仪器设备添置和维修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逐步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独立学院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调整的步伐相对较快。一旦设置了新专业,就需要尽快建立起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室、图书资料、实习基地等。
提高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各独立学院应该将主要精力转到抓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真正把独立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今后,独立学院发展会面临一个办学主体的转换问题,即从依托公办高校办学转变为独立自主办学,这种转换要求独立学院具有符合自己办学定位要求的、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从稳定教学秩序、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稳定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一些独立学院为了降低办学成本,采取了控制专任教师数量、增加外聘教师的做法。虽然这样做短时间内能够节省成本,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要形成自身的特色。例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系主任兼任无锡市数十个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使这些协会的成员单位成为学院的实训、实习基地,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成为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
---规范教学管理。虽然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经验对独立学院办学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但要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在实践中探索符合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计划、教学规范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此外,要不断完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组建教学督导机构,通过听课、评课、检查教学纪律、完善日常教学活动的考评等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价,把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上。
---保证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由于创办时间短,一些独立学院在教学仪器设备添置和维修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逐步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独立学院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调整的步伐相对较快。一旦设置了新专业,就需要尽快建立起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室、图书资料、实习基地等。
《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16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