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大院长马洪奎-独立学院对高等教育贡献巨大

2007年05月24日 来源:四川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独立学院对高等教育贡献巨大--访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院长马洪奎教授

  广播影视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马洪奎教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曾任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校长。赴日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知名教育专家。两次获得四川省教育改革一等奖。并荣获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2005年“中国高校杰出校长”、2006年中国教育发展联合会颁发的“中国杰出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是四川最早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团结奋进,准确定位,通过几年的发展,学院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一颗明珠,闪耀在中国的西部。在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独立学院峰会在四川召开之际,记者专程采访了该院院长马洪奎教授。谈到独立学院,马院长充满着自豪和喜悦。他认为独立学院对中国高等教育有巨大的贡献。

  节约了大量办学资金

  独立学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首先是独立学院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有效地利用民间资金,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解决了资金、高等教育改革、学生求学等一系列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建设没有国家投入一分钱的资金,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没有一分钱的财政拨款,独立学院完全依靠民间资金建设。全国独立学院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3月30日,全国独立学院总数为318所。按每所独立学院投资1亿元计算,需国家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但实质上很多独立学院投资远远不止1亿元。据教育部2006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国318所独立学院共招生54.3万人,目前全国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已达146.7万人,2007年独立学院人数将近200万人。按公办高校每生每年国家拨款3000元计算,按2006年的146.7万人的在校生规模计算,仅2006年全国独立学院就为国家节约资金约44亿元。

  大胆探索高等教育改革

  独立学院担当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角色。

  独立学院是一个新生事物。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

  独立学院利用灵活的机制,大胆探索教学改革创新。从管理模式、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如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就实行学习专业能力与将来岗位工作能力零距离接近和“一专多能,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总之,独立学院做了很多公办高校无法实现的改革创新,积累了很多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经验,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客观上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马院长认为中国独立学院前景光明,但同时任重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要把握机遇,跨越发展。在国外发达国家,都是民办性质的高校多于公办高校,而我国目前正好相反。但我们国家也会朝着这个趋势发展。

  解决了百万学子的求学

  据统计,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为950万名,曾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录取本专科530万。其中本科260万,专科270万,平均录取率60.23%,本科29.55% ,专科30.68%。2006年独立学院招生54.3万人,由于独立学院是以本科招生为主,也就是说独立学院占本科招生的1/5左右。

  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07年到2010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将进入一个持续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每年的高考人数都将超过1000万人。国家公办高校经过前几年的扩招,早已严重饱和。成千上万的高考学生没有办法进入大学校门升造,而独立学院的存在就大大地缓解了这一矛盾,满足了一大批高考学子求学成才的愿望,满足了一大批高考学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还有更难能可贵的是,独立学院是将“三本”学生培养成了优秀人才。“三本”学生相对文化分数要低一些,但是独立学院通过过硬的教学管理,把他们都培养成了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有很多学生甚至超过了一二本学生的能力,很多独立学院瞄准市场,定位准确注重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因此达到了极高的就业率。比如我们学校2004年前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05年达98%以上。2006年尽管难度大仍达90%以上。这也算是对高校就业的贡献。